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探讨腹泻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收集我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150例腹泻患儿,男89例,女61例,对患儿进行护理干预。患儿经护理干预后治疗时间短、疗效佳、愈后快。护理是有效治疗小儿腹泻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
简介:目的:研究儿科重症病房(PICU)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及其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18例感染性休克患儿资料,其中存活好转58例,死亡6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两组临床资料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PICU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高达50.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死亡组与成活组患儿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数目、低血压、PCIS评分、中性粒细胞数、紫癜或凝血障碍、入院24h尿量、血清白蛋白浓度、血乳酸浓度及需要使用机械通气支持治疗9个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ODS数目、紫癜或凝血障碍、PCIS评分降低及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是感染性休克患儿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儿病死率较高,当其PCIS评分降低或发生MODS、紫癜、凝血障碍,或需要机械通气支持治疗时死亡风险更高,需早期检测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甘草锌治疗小儿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6月~9月收治的患有小儿感染性腹泻患儿6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抗感染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基础上采用甘草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6.7%,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甘草锌佐治小儿感染性腹泻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小儿症状恢复的好,可以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涟水县2004-2013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病例的流行特征,为预防控制其他感染性腹泻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对涟水县2004-2013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上报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4-2013年涟水县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例303例,年报告发病率范围为1.67/10万~4.64/10万。1~、2~和40~岁年龄组报告病例数居于前3位。散居儿童报告病例数最多,占全部报告病例的69.64%。发病较多的涟城、高沟和石湖,分别占全部报告病例的16.50%、9.90%和5.94%。每年9、10、11月为发病高峰。结论涟水县2004-2013年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主要集中在散居儿童,秋季是涟水县其他感染性腹泻的高发季节,应作为防控重点。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肠套叠患儿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治疗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2011年1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76例14岁以下肠套叠患儿的临床病历资料。将其按照患儿年龄分别纳入0-2岁组(n=58)和≥2岁组(n=18)。肠套叠患儿均通过腹部超声检查、空气灌肠或剖腹探查术确诊。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体格及辅助检查结果、空气灌肠复位、手术治疗、复发情况及病理性起始点有无等(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四川省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其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两组患儿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超声检查阳性率、空气灌肠复位成功率、手术治疗率、肠坏死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岁组患儿临床表现有典型肠套叠症状者(同时具有阵发性腹痛、呕吐和果酱样大便)占62.1%(36/58),≥2岁组则为5.6%(1/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2岁组患儿合并呕吐、血便发生率分别为75.9%(44/58)和0(0/58),≥2岁组则分别为22.2%(4/18)和5.6%(1/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仅一例6岁患儿证实为回肠幼年性息肉导致的继发性肠套叠(存在PLP)。结论本组临床病历资料显示,虽然多数急性原发性肠套叠患儿的发病年龄〈2岁,但≥2岁患儿仍然存在该病可能,而且≥2岁患儿的肠套叠多数仍为原发性肠套叠,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症状典型者罕见,空气灌肠复位对其仍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观察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12年06月至2014年06月收治的74例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患儿随机方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7例患儿采用传统西药进行治疗,观察组37例患儿在对照组患儿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观察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减轻,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1.08%(30/37),与观察组的97.30%(36/37)相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呕吐改善时间、腹泻改善时间、治愈时间退热时间等方面也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对于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在传统西药基础上使用观察醒脾养儿颗粒进行治疗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儿的生活质量,且不存在显著的不良反应,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对此次所收治的223例手足口病患儿根据其临床症状的严重性来进行针对性治疗。一般症状患儿采用中药痰热清+利巴韦林、核黄素等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显效134例,占60.1%;有效88例,占39.5%;无效1例,占0.4%;治疗有效率为99.6%。平均退热时间为(2.3±0.4)d、皮疹平均消退时间(2.8±0.5)d、溃疡平均愈合时间(3.5±0.4)d、平均住院时间(5.0±0.6)d。结论临床上,对一般症状患儿采用中药痰热清+利巴韦林、核黄素等常规治疗,对重症倾向手足口病患儿要填写观察表,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其加速患儿的退热,促进患儿皮疹的消失和溃疡的愈合,加速患儿的康复,减轻患儿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对90例儿科小儿热性惊厥患儿进行临床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抽选我院儿科接受临床治疗的小儿热性惊厥患儿9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