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单纯应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对术后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的治疗作用。方法31例颅内葡萄球菌感染患者腰穿后鞘内注入生理盐水20ml+盐酸万古霉素,1次,d,剂量从20mg、40mg、60mg、80mg、100mg、120mg、140mg逐日递增,共7d。在治疗前、后监测患者体温、颅内压、脑脊液常规、生化指标及细菌培养。结果万古霉素鞘内注射治疗前各项指标明显异常,治疗2~3d后逐渐改善,5~7d即出现颅内压降低,体温、脑脊液生化及常规指标趋于正常;治疗前与治疗后3~7d各项指标差异明显(P<0.05),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单纯应用万古霉素鞘内阶梯浓度注射治疗术后颅内葡萄球菌感染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无毒副作用.是临床治疗颅内感染可行的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鞘内注射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并观察脑脊液中干扰素浓度在鞘内注射前、后的变化。方法将7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鞘内注射干扰素外,还按干扰素注射的剂量分为大剂量组与小剂量组。治疗前、后分别采集脑脊液,用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脑脊液中干扰素浓度。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在临床症状改善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两种不同剂量干扰素疗效比较,大剂量组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小剂量组。结论鞘内注射干扰索是一种治疗病毒性脑炎的有效方法,且脑脊液中干扰素浓度的高低与临床疗效呈平行关系。
简介:摘要1例63岁男性患者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因颅内感染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3 g、1次/8 h联合多黏菌素B 50万U、1次/12 h静脉滴注,5 d后加用多黏菌素B 5万U、1次/d鞘内注射。用药前患者左、右下肢肌力分别为3、4级。第4次鞘内注射硫酸多黏菌素B后约20 min,患者出现双下肢无力,约9 h后双下肢肌力均降至1级。考虑患者的下肢肌无力可能与鞘内注射多黏菌素B有关,停用鞘内注射及静脉滴注用多黏菌素B,改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 g、1次/6 h联合万古霉素1 g、1次/12 h静脉滴注。5 d后,患者左、右下肢肌力分别恢复至3级和4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科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颅内感染的疗效。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3年12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内,我院一共的收治的颅内感染患者42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分别给予连续硬膜外穿刺引流管结合鞘内注射治疗以及改良型脑科引流管结合鞘内注射治疗,分析对比两组的临床治疗疗效、住院时间及脑脊液白细胞下降趋势。结果患者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1)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组间数据对比发现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为(12.3±3.1)天,对照组的住院时间为(8.6±1.7)天,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可以发现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P<0.05);(3)两组患者在确诊颅内感染接受治疗前,在白细胞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对照组和实验组白细胞均发生显著下降,研究组在白细胞下降范围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颅内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方法方法,能够缩短治疗颅内感染周期,治疗颅内感染比连续硬膜外穿刺引流管疗效更明显,减少住院费用,降低感染机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阿米卡星鞘内注射治疗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2012年就诊的开颅术后颅内感染病例共60例运用阿米卡星鞘内注射进行治疗,通过观察记录分析阿米卡星使用鞘内注射的方式治疗时对颅内感染致病菌的敏感性,鞘注剂量以及疗程与疗效的关系,CNS毒副反应,通过颅内感染控制时间将无CSF漏组与有CSF漏组对比。结果60例患者中被治愈的52例,有效率为86.7%。无CSF漏组与有CSF漏组对比,时间明显缩短(P<0.05),表明阿米卡星鞘内注射可使患者颅内感染迅速得到控制。药物总量与CSF中WBC计数、体温、颅内压等颅内感染监测指标间为负相关(P<0.05)。其中有5例患者出现了轻度副反应,但是很快得以恢复。结论阿米卡星对很大一部分引发颅内感染的致病菌具有敏感性,有效率高,显效快,无显著的CNS毒性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鞘内注射特异性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 (eIF2α)去磷酸化抑制剂(Salubrinal)对大鼠神经病理性痛的影响。方法SPF级健康雄性SD大鼠45只,8~10周龄,体重220~2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9):假手术组(Sham组)、神经病理性痛组(NP组)和不同剂量Salubrinal组(S1组、S2组、S3组)。采用坐骨神经慢性缩窄损伤(CCI)法制备神经病理性痛模型。于CCI术后第4天行为学测试结束后鞘内注射37.5 μmol Salubrinal 10 μl(S1组)、15 μl(S2组)、20 μl(S3组),Sham组和NP注射5% DMSO+生理盐水20 μl,连续给药10 d,1次/d。于CCI术前1 d、术后1、3、5、7、10和14 d(鞘内给药后1 h)时测定术侧足机械缩足反应阈(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CCI术后第14天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取背根神经节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IP、eIF2α、p-eIF2α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BIP、p-eIF2α表达水平,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NP组CCI术后各时点MWT降低,TWL缩短,BIP和p-eIF2α表达上调,p-eIF2α/eIF2α比值升高(P<0.05)。与NP组比较,S1组p-eIF2α表达下调,p-eIF2α/eIF2α比值降低(P<0.05),各时点MWT和TW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2组和S3组CCI术后5~14 d MWT升高,TWL延长,BIP和p-eIF2α表达下调,p-eIF2α/eIF2α比值降低(P<0.05),DRG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鞘内注射Salubrinal可能通过抑制背根神经节神经元内质网应激,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啶鞘内注射对病理性神经痛(CCI)大鼠痛阈的影响。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体重250g±25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病理性神经痛模型组(CCI模型组)、右美托咪啶鞘内注射治疗病理性神经痛模型组(DEX+CCI模型组)。于术前1天,术后第1、3、7、14天分别测定各组大鼠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CCI组及DEX+CCI组术后热痛阈和机械痛阈明显降低(P<0.05)。与CCI组比较,DEX+CCI组术后热痛阈和机械痛阈明显升高(P<0.05)。结论选择右美托咪啶鞘内注射可以提高病理性神经痛模型大鼠的热痛阈和机械痛阈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时,鞘内注射抗感染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则采用腰大池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抗感染治疗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GOS评分、ADL评分及脑积水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干预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感染控制时间和脑积水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干预组的感染控制率、GOS评分和ADL评分则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合并颅内感染患者,采用腰大池引流并鞘内注射抗感染治疗联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和改善患者预后。
简介: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90名接受腰硬联合分娩镇痛的产妇随机分为三组。C组鞘内注射1 mL生理盐水,D组鞘内注射5 µg 右美托咪定,S组鞘内注射5 µg舒芬太尼。所有产妇随后硬膜外连接 0.1% 罗哌卡因和 0.2 µg/mL 舒芬太尼的镇痛泵,镇痛泵使用标准设置的患者自控模式。记录视觉模拟量表评分、起效时间、鞘内注射持续时间、局麻药用量和副作用。结果 D、S组分娩镇痛效果优于C组。D组、S组与C组相比起效时间明显缩短,鞘内注射持续时间延长,局麻药用量减少。D组低于S组。结论 鞘内注射 5 µg右美托咪定可提高硬膜外分娩镇痛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高龄硬膜外麻醉采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的麻醉效果以及对患者术后定向力、记忆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择期手术治疗的75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麻醉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硬膜外麻醉采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对照组常规硬膜外麻醉。结果研究组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较对照组缩短,且感觉与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延长。研究组较对照组能够更快的达到最高阻滞平面,并且较对照组所达平面高(P<0.05)。结论高龄硬膜外麻醉采用鞘内注射右美托咪定不仅可以使感觉阻滞的起效时间缩短,而且能够使感觉、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延长,同时有益于术后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应结合临床,予以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鞘内注射罗哌卡因对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剖宫产术初产妇80例,随机分成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蛛网膜下腔阻滞分别用0.75%罗哌卡因1.6ml(12mg)和布比卡因组1.6ml(9mg),术后均采用PCEA。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记录术后4h、8h、12h、24h和48hVAS评分。结果与B组比较,R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显著延长(P<0.01),运动恢复时间显著缩短(P<0.01),术后4h和8h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鞘内注射罗哌卡因,术中麻醉效果确切,且运动恢复时间较布比卡因短,有利于术后运动功能的恢复,术后8h小时内PCEA的效果优于布比卡因,其临床效果更具有优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