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美式骶髂关节矫正术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提供矫正治疗骶髂关节,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对临床骶髂关节错位的病例筛选,将符合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的88例患者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美式骶髂关节矫正术、推拿手法和超短波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推拿手法加超短波治疗。2组均治疗后2周后进行疗效评价。根据临床评定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为56.7%,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治愈率为21.3%,有效率为61.7%,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美式骶髂关节矫正术能针对性矫正骶髂关节错位,在治疗中具有关键性的治疗作用,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在临床上可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骨盆创伤中轻度骶髂关节骨折脱位在非需手术治疗的情况下仔细诊断和积极保守治疗的意义。方法详细地临床检查,辅以X线片及CT检查以明确诊断,多种方法结合的保守治疗。结果本组15例,好10例,中4例,差1例。结论骨盆创伤后,详细检查,明确诊断,并得当处理骶髂关节轻微骨折脱位是很有必要的。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与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小儿疝气手术60例,ASAΙ级,年龄1~3周岁,体重8~15kg,随机分为两组Ι组(N=30),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Ⅱ组(N=30),氯胺酮麻醉组。记录麻醉前(T1),肌注氯胺酮后5min(T2),手术切皮时(T3),清醒时(T4)MAP、HR、Spo2,并记录术中氯胺酮总用量,清醒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T2时间点,两组患儿MAP、HR与T1相比显著增高(P<0.05),Ι组T3、T4时间点与T1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T3、T4时间点与T1相比显著增高(P<0.05),Spo2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0.05)。Ι组患儿氯胺酮用量明显少于Ⅱ组(P<0.05),Ι组患儿苏醒时间明显短于Ⅱ组(P<0.05),Ι组患儿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明显少于Ⅱ组(P<0.05)。结论髂腹股沟髂腹下神经阻滞复合氯胺酮麻醉应用于小儿疝气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氯胺酮用量明显减少,呼吸循环更稳定,苏醒更快,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更少,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骶尾部窦道的病因及临床治疗。方法7例骶尾部窦道患者,其中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22~59岁。采用手术治疗,术式依病灶而定。比较其临床表现、手术方式、术后病理及其预后。结果7例患者均行单纯一期切除缝合,术中亚甲蓝染色保证完整切除。2例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表皮样囊肿,均为中年女性;5例为藏毛窦,年龄22~28岁(男性3例,女性2例),其中1例术后复发。结论骶尾部窦道病因不同,可依据年龄、分泌物性状、有无局部外伤及手术史等给予诊断,表皮样囊肿或畸胎瘤等保守治疗无效,需及时手术,对于多窦口或手术失败的藏毛窦,建议行off-midline手术,目前认为"裂上提"效果较佳,单窦口藏毛窦及其他病因可根据情况采取单纯一期切除缝合。
简介:目的评价腔内介入技术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疗效。方法对2007年3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行腔内介入治疗的87例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7例患者均进行腔内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为98.9%(86/87),77例(88.5%)行髂静脉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术,9例(10.3%)行髂静脉球囊扩张术。7例(8.0%)合并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65例(74.7%)合并浅静脉曲张患者行曲张浅静脉腔内激光治疗术。术中及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5.5(2~67)个月,治疗后第24个月髂静脉通畅率为100%,溃疡愈合率为85.7%,下肢肿胀缓解率为75.6%,无浅静脉曲张复发及深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腔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段,可作为治疗IVCS的首选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2年6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56例骶尾部畸胎瘤患儿的临床和随访资料。结果56例患儿经骶尾入路手术40例,经腹-骶尾联合入路手术16例。术后切口感染9例,排便障碍3例,排尿障碍1例。术后病理证实良性49例,恶性7例。5例恶性患儿给予PBE方案化疗。52例获长期随访,随访1月至5年,平均3.5年,47例生存,5例死亡,术后复发5例。结论小儿骶尾部畸胎瘤多为良性,首选治疗方法是完整地手术切除,彻底切除是防止复发的关键,保护重要脏器和神经、盆底修复重建可减少术后并发症。分化成熟型畸胎瘤尽早完整切除后,多预后良好,偶有复发或恶变,需长期随访,定期复查。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Pipkin骨折的l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5月至2012年2月,笔者采用可吸收螺钉内固定治疗不同类型的Pipkin骨折10例。其中男8例,女2例;18—57岁,平均39.5岁;左侧6例,右侧4例。按照Pipkin分型:I型2例,Ⅱ型4例,Ⅲ型1例,Ⅳ型3例。对合并髋臼、股骨颈骨折者根据骨折类型不同采用相应的内固定治疗。观察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按照Thompson—Epstein评分法中临床和放射学评价标准评估髋关节功能。结果手术时间78~150分钟,平均104.1分钟;出血量230~650ml,平均349.9ml。8例获得良好随访,2例术后失访,随访时间8-132个月,平均48.3个月。术后1例发生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于2年后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1例出现坐骨神经损伤症状,经对症处理后康复。无切口感染、骨折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按照Thompson—Epstein评价标准,优4例,良2例,可1例,差1例。结论可吸收钉是治疗股骨头骨折较理想的内固定物。Pipkin骨折应尽早行闭合复位、牵引,根据创伤控制原理尽早切开解剖复位、可吸收钉固定,术后早活动、晚负重功能锻炼,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