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文对北宋时南北朝七史首次校刻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展开考辨,包括诸史校成奏上时间、刊刻成书时间、各史目录序的相关问题,主要利用晁说之、韩维等宋人文集中新见之线索,对前人观点有所推进和订正。并以此为基础,重新勾勒所谓“嘉佑七史”校刻始末,指出嘉佑末年,南朝四史校毕进上;治平时期,校、刻并举;熙宁中,北朝三史相继校毕进上;自熙宁中七史全部校毕迄政和中,纯是刊刻阶段。继而对熙宁以後诸史刻印迟缓之缘由提出新说,认为学者历来将此归因于书多脱误,校雠艰难,未中肯綮,实因受北宋後期政局、时风的影响,王安石新学成为当时学术的绝对主流,七史地位边缘化,王氏新学经解大量占用了刊书所需的物资、人力,以致七史的刊刻迁延日久。
简介:无论是"简"还是"傲",都含有简慢、骄傲的意思,即轻侮他人、妄自尊大,面对任何权威都不屈服。这被看作一种生存方式,是置身封建社会时的自我精神解放。所谓"啸",就是在心怀不平的情况下,用声音来抒发不平之情。所谓"啸傲",就终极含义而言,表达的是获得解放的精神自由,即发出声音、将自己心中的不平之情发泄出去的所谓能量消解方法。借助这种行为,心中长期郁积的不平之情被驱散,获得新生命的充实之感。在当时严酷的政治现实之中,这是最为廉价的生存方法。正因为如此,心中充满不平或者意识到这种不平的诗人们,才经常将这种不平之情"啸"出来,获得精神层面的优越感,欣喜于新生命的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