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PICC置管后穿刺点渗液的原因及其相关处理对策。结果经过心理干预与对症处理,11例患者中10例患者的穿刺点渗液均痊愈并带管出院。结论在PICC置管前充分评估患者的情况,做好术前宣教;在PICC置管过程中,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动作轻柔,减少反复穿刺和破皮过大;PICC置管后,进行规范的导管护理;加强心理护理,理解、关心、包容患者,倾听患者的诉说,解释渗液的原因及治愈的案例,鼓励主动配合治疗;加强饮食护理,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饮食以增加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摄入,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加快破损组织的修补;积极对症处理,如换药、抬高置管侧肢体、调整导管的位置、药物治疗等措施不仅降低了穿刺点渗液的发生率,还提高了患者置管期间的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切除并腹腔温热、低渗液灌洗治疗的具体治疗效果。方法将2007年7月到2010年7月在我院进行胃癌根治切除手术患者270例随机分为3组,各90例。A组接受根治术后用43℃蒸馏水灌洗10min,B组在根治术后用蒸馏水加洗必泰腹腔灌洗4min,C组在根治术关腹前用生理盐水灌洗4min。比较各组的1、3、5年的生存率。结果A、B、C3组在1、3年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5年生存率46.67%明显低于A组62.22%、B组6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实行胃癌根治切除术的患者进行腹腔灌注,有助于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低渗口服补液盐加锌制剂用于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中随机选择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组1,组2和组3,每组有患儿40例。对组1的患儿采用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对于组2的患儿采用低渗口服补液盐进行治疗,而组3的患儿在采用低渗口服补液盐加锌制剂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临床症状的改善时间以及住院的时间。结果在经过治疗之后,组1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72.5%,组2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84.7%,组3患儿的治疗有效率为97.5%,通过对比发现组3的治疗有效率要明显高于组1和组2的治疗有效率(P<0.05)。而在脱水程度以及腹泻症状的改善情况方面,组3的改善情况要明显优于组1和组2的改善情况(P<0.05)。结论低渗口服补液盐加锌制剂用于小儿急性腹泻治疗中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有效的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联合低渗补液盐、无乳糖配方奶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从2012年至2014年于我院就诊的,年龄5~23月,病程3天以内,以配方奶喂养为主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96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3组。所有患儿均常规予抗病毒、补充锌剂等治疗。A组继续配方奶喂养+口服补液盐Ⅱ;B组继续配方奶喂养+口服补液盐Ⅲ;C组无乳糖奶粉+口服补液盐Ⅲ。观察疗效,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退热时间。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对比。结果B、C组患儿治疗总体有效率均优于A组(F=18.462,P<0.05),C组优于B组(P<0.05)。止泻时间(指大便成形,每日小于3次)三组患儿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87,P<0.05),B、C两组均短于A组(P<0.05),C组短于B组(P<0.05)。脱水纠正时间B、C两组均短于A组(P<0.05),C组短于B组(P<0.05)。退热时间A、B、C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渗补液盐联合无乳糖配方奶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可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的治疗时间。
简介:摘要随着经济水平与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混凝土技术在我国项目工程建设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抗渗混凝土应用日益得到广泛。然而,对于抗渗混凝土技术的具体应用,现实生活中或多或少的总会存在一些问题,导致混凝土的抗渗性能达不到设计与规范要求。鉴于此,本文以抗渗混凝土的抗渗机理出发,对我国抗渗混凝土存在问题的现状和预防措施进行简要分析,旨在更好的服务于我国抗渗混凝土的发展与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盼为后来者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