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借助最早的两部散文大系,讨论散文的边界和美学建构,就会发现其美学构成欠缺抒情传统,这个现象源于种种人为因素以及时代的缘由。这样的立论基础建立在“一个相对完整而有活力的文学,必然是不同美学观点实践的成果”的假设上,试图朝向一个抒情传统的建构。

  • 标签: 马华散文 抒情传统 现实主义 美学
  • 简介:城里是感觉不到春风的,春风起先吹起来的时候,是凌厉的,带着寒意,一大片一大片地吹着,像棉花一样裹在行人的身上。有那么几天,春风呼呼地刮过果园山河和楼群,吹了细雨和去冬残留的枯叶,仿佛冬天还在似的,有人还穿着棉衣。但是紧接着,梨花开了,杏花开了,桃花也开了。紧接着,杨树就吐出杨絮来,绽露出一小片一小片的叶子……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当代散文选(1990—1995)》因其所选作者集中于六、七字辈可被视曹导筹新生代散文结集。其内容多以“马来西亚经验”为背景,既见出他们诉说离乱过往与身世漂泊的执著,又见出他们试图超越原乡神话的迷思而重建新的文化认同的努力。

  • 标签: 原乡神话 文化认同 离乱
  • 简介:乡间,泡桐花被风吹落了一地。湿漉漉的清晨,拉开木门,有被撕碎的花瓣扑面而来,带着淡淡的香气。鸟格外欢实,它们在枝头上、细草间扑腾着翅膀,偶尔将头从一片初长成的绿叶后面探出来,看一眼拉门的人,就飞走了。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正>战后的新散文,无论是量还是质,都远超过战前。由于出版业发达,许多名家散文都已结集出版。没有结集出版的,其精华也大致已辑录在几本大系中,如新社编的《新华文文学大系·散文》(共二集)、方修编的《华新文学大系(战后)·散文》、柏杨编的《新加坡共和国华文文学选集·散文》。从这几本大系,我们约略可以看到战后新散文的概貌。新散文就其主流来说,一直坚持着现实主义和文学为人生的传统。作家们或是用他们的笔,探讨社会人生的重大课题;或是把他们的视野,投向社会的最底层,同情那些艰苦困顿的人们。即使是身边琐事的描绘,也总是掺和着对人生的思索。萧村的散文集《山芭散记》,比较集中地反映马来亚内地劳苦人民的生活。出现在他散文中的人物,有割胶

  • 标签: 散文 割胶 新马华文文学 生活风貌 南洋大学 新文学大系
  • 简介:《我是闽宁镇的移民》通过移民的口述,反映闽宁镇二十年的发展变化;聆听移民在戈壁荒漠上扎根、打工、种地、创业的感人故事,感受他们不屈、顽强、坚韧、奋斗的足迹。刚接触的时候,他们有些不好意思,尤其是见我拿着笔记录,更显得窘迫,一个劲地让我吃树上刚摘下来的桃子。往往是这样,男人讲述,女人坐在旁边。但随着叙述的渐进,女人成了主角,诉说得更仔细。有时候,男人低着头走开,女人一边流泪,一边诉说。

  • 标签: 散文 饭馆 移民 女人 男人 故事
  • 简介:鲁迅反抗绝望的战斗精神、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手法等,多为作家所推崇、继承,云里风即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云里风20世纪50年代的散文与鲁迅的散文可以说是"同构异质"的,其这一时期的散文在语言、形式、表现手法等方面亦体现出了比较明晰的"鲁迅笔法",但在文化精神的表达方面却有着自己鲜明的个人特色,少了些"绝望"与"虚无",多了些理想主义的光辉。如果说《野草》中蕴含了鲁迅的人生哲学的话,那么在云里风的散文中,也同样反映了他的人生理想,且这一思想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亦有深刻的体现。

  • 标签: 云里风 散文 “鲁迅笔法” 个性色彩 主体意识
  • 简介:自十三世纪起,传入马来半岛的伊斯兰文明为马来文明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当今马来西亚,伊斯兰社会的主体仍然是由马来族组成的,但同时也有一部分来自其他民族的穆斯林,如华族、印度族、卡达山族等等。就华人社会而言,皈依伊斯兰教的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957年马来亚独立之前。这种皈依活动通常是个人行为,但是很多时候也会由非政府组织发起。

  • 标签: 中国穆斯林 伊斯兰教 马来西亚 华人社会 协会 华族文化
  • 简介:桂红结婚的喜车排着长长的队伍。在人们的赞叹声中,缓缓地从我家门口经过。车尾腾起金粉般的烟尘,它们带着同样的风光,飘进我家的院落,隔着厚厚的玻璃,把我的眼睛迷得生疼生疼的。我实在想不出桂红此时的感受,但我知道她一定把我忘到脑后头去了。这些天,我一直为是否参加她的婚礼矛盾着,现在才知道没那个必要了,前些天的邀请只不过是虚晃一招。

  • 标签: 小说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去见马德华》
  • 简介:<正>初冬的雨景晚秋的一天傍晚,走出单位大门,夜刚刚漫上来,只见街灯现出点点朦胧,雾一样的雨丝温柔地将我网住。下雨了,真的下雨了。我毫无准备。这是北京,是李白诗句"燕山雪花大如席"所写的北方啊,怎么也如江南的冬天,缠绵、细腻起来?

  • 标签: 张庆华 枯枝败叶 陈奂生进城 下象棋 羊头肉 我不知道
  • 简介:佛教散文普遍存在着引用汉译佛典的现象。一般来说佛教散文的引用就是为了说理,即是加强自己对佛教教义的论述或加强个人的观点。然而不仅是知识的移植。其实作者有时也通过引用汉译佛典来抒情,有些着重于运用佛经抒发他们对时间的消亡以及人世现象的不同感受与看法。本论文先梳理人道主义与佛教的时空观,再分析与阐述作者群引用汉译佛典的方式与其所达致的效果,并通过作者对引文的择取及运用方式阐明佛教散文所展现的时空观,以探究背后的文化意蕴。

  • 标签: 马华 佛教散文 汉译 汉传佛典 人道主义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09-08-07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老翻译家、老教育家曹靖同志在散文百花园里辛勤耕耘,获得了丰硕成果。他奉献给读者的散文集有《花》、《春城飞花》、《飞花集》、《曹靖散文选》。他的散文,或漫忆往事,凝聚着对鲁迅、瞿秋白、周恩来、董必武、宋庆龄等无限怀念;或写中苏人民友谊,热情洋溢地歌颂十月革命;或写地方风物人情,寄情于山水之间,展现祖国旖旎风光,赞美人民改天换地的精神风貌。他的散文,构思新颖,感情浓郁,特别注意锺炼语言,遣词造句,“下字如珠落玉盘,流转自如。”一篇篇散文,如一束束清丽的鲜花,“洁比水仙幽比菊,梅香暗动骨弥坚”。芬芳扑鼻,沁人心脾,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文就曹靖同志散文的语言特色,进行初步探索。

  • 标签: 散文写作 语言特色 曹靖华 飞花集 花园里 下字
  • 简介:在我面前摆着的是香港女作家莎从1984年至1990年在中国大陆和香港出版的五部色彩缤纷的散文集。首先映入我眼廉的是一对姐妹作:长篇游记《母女浪游中国》与《我的台湾之旅》。一本描绘了海峡此岸的山川人文,一本再现了海峡彼岸的社会风光。在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下面的不同的民

  • 标签: 情意结 色彩缤纷 山水风光 现代文明 人物形象 美国留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作为一位国内少有的从操作货币政策官员出身、后来又成功转型为锋芒毕露的商业银行家,在尊重独立思考、不媚俗和尊重人性价值这样的角色上,与德鲁克宣称的“旁观者”别无二致。

  • 标签: 马蔚华 旁观者 货币政策 人性价值 银行家 德鲁克
  • 简介:不同时期的台湾文坛孕育出风格迥异的各世代作家,其自我定位和国家意识也不尽相同。若从他们与台湾文坛的关系来区分,可以划分为“留台”、“旅台”、“在台”等三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从“旅台”文学到“在台”华文学的发展,扩大了版图,增强了阵容,作家群遂成为台湾文学版图内唯一的外来兵团。台湾文学作品及其体制对华文学未来的发展势必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马华文学 旅台 在台 断代 文学奖
  • 简介:这个星期的阅读课和学生讲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干城市小文人的诗歌。一个中年以降的旧人和十数个生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新鲜孩子争论戴望舒、何其芳、林庚的诗歌那种“三月小病”式的轻愁有没有意义。是啊,我们的想象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应该是革命、反抗、流血和呐喊的时代,尔等浅斟低唱曾经被目为觉悟不高阶级立场不正确。

  • 标签: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纪录片 散文 精神 九十年代 阶级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