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制对MRI仪定量检测能力进行质量控制的多参数水膜,并基于这种水膜建立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法。材料与方法研制多参数水模,通过多参数水模中不同的结构层内置的特征溶液表征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 PD)、纵向弛豫时间(longitudinal relaxation time, T1)、横向弛豫时间(transverse relaxation time, T2)、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并进行定值;然后提取水膜MRI图像目标区域灰度值、获取多域信息、通过数据拟合建立质控标定算法,并应用此质控方法对PA0、PA1两台设备进行测试。结果多参数水膜能满足对MRI设备的PD、T1、T2、ADC值质量检测。最小二乘法的T1质控分析方法对两台设备量值稳定性质控中,PA0的T1量值稳定性明显优于PA1。采用灰度卷积+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算法对质控数据进行分析,提高了两台设备量值准确度质控的准确率。结论本研究自行研制的多参数水模能够对功能成像定量技术进行质控,建立了能够溯源至国际单位制的设备性能评价方法并将其标准化,构筑了我国MRI设备质控的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模式多参数磁共振检查在胎盘植入诊断中的成像特征。材料与方法对有胎盘植入的69例孕妇作为胎盘植入组,无胎盘植入的56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均进行常规磁共振快速成像及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胎盘植入在常规快速磁共振成像序列及在多b值DWI上的表现。结果常规序列表现:①胎盘斑片状低信号,在平衡式超快速场回波(balance turbo field echo,BTFE)序列及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single-shot fast spin-echo,SSFSE)序列均见斑片状低信号影(称之为“哨兵黑斑”,最具诊断效能)占49.28%(34/69);②胎盘与子宫肌层低信号线消失占62.32% (43/69);③胎盘母体面局限性隆起或呈波浪状占73.91% (51/69);④胎盘母体面下血窦异常增加占71.01% (49/69);这4种成像特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表现:胎盘组织信号穿透肌层12例,胎盘钉状、结节状突入肌层24例,胎盘母体面局限性隆起或呈波浪状46例,胎盘植入处DWI信号稍增高、毛糙19例,b0序列胎盘植入处信号减低6例,这5种成像特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模式多参数MRI检查在胎盘植入诊断中能提供可靠的磁共振成像特征。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MRI作为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不仅能够早期诊断前列腺癌,还在治疗方案选择、疗效及预后评估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欧洲泌尿放射生殖学会建议使用完整的多参数磁共振进行检查,但关于其中的动态增强检查争议较多。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双参数MRI和多参数MRI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差别不大。多数文献均讨论对比剂带来的不良反应或其他危险,关于动态增强的优点鲜有文献讨论。笔者综述了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序列并对双参数MRI与多参数MRI做出对比,同时重点讨论了目前争议最大的动态增强序列,并做出展望。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双参数磁共振(bpMRI)与多参数磁共振(mpMRI)对前列腺癌(PCa)及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的检出率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本院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4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基线资料对活检阳性率的影响。根据活检前的MRI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bpMRI组(165例)与mpMRI组(237例),比较两组PCa及csPCa的检出率。对两组患者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体积(PV)和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评分进行分层分析,比较不同tPSA区间、不同PV及不同PI-RADS V2评分时,两组患者对PCa及csPCa的检出率差异。结果患者年龄越大,PCa阳性率越高(P<0.001);随着tPSA水平的升高,PCa阳性率越高(P<0.001);随着PV的增大,PCa阳性率反而降低(P<0.001);患者PI-RADS V2评分越高,PCa阳性率越高(P<0.001)。两组的PCa及csPCa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tPSA 10~20 ng/mL区间内,mpMRI组的PCa检出率及csPCa检出率高于bpMRI组(58.1% vs. 31.7%, P=0.004;46.8% vs. 20.6%, P=0.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其他tPSA区间(tPSA<4 ng/mL、4~10 ng/mL,20~100 ng/mL)、不同PV(≤30 mL、30~60 mL、>60 mL)及不同PI-RADS V2评分(3、4、5分)时,两组的PCa和csPCa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bpMRI与mpMRI对PCa及csPCa的检出率相当,但是,在tPSA 10~20 ng/mL区间内,mpMRI对PCa及csPCa的检出率高于bpMRI。
简介:摘要前列腺癌(PCa)的发病率位居全球男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其发病率和病死率也在逐年上升。若PCa不被及早发现、检测、诊断,将严重危害老年男性的健康。自前列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V2.1版指南更新了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序列及评分新规范以后,mpMRI在PCa中的应用前景更为广泛。多项研究报道了mpMRI在PCa活检前及指导靶向活检、主动监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局部复发及转移中的应用价值,但mpMRI评估PCa仍然存在局限性。笔者主要就mpMRI关键序列及评分的新规范、mpMRI评估PCa的应用进展、当前的局限性及潜在的解决方案展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多参数磁共振成像对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其中包括扩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成像(T2WI)、动态对比增强(DCE-MRI)。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乳腺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DWI与DCE-MRI检查,根据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三组,A组接受DCE-MRI 检查,B组进行DWI-T2WI检查,C组通过DCE-MRI联合DWI-T2WI检查,对比三组阳性预测值、特异度、灵敏度。结果:B组与C组的阳性预测值以及特异度优于A组。结论:通过DWI与T2WI结合检查,可以提高乳腺良性病变的诊断准确度,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脑肿瘤分级与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临床提供更加精准的诊断和预后判断依据。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6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脑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检查,包括常规磁共振成像序列以及先进的扩散加权成像、灌注加权成像和磁共振波谱成像。基于多参数成像结果,对肿瘤进行分级,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数据,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特征与肿瘤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脑肿瘤的内部结构、血供情况及代谢特征,对64例脑肿瘤的分级准确性达到90.6%(58/64)。进一步分析显示,肿瘤的扩散系数、相对脑血容量和胆碱/肌酸比值等参数与患者的预后显著相关,其中低扩散系数、高相对脑血容量和高胆碱/肌酸比值提示预后不良。结论:多参数磁共振成像技术为脑肿瘤的分级与预后评估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有助于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精准性。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磁共振多参数定量技术在诊断肝癌结节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肝癌结节患者,施行磁共振和CT检查,应用多参数定量技术分析,将诊断检查结果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手术后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的有39例,良性31例,磁共振检查结果恶性38例,良性32例;CT诊断结果恶性36例,良性34例;磁共振检测的准确度、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多参数定量技术在诊断肝癌结节中能取得较好的应用效果,准确度和灵敏度、特异度均较高,适合将其用于肝癌结节患者的临床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参数3.0T磁共振成像技术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择在2022年3月至2023年8月收治的40例前列腺癌为前列腺癌组,同期42例前列腺良性疾病为良性疾病组。研究对象均应用多参数3.0T磁共振成像技术检查,进行常规T1WI、T2WI序列,弥散张量成像(DWI)扫描与磁共振增强(DCE)扫描。针对DWI、DCE扫描参数比较,同时针对影像特征分析。结果:DWI扫描下,b值50s/mm 、800s/mm 的信号强度值与ADC值,前列腺癌组均低于良性疾病组(P<0.05);DCE扫描参数Ktrans、Kep、Ve,前列腺癌组均高于良性疾病组(P<0.05)。结论:应用多参数3.0T磁共振成像对诊断前列腺癌价值突出。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联合经直肠超声(TRUS)引导靶向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并评估MRI检查中腺体内的最大癌灶(MRI-IL)与前列腺癌检出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前列腺mp-MRI检查的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为至少有1处以上病变且前列腺影像学报告和数据系统第2版(PI-RADSv2)评分≥3分。TRUS联合mp-MRI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对MRI-IL区域进行2~4针靶向穿刺及非MRI-IL区域10~12针随机穿刺。记录其肿瘤阳性总检出率,并分析前列腺癌检出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73例患者,mp-MRI检查出73个IL和45个非IL区域,在73个MRI-IL区域穿刺活检中,肿瘤阳性总检出率为58.90%(43/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I-IL大小、MRI-IL分布在后外周带、PI-RADSv2评分与前列腺癌存在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MRI-IL值(OR=2.62,95%CI 1.423~4.868)、PI-RADSv2评分(4分和5分)(OR=2.54,95%CI 1.424~4.805)是预测前列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mp-MRI联合TRUS引导靶向活检对前列腺癌的检出具有较高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19年1—5月50例前列腺癌和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pMRI检查,2名放射科医师根据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PI-RADS 2)评估图像,并与Gleason评分(GS)结果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pMRI各序列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结果mpMRI单独序列中,DWI序列截断值>2分时诊断前列腺癌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00%和88.00%;T2WI序列截断值>3分时诊断前列腺癌AUC为0.92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96.00%;DCE为阳性时诊断前列腺癌AUC为0.81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00%和68.00%;三者联合诊断时,AUC为0.96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0%和96.00%。GS病理学分级低危、中危和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表现扩散系数(ADC)分别为(0.95 ± 0.11)、(0.75 ± 0.12)和(0.61 ± 0.13) × 10-3 mm2/s,肿瘤最大径分别为(1.27 ± 0.45)、(2.17 ± 0.54)和(2.86 ± 0.63)cm。随GS病理学分级的升高,ADC逐渐降低,肿瘤最大径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0.519和20.396,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S与ADC呈负相关(r = - 0.765,P<0.01),与肿瘤最大径呈正相关(r = 0.413,P<0.01)。结论mpMRI PI-RADS 2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较高,ADC与GS病理学分级呈负相关,肿瘤最大径与GS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可为前列腺癌术前诊断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T1WI、T2WI、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图像苍白球(globus pallidus, GP)、壳核(putamen, P)、丘脑(thalamus, T)信号定量分析对新生儿胆红素脑病(neonatal bilirubin encephalopathy, NBE)早期诊断的价值及最优参数。材料与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收治的足月NBE患儿临床及影像数据,选取性别及年龄匹配的正常新生儿为对照,在T1WI、T2WI、ADC图使用Carestream Client.pa44026软件测量GP、P、T三个部位信号值。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分析以上三个序列的GP、T的信号值,GP与P在T1WI、T2WI及ADC上的比值(分别以GP/P1、GP/P2、GP/PA表示),T与P在T1WI、T2WI及ADC上的比值(分别以T/P1、T/P2、T/PA表示),并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找出诊断NBE的最佳MRI参数;根据急性期胆红素脑损伤评分标准将NBE患儿分为轻、中、重度NBE三组,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分析三组NBE患儿组间差异。结果NBE患儿共60例,其中轻度22例,中度24例,重度14例;正常对照组31例。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T1WI图像中GP、T信号值及比值(GP/P1、T/P1)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0);T2WI及ADC图像中GP、T信号值及比值(GP/P2、T/P2、GP/PA、T/P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T1WI图像中GP、T信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785、0.870,最佳临界点分别为267.83、295.17;T1WI图像中GP/P1、T/P1的AUC值分别为0.794、0.756,最佳临界点分别为1.41、1.13。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NBE临床严重程度越高,T1WI图像中GP和T信号值越高,GP/P1、T/P1比值越高。结论基于T1WI图像的MRI信号定量分析法能早期、客观诊断NBE,T1WI图像上GP、T的信号值及GP/P1、T/P1比值可以作为早期、准确诊断NBE并动态评价NBE严重程度的MRI参数,为临床诊治NBE提供影像学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分级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秦皇岛市第二医院2019年1—5月50例前列腺癌和5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pMRI检查,2名放射科医师根据第2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PI-RADS 2)评估图像,并与Gleason评分(GS)结果进行比较。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pMRI各序列诊断前列腺癌的效能。结果mpMRI单独序列中,DWI序列截断值>2分时诊断前列腺癌曲线下面积(AUC)为0.95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00%和88.00%;T2WI序列截断值>3分时诊断前列腺癌AUC为0.92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00%和96.00%;DCE为阳性时诊断前列腺癌AUC为0.81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4.00%和68.00%;三者联合诊断时,AUC为0.960,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0.00%和96.00%。GS病理学分级低危、中危和高危前列腺癌患者表现扩散系数(ADC)分别为(0.95 ± 0.11)、(0.75 ± 0.12)和(0.61 ± 0.13) × 10-3 mm2/s,肿瘤最大径分别为(1.27 ± 0.45)、(2.17 ± 0.54)和(2.86 ± 0.63)cm。随GS病理学分级的升高,ADC逐渐降低,肿瘤最大径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0.519和20.396,P<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GS与ADC呈负相关(r = - 0.765,P<0.01),与肿瘤最大径呈正相关(r = 0.413,P<0.01)。结论mpMRI PI-RADS 2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较高,ADC与GS病理学分级呈负相关,肿瘤最大径与GS病理学分级呈正相关,可为前列腺癌术前诊断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前列腺外周带癌灶与炎症的磁共振成像(MRI)特点,探讨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对前列腺外周带癌灶与炎症的临床鉴别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78例前列腺外周带可疑癌灶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通过Mp-MRI检查后行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术,术后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患者38例,前列腺急慢性炎症者40例。统计分析所有患者的T2加权成像(T2WI)、Mp-MRI如扩散成像技术(DWI)、动态增强扫描技术(DCE-MRI)、表观扩散系数图(ADC)值的特征。结果前列腺外周带癌灶低信号边缘模糊的频率、T2WI弥漫性低信号及T2WI不均匀低信号均低于前列腺外周带炎症(P<0.05);高b值DWI上前列腺外周带癌灶的稍高信号出现频率低于前列腺外周带炎症(P<0.05);前列腺癌患者信号强度-时间(SI-T)的分布明显高于前列腺外周带炎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外周带癌灶的ADC值明显低于前列腺外周带炎症,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最佳临界点为0.892×10-3 mm2/s,前列腺外周带炎症诊断的特异度为70.2%,敏感度为93.2%。结论前列腺Mp-MRI的DWI稍高信号强度、DCE的SI-T分型和ADC值有助于鉴别前列腺外周带病灶的良恶性。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治疗前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p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构建模型预测宫颈癌(cervical cancer, CC)脉管浸润(lymphovascular space invasion, LVSI)和预后。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125例CC患者病例,采集小视野高分辨率T2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图、轴位T2加权成像(T2-weighted imaging, T2WI)压脂序列和矢状位T2WI、轴位和矢状位对比增强T1加权成像。勾画肿瘤区域后提取107个特征,通过最小绝对值压缩与选择算法等降维以建立影像组学分数(radiomics score, Rad-score),整合14个临床指标构建逐步逻辑回归模型,并重复20次3折交叉验证。根据预测的LVSI及随访结果进行分组及相应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的生存曲线划分,观察模型在PFS分组的差异。结果形态学和异质性相关的影像组学特征是预测LVSI的主要因素。回归分析确定3个危险因素,Rad-score比鳞状细胞癌抗原和血红蛋白更重要[优势比(odds ratio, OR):2.626、1.061、0.982]。训练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23。PFS在模型预测的LVSI组间明显不同(平均PFS:64.8、58.3个月)。结论mpMRI影像组学特征结合临床变量能预测CC患者的LVSI和临床结局,可能在新辅助和手术环境中显示出改善患者风险分层的效用。影像组学特征能够预测预后可能与其反映肿瘤组织的LVSI有潜在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18F-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 PET/CT和多参数磁共振(mpMRI)检查对不同级别前列腺癌的诊断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5月北京医院收治的49例经穿刺活检确诊为前列腺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中位年龄68(64~75)岁。中位PSA水平14.74(7.75~24.19)ng/ml。穿刺前均行mpMRI检查。穿刺病理的国际泌尿病理协会(ISUP)分级分组1组6例(12.2%),2组16例(32.7%),3组12例(24.5%),≥4组15例(10.9%)。将患者分为ISUP分级分组高级别组(≥4组)和低级别组(1~3组),两组的中位年龄分别为65(62~76)岁和71(65~74)岁,中位PSA水平分别为15.11(6.63~42.86)ng/ml和12.31(7.94~18.25)ng/m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34,P=0.448)。确诊前列腺癌后4周内均行18F-PSMA PET/CT检查。记录患者PET/CT检查主要病灶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和mpMRI检查主要病灶的最低表观弥散系数(ADCmin),并计算SUVmax/ADCmin比值,分析各参数与ISUP分级分组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级别分组的参数差异。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参数对不同级别前列腺癌的诊断能力。结果本研究49例的ADCmin为(0.57±0.16)×10-3mm2/s,SUVmax为15.30±12.54,SUVmax/ADCmin比值为(29.69±23.72)×103。高级别组和低级别组的ADCmin分别为(0.54±0.20)×10-3mm2/s和(0.58±0.14)×10-3mm2/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1);SUVmax分别为21.97±14.83和12.36±10.30,SUVmax/ADCmin比值分别为(45.07±27.02)×103和(22.91±10.30)×1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P=0.002)。SUVmax(r=0.501,P<0.001)和SUVmax/ADCmin比值(r=0.527,P<0.001)与ISUP分级分组呈正相关,ADCmin与ISUP分级分组呈负相关(r=-0.296,P=0.039)。ROC曲线结果显示,SUVmax/ADCmin比值、SUVmax、ADCmi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9、0.731、0.615。以SUVmax/ADCmin比值37.23×103为界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3.3%和85.3%。结论与单独应用PET/CT或mpMRI检查相比,联合18F-PSMA PET/CT和mpMRI检查的结果能够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SUVmax/ADCmin比值与ISUP分级分组呈正相关,对于区分高低级别前列腺癌是有价值的诊断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