简介:摘要目的将本地区人群早孕期非整倍体筛查参数即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PAPP-A)代入英国胎儿医学基金会(Fetal Medicine Foundation,FMF)竞争风险模型,评估早孕期筛查子痫前期的效能。方法基于2017年1月至2020年9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早孕期唐氏综合征筛查的单胎妊娠妇女的前瞻性队列,以英国FMF网站(fetalmedicine.org)公开的算法,将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子宫动脉搏动指数(uterine artery pulsatility index,UtA-PI)和PAPP-A转化为中位数的倍数(multiple of median,MoM),并计算单独母体因素,或母体因素联合MAP、UtA-PI、PAPP-A中的1项、2项或3项的风险结果。采用χ2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筛查效能,分别计算假阳性率为5%和10%时所对应的预测子痫前期以及足月型和早产型子痫前期的灵敏度,并与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建议的筛查方式进行比较。结果5 144例单胎妊娠妇女进入队列,最终4 919例纳入分析,发生子痫前期者223例(4.5%),包括早产型子痫前期55例(1.1%)和足月型子痫前期168例(3.4%)。未发生子痫前期组MAP、UtA-PI、PAPP-A的MoM值中位数均分布在1.0±0.1范围内。MAP、UtA-PI和PAPP-A Mom在早产型子痫前期孕妇分别为1.061(0.999~1.150)、1.115(0.873~1.432)和0.820(0.493~1.066),与未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分别为0.985(0.935~4.043)、1.039(0.864~1.236)和1.078(0.756~1.508)]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AP和PAPP-A Mom在足月型子痫前期孕妇分别为1.065(1.002~1.133)和1.007(0.624~1.393),与未发生子痫前期的孕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25)。母体因素+MAP+UtA-PI+PAPP-A的联合筛查效能最佳,假阳性率为10%时,预测子痫前期、早产型和足月型子痫前期的灵敏度分别为53.0%、76.4%和44.6%。根据我国“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20)”建议的筛查方式,子痫前期高风险人群的比例为5.9%(290/4 919),筛查早产型子痫前期的灵敏度为25.5%(14/55);在相同的筛查高风险人群比例时,母体因素+MAP+UtA-PI+PAPP-A筛查早产型子痫前期的灵敏度为65.5%(36/55),明显升高。结论早孕期非整倍体筛查参数PAPP-A联合母体因素、MAP、UtA-PI预测子痫前期,在不增加生化检查费用的情况下,能有效筛查本地区人群的早产型子痫前期。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检测(PGT-A)周期中,促性腺激素(Gn)对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5月31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行基于二代测序技术的PGT-A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低龄(<35岁)与高龄(≥35岁),根据Gn累积使用量分为≤2 250 U、>2 250 U,根据获卵数分为1~5个、6~10个、11~15个、≥16个,比较不同患者间的胚胎非整倍体率及PGT-A临床结局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探讨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及活产率间的关系。结果共有402个周期(338例患者)、1 883个胚胎纳入本研究。(1)在低龄患者中,Gn≤2 250 U者的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2.5%(304/579),与Gn>2 250 U者的48.6%(188/38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30,P=0.232);在高龄患者中,两者的差异[分别为57.9%(208/359)、60.6%(319/526)]同样无统计学意义(χ2=0.649,P=0.420)。(2)在低龄患者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方案的患者胚胎非整倍体率为50.3%(158/314),GnRH激动剂长方案者为50.0%(121/242),GnRH激动剂短方案者为52.1%(207/397),黄体期方案者为6/13,各方案间无差异(χ2=0.482,P=0.923);在高龄患者中,各卵巢刺激方案间的差异[分别为60.8%(191/314)、58.4%(132/226)、59.2%(199/336)、5/9]也无统计学意义(χ2=0.410,P=0.938)。(3)在低龄患者中,获卵数1~5个者的胚胎非整体率为37.9%(11/29),6~10个者为54.0%(94/174),11~15个者为52.5%(104/198),≥16个者为50.1%(283/565),均无差异(P=0.652);但在高龄患者中,胚胎的非整倍体率分别为73.6%(89/121)、57.5%(119/207)、56.3%(108/192)、57.8%(211/3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不相关(P=0.885),女方年龄的增长会增加发生胚胎非整倍体的风险(OR=1.031,95%CI为1.010~1.054,P=0.004),获卵数的增加会减少发生非整倍体的风险(OR=0.981,95%CI为0.971~0.991,P<0.01)。(5)不同Gn用量患者间的生化妊娠率[分别为55.6%(80/144)、52.1%(63/121)]、临床妊娠率[分别为50.0%(72/144)、47.9%(58/121)]、活产率[分别为46.5%(67/144)、40.5%(49/121)]均无差异(P=0.613、0.738、0.3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方年龄、Gn累积使用量、获卵数、卵巢刺激方案对活产率均无影响(P均>0.05)。结论PGT-A周期中,Gn累积使用量与胚胎非整倍体率及妊娠率无关,在≥35岁的高龄患者中,获卵数增加可能降低胚胎非整倍体率,年龄是影响PGT-A周期中胚胎非整倍体率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无创产前检测胎儿非整倍体(NIPT)自制血浆质控物的研制及其性能验证。方法对2019年1月1日到2021年6月30日来绍兴市妇幼保健院遗传咨询门诊就诊、并选择NIPT检测结果为阴性的孕妇随访新生儿性别,将对应储存的孕妇血浆分成男婴孕妇组19份、女婴孕妇组120份。顺序收集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的9 360例病例作为临床验证病例。第1步:用1例47岁未孕健康女性空白血浆作为基质,每管200 μl血浆分别加入5个不同体积(0.1、0.2、0.5、2.5和5 μl)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T21、T18、T13)检测试剂盒自带的阳性DNA,根据检测结果选择0.5 μl的阳性DNA加样量。第2步:将男婴孕妇组血浆(19份)和女婴孕妇组血浆(20份)分别作为基质,每管(205 μl)加入0.5 μl的阳性DNA,发现女婴孕妇组血浆的检测结果重复性好,敏感度为100%。第3步:对120份女婴孕妇组血浆的自制血浆质控品进行性能评价,通过计算Z值、胎儿游离DNA浓度的CV值变化等指标来评价储存稳定性、基质均匀性、加入不同批号阳性DNA时的影响。结果女婴孕妇组混合血浆为基质重复性好,敏感度为100%,而男婴孕妇组留存血浆为基质的敏感度只有84%。批内重复性结果显示女婴孕妇组血浆作为基质中胎儿游离DNA浓度的CV值为3.9%;加入0.5 μl阳性DNA后,自制阳性血浆质控品的胎儿游离DNA浓度为5.63%±0.42%,Z值均>6,放置3个月,胎儿游离DNA浓度的CV值为7%。阳性DNA的批号不同,浓度会有差异,当阳性DNA的胎儿游离DNA浓度值低于10%时,要加入1 μl的阳性DNA。经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9 360例临床检测中的应用,发现所有阳性血浆质控物均呈阳性结果,患者21三体的阳性预测值为100%。结论成功研制NIPT自制阳性血浆质控物,初步实验结果证实重复性好,较为稳定,适合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调查发现,染色体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它是各种原因所导致的染色体数目,或者是其构异常的总称,更是一类非常严重的遗传病,如果不对其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会对患者的多个器官系统形态和功能带来影响,严重情况下还要造成胚胎死亡等情况。在目前我国医学研究中,临床上还没有无染色体疾病有效治疗方法,所以在产前诊断本病是预防这种症状的有效手段。特别是无创染色体非整倍体基因检测技术在产前胎儿染色体疾病诊断中的有效应用,不仅可以了诊断效率,还减少了胎儿畸形等问题的发生。基于此,本文对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技术的特点和应用内容进行了分析。
简介:目的评价高通量基因测序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产前筛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高通量基因测序对3186例孕妇进行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prenatalscreening,NIPS),高风险者进行侵入性产前染色体核型分析验证和随访。结果3186例孕妇中NIPS发现胎儿染色体异常43例,高风险率为1.35%(43/3186),其中21-三体高风险18例,18-三体高风险5例,13-三体高风险4例和其他染色体异常高风险16例。高风险病例中产前诊断确诊32例,其中确诊21-三体17例,18-三体3例,13-三体3例和其他染色体异常9例。NIPS对21-三体、18-三体、13-三体和其他染色体异常的敏感度均为100%,特异度分别为99.97%、99.94%、99.97%和99.78%,总阳性预测值为74.42%(32/43),总假阳性率0.35%(11/3186)。结论NIPS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无创安全等优点,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但NIPS提示高风险,必须通过侵入性产前诊断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低风险孕妇也要加强孕期监测,避免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Z值以及不同风险因素对无创产前检测(NIPT)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阳性预测值(PPV)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5月31日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NIPT检测的样本,共81 838份。NIPT提示为高风险的样本,后续行侵入性产前诊断,计算对应的PPV。比较不同Z值区间样本的PPV的差异;将进行NIPT检测的人群分为高风险组和非高风险组:高风险组(n=39 114):包括超声软指标异常、血清学筛查高风险和高龄妊娠;非高风险组(n=42 724):包括血清学筛查临界风险和低风险。对比不同风险人群进行NIPT检测后PPV的差异;分析不同Z值和不同风险组间PPV的差异。结果NIPT共检出471份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样本,包括362份21-三体高风险、77份18-三体高风险和32份13-三体高风险。经侵入性产前诊断,最终确诊的样本分别为226份、46份和6份,对应的PPV分别为79.3%(226/285)、82.1%(46/56)和27.3%(6/22)。21-三体和18-三体的PPV与Z值大小皆呈正相关(r=0.92、0.62,均P<0.05),13-三体因确诊病例偏少,无法分析。高风险组的复合PPV为85.2%(207/243),高于非高风险组的59.2%(71/120)(χ2=30.30,P<0.01)。在Z值区间分别为3~<4、4~<5时,高风险人群的PPV分别为46.2%(12/26)和62.5%(15/24),均高于非高风险人群的16.0%(4/25)和14.3%(3/21)(χ2=4.10、8.90,均P<0.05);随着Z值的升高,两组间PP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21-三体和18-三体的PPV和Z值呈正相关;高风险组的PPV大于非高风险组;结合Z值和不同风险因素可对NIPT检测高风险人群提供更准确的遗传咨询。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的胚胎植入前遗传学非整倍体筛查(preimplantation genetic testing for aneuploidies,PGT-A)对反复种植失败(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月期间在同济大学附属第一妇婴保健院生殖医学科接受PGT-A治疗的63例RIF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采用常规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治疗的179例RIF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倾向性得分匹配的方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对女方年龄进行匹配,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促排卵结果和妊娠结局等,并采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每移植周期累计活产率的因素。结果最终20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研究组61例,对照组142例,匹配了年龄差异后两组间患者的年龄、体质量指数、不孕因素、不孕年限、既往移植失败次数、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窦卵泡计数和卵巢刺激方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的无可用胚胎数比例[45.90%(28/61)]高于对照组[13.38%(19/142)],而可移植胚胎数[1(0,2)个]低于对照组[2(1,4)个],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研究组的胚胎种植率[61.54%(24/39)]、每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61.54%(24/39)]、每移植周期持续妊娠率[61.54%(24/39)]和每移植周期活产率[61.54%(24/39)]均高于对照组[27.47%(75/273),P<0.001;41.51%(66/159),P=0.024;37.11%(59/159),P=0.006和37.11%(59/159),P=0.006];但其累计活产率[39.34%(24/61)]与对照组[41.55%(59/14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70)。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是否采用PGT-A治疗为影响每移植周期活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 CI)=2.71(1.32~5.58),P=0.007],而对累计活产率没有显著影响[OR(95% CI)=2.49(0.87~7.13),P=0.089]。结论相较常规IVF治疗,NGS-PGT策略虽然能提高RIF患者的每移植周期活产率,但不会提高其累计活产率。因此,NGS-PGT策略在RIF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仍值得商榷。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多种技术验证及追踪随访妊娠结局,探讨无创产前筛查(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NIPS)对于检测胎儿16号染色体非整倍体的价值。方法选取7972例孕周>10周的单胎妊娠孕妇,经知情同意后对其进行NIPS检测。对结果提示16号染色体异常者进行侵入性产前诊断,对羊水进行染色体核型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结果16例孕妇NIPS检测提示胎儿存在16号染色体异常,检出率为0.2%。孕妇平均年龄为(33.5±5.24)岁,平均孕周为(19.88±2.47)周。羊水核型分析显示3例胎儿为染色体嵌合体,1例为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阳性预测值(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PPV)为18.8%;CMA检测的PPV则高达43.8%。16例孕妇中有11人分娩出正常婴儿,占68.8%。结论对于NIPS提示16号染色体非整倍体高风险的孕妇,应结合多种技术对结果进行评估。CMA等分子检测手段优于传统的核型分析,在临床诊断时应首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无创产前检测(NIPT)在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SCA)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9月,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NIPT筛查的7 144例单胎妊娠孕妇为研究对象。采集孕妇外周血5 mL进行全基因组大规模平行测序,预测发生胎儿SCA的风险值。再对NIPT提示胎儿SCA孕妇,进一步进行羊水穿刺术产前诊断。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得到批准[审批文号:〔2019〕伦审第(05号)]。本研究与受试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结果①7 144例孕妇中,NIPT提示胎儿SCA为27例(0.4%,27/7 144)。胎儿SCA的27例胎儿中,13例(48.1%,13/27)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5,X;6例(22.2%,6/27)为47,XXX;5例(18.5%,5/27)为47,XYY;3例(11.1%,3/27)为47,XXY。②对NIPT提示胎儿SCA的27例孕妇中,21例进一步进行羊水穿刺术胎儿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12例无异常,其余9例的结果与NIPT结果相符,SCA阳性预测值为42.8%(9/21)。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的9例胎儿中,3例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7,XXX;3例为47,XYY;2例为47,XXY;1例为45,X。③由于NIPT结果异常进一步进行羊水穿刺术结果亦异常的9例胎儿45,X,47,XXX,47,XXY和47,XYY阳性预测值分别为10.0%(1/10),75.0%(3/4),67.0%(2/3)和75.0%(3/4),假阳性率分别为90.0%(9/10),25.0%(1/4),33.0%(1/3)和25.0%(1/4)。④NIPT结果显示胎儿染色体核型为47,XNN者进一步行羊水穿刺术后提示真阳性者父母中位年龄均为37岁,高于假阳性者父母(30岁)。结论NIPT在筛查胎儿SCA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是假阳性率较高,仍需进一步进行产前诊断以确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采用MLPA技术快速检测价值。方法2015年5月-2016年5月,选择产前诊断标本224例,其中绒毛标本10例,脐带血标本70例,羊水标本144例。均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及MLPA检测。结果本次研究共选择224例产前诊断标本,经MLPA检测系统提示母血或69XXY污染的羊水2份,另2份羊水标本因具有的细胞量太少,实施检测后,DNA量太低,而不可对可信的结果获取。经细胞培养,再实施MLPA检测,上述4例样本为正常二倍体,在出具核型分析结果前,其他220份标本获得可信结果,并一致于细胞染色体核型所分析的相关结果,未出现假阴性及假阳性的情况,24h报告达98.2%临床符合率。采用MLPA进行检测,染色体整倍体异常标本14例,包括47XYY征1例,21-三体6例,13-三体1例,45X单体2例,18-三体4例。结论针对产前诊断中的胎儿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采用MLPA技术进行快速诊断,获取的结果具较高准确性,且经济成本较低,通量高,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损伤性DNA产前检查(NIPT)对老年孕妇进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式,收集本院自2021年1月至2003年1月的NIPT检查。对经NIPT检查发现有染色体异常者,行羊膜腔穿刺,观察其染色体组型及 CNV情况,随访妊娠结局。结果:在1200名老年妇女中,有22名(1.83%)患有较高的染色体异常。在所有患者中,21-三体有10个(0.83%),18-三体有5个(0.42%),13-三体有3个(0.25%),2个(XYY)有2个(XYY)和2个(2个(XYY),其它2个(0.17%)常染色体的改变。对20名高危妊娠妇女进行了染色体组型检测,发现15名(75.00%)染色体异常,其中21-三体占100.00%,18-三体占75.00%,13-三体占33.33%,性染色体占50.00%,其它常染色体占50.00%。结论:对高龄产妇而言,NIPT已经证明了它作为一种筛查工具的有效性。因此,它可以大幅降低对侵入性产前诊断的要求。尽管如此,NIPT检测中也有错误的阳性结果,因此,对于具有高危筛查结果的个体来说,干预性产前诊断仍然是必要的,以防止假阳性或无根据的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