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的单克隆抗体可以阻断PD-1与其配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恢复T细胞的抗肿瘤作用。PD-1抑制剂已被广泛批准用于治疗各种恶性肿瘤。有大量文献报道了信迪利单抗有令人满意的抗肿瘤作用,同时也报道出一些相关不良反应。由PD-1抑制剂引起的急性自身免疫性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在儿童中非常罕见。现报道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11月收治的1例应用PD-1抗体后出现高血糖症儿童。
简介:摘要肾癌是起源于肾实质的恶性肿瘤,不同亚型的肾癌具有不同的病理特征和分子机制。因放化疗对肾癌难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以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雷帕霉素靶蛋白为主的靶向治疗最终会发生耐药的情况,所以当前需探索一种新的方式来改善转移性肾细胞癌的治疗现状。随着对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PD-L1)抑制剂的不断研究与探索,免疫治疗在转移性肾细胞癌中显现出一定的效果,PD-1/PD-L1抑制剂在肾癌中单药或联合其他药物治疗方面有着较为可观的前景,且该药物长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目前已有研究将PD-1或PD-L1抑制剂与放化疗、抗肿瘤药物和手术联合进行治疗,为本来对放化疗不敏感、对药物产生耐药性和已失去手术机会的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同时在单药治疗方面也明显改善总生存期。本文回顾及总结近年来PD-1/PD-L1抑制剂在肾癌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对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PD-L1)抑制剂治疗现已批准用于多种肿瘤,但其单药治疗疗效偏低。如何通过放疗来增敏PD-1/PD-L1抑制剂的疗效,是放疗业界研究的热点。放疗与PD-1/PD-L1抑制剂的联合应用,在多项研究中已显示出生存获益。然而电离辐射对于PD-1/PD-L1免疫治疗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充分发挥放疗免疫激活作用的同时,尽量避免放疗的免疫抑制效应,这与放疗的剂量选择、分割模式、治疗时机选择及治疗部位数目等密切相关。为此,本文针对晚期转移性肿瘤治疗中,如何优化放疗联合抗PD-1/PD-L1治疗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由于手术、放化疗等手段的治疗效果有限,免疫治疗的出现为膀胱癌治疗带来了新希望。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1配体(PD-L1)抑制剂作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膀胱癌的治疗中显示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且安全性良好,已被NCCN指南推荐用于晚期膀胱癌的二线治疗。PD-1/PD-L1抑制剂已经覆盖了晚期膀胱癌一线或二线治疗、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辅助、新辅助治疗,卡介苗灌注失败的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及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保膀胱治疗等,相关研究或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或正在进行中,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有望为临床上膀胱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简介:摘要放疗可以增强肿瘤特异性免疫反应,同时为免疫药物提供作用靶点,以PD-1/PD-L1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阻断剂联合放疗增强抗肿瘤活性,并且具有远隔效应。本文就放疗联合PD-1/PD-L1抑制剂治疗乳腺癌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进展及面临的挑战做一综述。
简介:【摘要】目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0年12月,止于2022年11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中晚期肝癌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中晚期肝癌患者病例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其中,TACE治疗方案用于对照组,PD-1抑制剂联合TACE治疗方案用于实验组,就2组疗效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实施PD-1抑制剂联合TACE治疗方案,能够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延长中位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联合TACE(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方法:研究时间起于2020年12月,止于2022年11月,参考对象具体构成为:罹患中晚期肝癌患者,而后分组,指导原则为:随机抽签法,具体组别为:对照组、实验组,2组中晚期肝癌患者病例数为78,各组中收纳样本数为39;其中,TACE治疗方案用于对照组,PD-1抑制剂联合TACE治疗方案用于实验组,就2组疗效效果展开比较。结果: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比较,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生存期比较,实验组比对照组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治疗前,没有显著差异,治疗后,实验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满意度比较,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临床实施PD-1抑制剂联合TACE治疗方案,能够优化患者治疗效果,延长中位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D-1)/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的主动监测规则。方法检索美国FDA不良事件报告系统数据库,收集2016至2020年收录的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病例报道,并收集相关指南/共识及北京医院现有5种PD-1/PD-L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卡瑞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替雷利珠单抗和阿替利珠单抗)的药品说明书,经全面分析后形成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风险信号集。利用医院信息系统(HIS)药品不良反应智能监测系统的用户自定义功能,采用触发器技术和文本信息提取技术,将风险信号与智能监测系统中的4个数据模块(文本模块、医嘱模块、检验模块和检查模块)进行匹配,形成初始监测规则。经1个月试运行对初始监测规则进行优化,最终形成与HIS电子病案系统匹配且贴合我院医师电子病历书写习惯的监测规则。收集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8月6日在我院住院期间使用PD-1/PD-L1抑制剂全部患者的电子病历,应用该监测规则进行肺损伤风险信号挖掘,验证其可行性和准确性。结果初始监测规则涉及智能监测系统中除外检验模块的其他3个模块,文本模块确定了6个触发关键词/短语和18个排除关键词/短语,医嘱模块确定了触发药物(5种PD-1/PD-L1抑制剂和3种/类治疗或缓解肺损伤的药物),检查模块确定了进行过胸部CT检查并在CT检查报告文本中出现6个触发关键词/短语中的任一关键词/短语。在3个模块中均探测出风险信号者为预警病例。经1个月试运行后形成的监测规则增加了5个排除关键词/短语,删除了1类治疗或缓解肺损伤的药物,并在文本表述方面进行了修改。应用该监测规则对设定时间内303例住院患者的电子病历进行了风险信号挖掘,检出预警病例41例,通过人工筛选及因果关系评价,最终确定15例患者(5.0%)存在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监测规则的识别准确率为36.6%(15/41)。结论成功建立了PD-1/PD-L1抑制剂相关肺损伤监测规则。初步应用结果表明该监测规则可行性和准确性良好。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86例恶性肿瘤患者,间隔2-3周测定1次甲状腺功能,根据患者甲状腺损伤情况分为正常组、损伤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甲状腺相关指标,调查两组一般资料,分析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86例经PD-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有23例发生甲状腺损伤,发生率为26.74%,其中甲减17例,甲状腺毒症6例;甲状腺损伤的发生中位时间为61(17-217)d,全部患者均未停止PD-1抑制剂治疗;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检验显示,女性、治疗周期≥6周、肥胖、基线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是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高风险,主要以甲减为主,受患者性别、治疗周期、肥胖、基线TPOAb因素影响,经药物干预可恢复正常,无需中断PD-1抑制剂治疗,但未来仍需加强甲状腺相关指标监测。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临床特点及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86例恶性肿瘤患者,间隔2-3周测定1次甲状腺功能,根据患者甲状腺损伤情况分为正常组、损伤组;检测并对比两组甲状腺相关指标,调查两组一般资料,分析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结果 86例经PD-1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有23例发生甲状腺损伤,发生率为26.74%,其中甲减17例,甲状腺毒症6例;甲状腺损伤的发生中位时间为61(17-217)d,全部患者均未停止PD-1抑制剂治疗;经Logistics回归分析检验显示,女性、治疗周期≥6周、肥胖、基线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是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 PD-1抑制剂相关甲状腺损伤高风险,主要以甲减为主,受患者性别、治疗周期、肥胖、基线TPOAb因素影响,经药物干预可恢复正常,无需中断PD-1抑制剂治疗,但未来仍需加强甲状腺相关指标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在耐药复发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N)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18年8月—2019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接受PD-1抑制剂——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的8例耐药复发GT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既往治疗、PD-1抑制剂治疗及预后。结果(1)临床病理特点:8例GTN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32.9岁(31~39岁);病理类型:绒毛膜癌7例,上皮样滋养细胞肿瘤1例;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期5例,Ⅳ期3例;FIGO预后评分:7~12分(高危)4例,≥13分(超高危)4例;8例患者均有肺转移,同时伴脑转移2例、肾及肠道转移各1例。(2)既往治疗:①化疗:8例GTN患者平均接受了21.1个疗程(5~30个疗程)的化疗;化疗途径主要为全身静脉化疗,有1例患者因脑转移接受了甲氨蝶呤鞘内注射。②手术:8例GTN患者中,7例接受了手术治疗,其中盆腔手术5例次,肺叶切除术6例次,右半结肠切除术1例次。③放疗:8例GTN患者中,2例接受了放疗,其中1例因肺转移行肺部放疗8次,另1例行肺部、右骶髂关节及头颅放疗共22次。(3)PD-1抑制剂治疗:8例GTN患者耐药复发后均接受了PD-1抑制剂治疗,平均9.0个疗程(2~12个疗程),治疗过程中有6例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均为Ⅰ~Ⅱ级,无一例重度不良反应发生。(4)预后:8例耐药复发GTN患者中,4例患者在PD-1抑制剂治疗2~3个疗程后血清β-hCG水平降至正常,巩固治疗0~9个疗程,随访2~7个月均无复发;1例患者接受PD-1抑制剂治疗12个疗程,在第6个疗程后血清β-hCG水平降至正常,维持正常1个月后血清β-hCG水平升高,因疾病进展接受贝伐单抗治疗;3例患者PD-1抑制剂治疗期间疾病进展,更换其他化疗方案治疗。结论PD-1抑制剂可作为耐药复发GTN的补救治疗措施,其有效率较高,不良反应相对较轻。但本研究病例数较少,临床需积累更多病例并结合病理、免疫组化检查等综合评估其疗效。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病情处于晚期阶段的胃癌患者采用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方案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病情发展至晚期阶段的胃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中40例患者采用常规化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组中40例患者采用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方案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病情控制效果、不良反应、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治疗组患者病情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组间比较P<0.05。结论 病情处于晚期阶段的胃癌患者采用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蛋白1抑制剂方案进行治疗,能够帮助改善免疫功能,减少不良反应,使治疗效果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