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螺钉微创治疗骶骨骨折及疗效评价。方法牵引复位后,透视下行螺钉内固定术27例,男22例,女5例;年龄19~38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坠落伤15例,交通伤7例,其他损伤5例。结果平均每根空心钉植入时间约45分钟,出血约10毫升。骨盆区前方的损伤另作耻骨支及耻骨联合内固定。麻醉清醒后开始在床上功能锻炼,1周后下地扶拐行走。20例骨折复位良好,11例已拆除内固定;无疼痛17例,轻微疼痛4例,1例术后骨折对位尚可,后发生移位,经切开复位时发生医源性损伤,出现下肢麻木。结论经皮关节螺钉固定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方法,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手术时间短,康复快。

  • 标签: 骨盆 微创 骶髂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患者术中俯卧位,先行闭合手法复位。切开显露髂骨外骨面,钻入克氏针,以C臂透视正侧位、入口位、出口位,以确定克氏针的位置,将直径7.3mm适当长度的中空松质骨拉力螺钉置入1、2椎体。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23例患者术后无一例骨盆感染,无周围神经损伤。关节复位和功能良好。结论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脱位的技术具有操作较简单、固定可靠、创伤小、失血少、有利于患者康复等优点。

  • 标签: 骨盆骨折 骶髂关节脱位 骨折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与分析后骨盆骨折脱位患者经过关节螺钉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相关的安全性。方法:利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在我院2018年1月至201912月收治的38后骨盆骨折脱位患者,采用经皮关节螺钉技术进行治疗。结果:通过经皮关节螺钉技术治疗以后,患者的治愈效果相对较好,没有出现严重的神经功能方面的障碍,骨折愈合时间相对较短,优良率相对较高。结论:经皮螺钉技术能够有效地治疗后骨盆骨折脱位,在临床效果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有利于重建骨盆后环的稳定性,有利于加快患者康复的进程,同时,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相对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进一步的研究与推广。

  • 标签: 骶髂关节螺钉治疗后骨盆骨折脱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O-arm导航辅助下与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经皮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6年7月— 2019年1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2例关节复合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0~59岁,平均41.3岁。骨折按Tile分型:B1型7例,B2型13例,B3型5例,C1型5例,C2型2例。17例采用O-arm导航辅助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A组),15例采用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B组)。比较两组单枚螺钉置钉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采用Matta标准评分评价术后骨折复位质量。采用Majeed功能评分评价末次随访时关节功能,并观察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37个月,平均18.6个月。A组单枚螺钉置钉时间为(27.3±5.1)min,B组为(52.3±5.9)min(P<0.05)。A组术中透视时间为(43.3±3.2)s,B组为(64.6±5.4)s(P<0.05)。A组术中出血量为(17.8±2.6)ml,B组为(20.7±3.1)ml;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3.4±1.4)周,B组为(14.1±1.9)周;A组和B组Matta标准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88%(15/17)和87%(13/15);A组和B组末次随访时Majeed评分的优良率分别为94%(16/17)和87%(13/15)(P均>0.05)。术后B组1例患者出现1枚螺钉稍突破椎体前皮质。两组均无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与C形臂X线机透视辅助下相比,O-arm导航辅助下经皮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复合体损伤具有置钉时间短、术中透视时间短等优势。

  • 标签: 骨盆 骨折固定术,内 骶髂关节 导航
  • 简介:摘要骨盆骨折是创伤骨科常见的严重损伤。对于无移位或移位较小的骨盆后环骨折,经皮关节螺钉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微创固定方法,能够使患者早期负重和进行功能锻炼,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为提高置钉准确性、降低手术风险,多种新型辅助置钉方法被引入骨科领域,如三维导航技术、3D打印技术和骨科机器人技术等。这些新技术置钉精准、各具优势,为手术操作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缺点和局限。本文就上述3种辅助置钉方法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其优缺点和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医生在使用关节螺钉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的过程中如何选择和利用新的辅助技术提供参考。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钉 3D打印技术 骨科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空心拉力螺钉LX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方法采臂引导,经皮空心拉力螺钉LX内固定技术治疗31例无重要神经血管损伤的B型骨盆创伤及5例关节炎,2例骶骨囊性病变。男27例,女l1例;年龄18-59岁,平均35.6岁。3l例骨盆骨折按AO分类B1型ll例、B2型15例、B3型5例。术前摄骨盆CR片及骨盆前后环螺旋CT扫描,进行容积重建及横断面、冠状面、矢状面重建和骶骨曲面重建检查,其中隐匿性后环损伤28例。应用该技术结合经皮植骨关节融合术治疗5例关节炎,2例骶骨囊性病变。结果术中失血25~70ml,平均36ml。38例均获得随访,时间3-39个月,平均l5.6月。无感染、骨折不愈合、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及内植物断裂、滑脱等并发症。依据骨盆创伤疗效标准,术后影像学评价优34例,良4例;临床评价优32例,良6例。结论对于关节痛损,经皮空心拉力螺钉LX内固定技术安全可靠、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生物力学稳定性好、康复快。骶骨骨折及关节病变的诊断和处理目前还有争论,对于潜在不稳的骶骨骨折治疗仍是百家争鸣。观念及微侵袭手术的发展,新的诊治技术不断出现心。在前期生物力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探讨经皮空心钛合金拉力螺钉LX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自2010年l2月至2015年2月,治疗31例B型骨盆创伤(其中隐匿性后环损伤28例),另外应用该技术结合经皮植骨关节融合术治疗关节炎5例,骶骨囊性病变2例。经影像学及临床随访,疗效良好,患者满意度较高,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经皮螺钉关节前方钢板固定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治疗价值。方法从本院自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中随机选择86例,组别分类根据固定方法进行,对照组(43例)的固定方法为关节前方钢板固定,观察组(43例)的固定方法为经皮螺钉内固定,比较疗效。结果在手术指标(伤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对照组显然差于观察组;在复位优良率上,对照组显然低于观察组,差异较为显著。结论对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经皮螺钉内固定,可以将复位优良率显著提高,疗效显著,推广使用价值较高。

  • 标签: 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 经皮骶髂螺钉内固定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接受经2螺钉(second sacralalar-iliac,S2AI)固定术后随访期间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的变化,并分析与PI变化的可能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年11月至2017年1月期间80例接受S2AI螺钉固定技术进行骨盆固定,且至少随访2年的DS患者病历资料,男30例(37.5%)、女50例(62.5%),年龄为(55.3±16.2)岁(范围38~73岁),随访时间为(34.6±8.7)个月(范围24~96个月)。根据术后即刻PI的变化将患者分为两组:PI降低<5°或升高(PI稳定组),共31例,男29例(93.5%)、女2例(6.5%),年龄(59.4±11.3)岁;PI下降>5°(PI活动组),共49例,男1例(2.0%)、女48例(98.0%),年龄(51.7±12.9)岁。在手术前后及术后2年测量以下影像学参数:PI、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tilt,PT)、PI-LL、脊柱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 SVA)。临床疗效评价采用脊柱侧凸研究学会-22简明量表调查问卷(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 questionnaires-22,SRS-22),并记录患者术中及术后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PI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术前影像学参数及SRS-22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PI稳定组31例(38.8%),PI从45.7°±11.4°降至45.3°±1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49例(61.2%)为PI活动组,PI从51.6°±14.5°下降至40.9°±14.0°。末次随访时PI活动组中24例(49%)PI恢复(PI恢复组),增加幅度>5°;余25例(51%)无增加(PI保持组),平均ΔPI变化为-4.2°。分层分析显示PI恢复组与PI保持组的ΔPI、术后PI、术后PT和年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前PI、术后PI、术后PT、术后PI-LL与末次随访时的ΔPI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PI是相关因素(OR=0.87,P=0.024)。结论DS患者应用S2AI螺钉固定技术进行骨盆固定术后即刻超过50%患者会发生PI下降,在术后至少2年的随访期间发生PI明显改变的患者中49%的患者存在PI恢复。较低的术前PI、术后PI和PT与PI的恢复密切相关。

  • 标签: 脊柱侧凸 骨盆 骶髂关节 骨螺丝 脊柱融合术
  • 简介:目的:通过观测骶骨侧位前上方“非安全区”的解剖学数据,为经1(S1)置入关节螺钉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河北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提供的18具正常成人骶骨防腐标本。行骶骨“非安全区”测量:应用游标卡尺及直尺测量S1椎体中线前后径长度(D)、测量骶骨翼斜坡在S1椎体投影的长度(L);圆规找到S1椎体前缘在椎体与骶骨翼移形侧面的投影点,游标卡尺测量两点间距离(H)。以L为底,H为高,通过三角形面积公式计算S1椎体“非安全区”面积,并比较不同性别间的S1椎体“非安全区”面积。结果去除观测中变异较大的4具标本,余14具中,男(7例)、女(7例)S1椎体D分别为(27.68±0.90)mm和(26.30±2.38)mm,L分别为(23.62±2.62)mm、(22.05±1.25)mm,H分别为(17.70±0.98)mm、(16.40±1.03)mm。骶骨“非安全区”的面积分别为(209.10±30.99)mm2、(180.79±15.21)mm2,男、女骶骨“非安全区”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170,P〉0.05),且面积较恒定。结论S1椎体侧位前上方存在关节螺钉置入的“非安全区”,且面积较恒定。避开“非安全区”置入关节螺钉可有效减少螺钉误置的危险。

  • 标签: 解剖学依据 骶髂关节 安全区 螺钉固定 骶骨翼 椎体前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CT引导下经皮螺钉内固定治疗垂直不稳骨盆后环骨折的优点和可行性。方法自2009年7月-2011年7yeu,采用俯卧位CT引导下经皮自髂骨至S1椎体置入1枚直径712mm空心钛钉,治疗骨盆后环损伤10例。结果10例在CT引导下经皮置入关节螺钉成功,经近6-12个月随访该方法固定牢靠,无并发症,功能恢复满意。结论CT引导下经皮置入螺钉是治疗垂直不稳骨盆后环骨折的确切、可靠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骨盆骨折骶髂螺钉内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与全身麻醉下机器人辅助取出螺钉进行对比,探讨局部麻醉下机器人辅助取出螺钉的可行性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成都大学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39例骨盆后环骨折脱位经皮螺固定手术患者资料,均在机器人辅助下取出螺钉,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局麻组和全麻组。局麻组18例,男10例,女8例;年龄(43.3 ± 8.4)岁(25~58岁);全麻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44.9 ± 9.0)岁(23~60岁)。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规划螺钉取出路径时间、透视次数、透视时间、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麻醉费用、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下地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取钉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切口均甲级愈合。局麻组和全麻组患者术中规划螺钉取出路径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透视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麻组患者的麻醉时间[(41.6 ± 8.3)min]、麻醉费用[(653.5 ± 102.6)元]、术后下地时间[(2.6 ± 0.6)h]显著少于全麻组患者[(52.3 ± 9.5)min、(2 475.6 ± 261.8)元、(8.7 ± 2.4)h],术后VAS评分(3.8 ± 1.5)分显著高于全麻组患者[(2.5 ± 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局部麻醉下应用机器人辅助取出螺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相较于全身麻醉取出螺钉,其麻醉时间更短、麻醉费用更低、术后下地时间更早,但需要患者具有较好的依从性。

  • 标签: 机器人 骶髂关节 内固定器 麻醉 装置取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过度入口位"透视辅助下置入关节螺钉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纳入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红会医院骨创伤医院环骨盆病区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47例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患者。男30例,女17例;平均年龄为39.4岁(25~66岁)。骨折Tile分型:B型21例,C型26例。术前测量入口位及"过度入口位"角度,术中使用C型臂X线机透视导航结合"过度入口位"透视技术辅助置入关节螺钉。术后应用CT或O型臂X线机验证关节螺钉的位置,记录患者的螺钉置入时间、骨折复位质量、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随访时的骨盆功能等。结果47例患者共置入67枚螺钉,其中56枚关节螺钉。平均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19.9 min(9~31 min)。术前测量"过度入口位"角度平均为17.38°(12.1°~24.8°)。O型臂X线机或CT检查结果显示:所有关节螺钉均位于骶骨通道内,无螺钉错位、突破骨皮质进入管等情况发生。术后骨折复位质量根据Matta评分标准评定:优22例,良17例,可6例,差2例,优良率为83.0%(39/47)。47例患者术后获平均9.5个月(5~15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0.5周(7~16周)。末次随访时根据Mejeed评分系统评定骨盆功能:优26例,良15例,可6例,优良率为87.2%(41/47)。结论"过度入口位"透视是一种简单、易行的术中透视技术,可清晰识别骶骨后缘界限,有效避免螺钉突破骨皮质对管神经造成的医源性损伤,提高关节螺钉置入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 标签: 骨盆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骨钉 入口位 术中透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螺钉置入治疗骨盆后环损伤的精准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18年5月烟台市烟台山医院收治的24例骨盆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7例,女7例;年龄17~71岁,平均44.1岁。骨盆骨折按AO分型:B型17例(B1型9例,B2型8例),C型7例(C1型3例,C2型2例,C3型2例)。骨盆后环损伤均采用机器人辅助经皮螺钉(AO直径7.3 mm的空心钉)治疗。S1共26钉,S2共18钉,单独S1节段固定8例,单独S2节段固定3例,S1/S2双节段联合固定13例,S1单向单侧固定18例,S1双向双侧固定3例,S2单向单侧固定14例,S2双向双侧固定2例,S1单向两枚螺钉固定2例。后X线平片和CT观察螺钉置钉效果。术前及术后1周应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疼痛评估。结果所有螺钉均为使用机器人辅助下按规划一次性顺利置入。术后X线片和CT显示,所有螺钉均没有穿破骶骨体及对侧骶骨翼前缘皮质,也没有进入管、椎间隙。3例出现了螺钉紧贴髂骨内缘高密度线前缘和1的骶骨翼斜坡穿出,并最终再次进入骶骨体,3例螺钉神经根管相切,但未突破神经根管。VAS评分由术前平均7.1分(4~10分)降至术后的平均1.9分(0~3分)。结论采用机器人辅助螺钉置入的精准度高,值得推广,但术者的主导作用不容替代。

  • 标签: 骨盆 机器人 骶髂螺钉 微创 精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力螺钉固定技术在骨盆后环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25例骨盆符合结构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后侧经关节的拉力螺钉固定法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手术时间均在30分钟至60分钟之间,平均手术时间为40分钟,多数患者在术后第二日即可侧卧或半坐,术后3天,患者双下肢髋、膝关节能够主动或被动进行屈伸,在手术后14~21天内,患者能够实现依靠双拐下地行走,治疗有效率达100%。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未发生神经损伤、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0,同时患者疼痛程度较低。结论:对骨盆后环损伤患者采用拉力螺钉固定技术进行治疗,治疗效果较优,手术时间较短,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 标签: 骶髂拉力螺钉固定技术 骨盆 骨盆后环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前方钢板和经皮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青海省湟中县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70例,依据手术方式分组,其中对照组(n=35)采用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观察组(n=35)采用经皮螺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骨折复位优良率为94.3%,高于对照组77.1%(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20.0%(P<0.05)。结论经皮螺钉固定治疗不稳定性骨盆骨折患者效果优于关节前方钢板固定治疗。

  • 标签: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 经皮骶髂螺钉 骶髂关节前方钢板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腰联合固定治疗关节骨折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7月~2010年1月收治的11例关节骨折脱位的骨盆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男6例,女5例;年龄21~60岁,平均36岁。11例均为TileC型骨盆骨折。采用后路腰切口,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L5∕S1椎体和髂骨螺钉固定髂骨,配合患肢牵引和器械的撑开、合拢纠正垂直及分离移位。结果11例患者术后获得12~20个月随访,平均16.5个月。术后X线片均示关节骨折脱位复位固定满意,骨盆后环形态恢复良好;下肢等长,未出现医源性神经、血管损伤,患者未出现跛行,下蹲功能满意。术后12个月Majeed评分:优9例,良2例。结论腰联合固定治疗关节骨折脱位疗效满意,且具有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

  • 标签: 骶髂关节 骨折脱位 内固定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皮空心钛合金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损伤的舒适护理。方法自2014年5月-2016年6月,对36例关节损伤进行护理干预,根据临床特点,探讨取得最佳效果的护理对策。结果36例患者除1例因肺功能障碍延迟手术,1例行开颅术后,死于多脏器衰竭,3例行急症剖腹术,腹、盆腔脏器损伤同时得到修复外,其余均取得满意的效果。结论CT指导下经皮空心钛合金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关节损伤,通过细致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做好术后相关护理及心理护理,可以使患者早日康复;采用常规护理与个性化护理相结合,无褥疮等并发症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骶髂关节 拉力螺钉 褥疮 固定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