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对肺癌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8月到2024年8月的肺癌介入治疗患者68例,随机分成实验组(34:Snyder希望理论护理)与对照组(34:常规护理),分析护理前后的心理弹性评分、满意度。结果:护理前数据对比未见差异,P>0.05。护理后实验组的心理弹性评分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介入治疗患者护理的过程中,采用Snyder希望理论护理法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弹性,提升护理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对骨肿瘤患者心理韧性、希望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评估其在骨肿瘤临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未开展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前接受常规护理的50例骨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开展Snyder希望理论后接受Snyder希望理论干预的52例骨肿瘤患者作为观察组。干预前后均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Herth希望量表(HHI)、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定两组患者心理韧性、希望水平、应对方式的变化。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CD-RISC、HHI、MCM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CD-RISC的心理韧性能力、忍受消极情感、控制感、精神信仰、接受变化等维度评分均升高(P<0.05);HHI的积极行动、对现实/未来的积极态度、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评分升高(P<0.05);MCMQ的回避、屈服评分下降,面对评分升高(P<0.05)。观察组干预3个月的CD-RISC、HHI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MCMQ回避、屈服评分低于对照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Snyder希望理论干预可提升骨肿瘤患者的心理韧性及希望水平,能够促成积极应对方式形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结合院外移动平台在肝癌术后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纳入2018年1月—2019年3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肝切除术的84例原发性肝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及定期随访,观察组应用Snyder希望理论联合移动平台进行随访干预。干预前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癌症治疗功能评价系统之肝胆量表(FACT-Hep)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HI总分(39.74±2.66)分,ESCA总分(140.05±6.35)分,FACT-Hep总分(153.57±9.61)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1.228、15.925、5.492;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与移动平台联合,能够提升肝癌患者希望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在肝硬化腹水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肝硬化腹水患者115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6例和对照组59例。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在患者住院期间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患者出院后给予随访并继续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共8周。干预前后应用Herth希望量表(HHI)、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希望量表总分[(27.02±3.40)分]高于对照组[(25.17±4.1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7,P=0.010)。观察组心理弹性量表总分[(62.95±11.24)分]高于对照组[(53.46±14.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92,P<0.001)。观察组SF-36量表情感职能[(72.92±7.61)分]、心理健康[(61.03±12.40)分]评分高于对照组[(68.20±9.14)、(53.08±11.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1,P=0.003;t=3.598,P<0.001)。结论基于Snyder希望理论对肝硬化腹水患者开展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和心理弹性,帮助患者重拾治疗信心,提升生活质量,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健康教育对胃癌患者术后心理弹性及希望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胃肠疝外科收治的82例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心理弹性及希望水平。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HHI各项评分及心理弹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运动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功能锻炼干预在头颈部鳞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3月35例头颈鳞癌放疗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5月—7月33例头颈鳞癌放疗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其基础上采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功能锻炼干预,干预贯穿放疗期间及放疗后1月。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锻炼依从性。结果 干预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锻炼依从性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功能锻炼应用在头颈部鳞癌放疗患者中,可提升患者希望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改善锻炼依从性。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功能锻炼干预在头颈部鳞癌放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3月35例头颈鳞癌放疗患者为对照组,2022年5月—7月33例头颈鳞癌放疗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其基础上采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功能锻炼干预,干预贯穿放疗期间及放疗后1月。干预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锻炼依从性。结果 干预组希望水平、自我效能及锻炼依从性均较对照组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功能锻炼应用在头颈部鳞癌放疗患者中,可提升患者希望水平,增强自我效能,改善锻炼依从性。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时,采取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筛选医院在2023.1-2023.11期间收治到院接受脑卒中且同时伴有吞咽障碍治疗的患者共计100例,采取一般抽样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随机分成普通组和研究组,每组都有50名患者。在为两组患者行临床护理干预的过程中,普通组采取常规基础护理,研究组采取的是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方案,比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结果 在经过不同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吞咽障碍有显著的改善,且患者对临床护理干预工作有较高的满意度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结果比对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恶性骨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希望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6月-2024年6月期间所收治的恶性骨肿瘤患者30例,随即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额外实施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生活质量、心理状况、希望水平及以及并发症的出现情况。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在生活质量评估、焦虑(SAS)与抑郁(SDS)症状缓解、希望水平(Herth希望评分)提升及并发症减少方面均展现出显著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模式能显著提高恶性骨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焦虑抑郁情绪、提升希望感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3月~2022年2月于我院妇科收治的7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Snyder希望理论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希望水平及自护能力。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的自护技能、自护责任感、健康知识等评分及Herth希望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结合积极心理干预对消化系统肿瘤患者心理状态、希望水平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该院收治的消化系统肿瘤患者10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实验组基于对照组给予希望理论结合积极心理干预,连续3个月。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干预前、干预1个月后、3个月后心理状态(SCL-90)、希望水平(HHI)、社会支持度(SSRS)、应对方式(MCMQ)、生存质量(GQLI)情况。结果SCL-90评分干预1个月后、3个月后实验组焦虑、抑郁、偏执、人际敏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I评分干预1个月后、3个月后实验组与他人保持亲密关系、积极行动、对现实/未来的积极态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RS评分干预1个月后、3个月后实验组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主观支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MQ评分干预1个月后、3个月后实验组面对评分高于对照组,屈服、回避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QLI评分干预1个月后、3个月后实验组心理状态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后、3个月后两组日常生活、社会生活、自觉症状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结合积极心理干预应用于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有利于改善心理状态,提高希望水平及社会支持度,建立积极应对方式,改善生存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模式对甲状腺癌术后碘131治疗患者希望水平、生命意义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66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后均接受碘131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采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的Herth希望量表(HHI)评分、记忆症状评估量表(MSAS)评分及生命意义量表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两组患者的HHI评分、生命意义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MSAS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且试验组患者干预3个月的HHI评分、生命意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期,M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对患儿及其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2例学龄前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分为两组,其中以2021年6—9月收治的46例患儿及其家长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以2021年10—12月收治的46例患儿及其家长为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术前1 d、入手术室时的中文版改良耶鲁术前焦虑量表(Cm-YPAS)评分,两组学龄前患儿家长术前1 d及出院时的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及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结果干预过程中,研究组脱落患儿3例,对照组脱落患儿2例,分别有43、44例患儿完成研究。入手术室时,两组患儿的Cm-YPAS评分均高于术前1 d,且研究组患儿Cm-YP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家长术前1 d、出院时的GAD-7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研究组患儿家长的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护理中,为学龄前患儿实施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情绪控制游戏干预可有效降低其术前焦虑情绪,并降低围术期患儿家长的焦虑情绪,提高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Snyder希望理论对直肠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希望水平及自我效能的影响,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在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直肠癌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2018年7—12月住院的患者设为对照组,2019年1—6月住院的患者设为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基于Synder希望理论的干预。采用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自我效能量表、Herth希望量表比较干预的效果。结果最终对照组获得完整资料36份,试验组获得完整资料38份。干预后试验组患者自我效能量表中造口照护效能、社交自我效能维度得分分别为(36.31±4.39)、(25.11±3.90)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希望量表中3个维度得分分别为(9.96±1.77)、(11.38±2.14)、(10.66±1.89)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能够提高直肠癌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希望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nyder希望理论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和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我院康复医学科的84例老年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试验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Snyder希望理论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后的康复治疗依从性、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满意度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护理干预后SAS、SD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协同护理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绍兴市立医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区组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协同护理。干预前后采用慢性肝病问卷(CLDQ)、Herth希望量表(HHI)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Ⅱ-CV)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希望水平及家庭功能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CLDQ、HHI及FACESⅡ-CV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CLDQ、HHI、FACESⅡ-CV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协同护理能提高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生活质量、希望水平及家庭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9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依据入院日期进行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比应用效果。结果:比较发现,观察组心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的结果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心力衰竭(HF)患者采取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延续性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在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容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23.3-2024.3收治的80例老年心力衰竭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参与者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n=40),另一组为研究组(n=40)。对照组接受常规延续性护理,研究组接受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 干预后,将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欧洲心力衰竭自我护理行为量表(EHFScB-9)评分出现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将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MLHFQ)评分出现明显提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提高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基于Snyder希望理论的延续性护理发挥着明显效果,同时该护理措施,有利于增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评分、生命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生命质量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别评价2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生命质量和神经功能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为(58.13 ± 10.36)min,恢复时间为(12.7 ± 5.3)d,对照组分别为(85.71 ± 8.30)min、(21.1 ± 3.3)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4.691、10.646,均P<0.05)。2组患者干预前SAS、SDS、NIHSS、GCS、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NIHSS、GCS评分分别为(40.56 ± 1.72)、(11.23 ± 2.85)、(13.12 ± 4.11)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6.56 ± 1.62)、(14.97 ± 4.55)、(11.13 ± 3.1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7.956、4.926、3.212,P<0.01)。2组患者干预后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124~13.014,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62,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好转有明显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理应激状态评分、生命质量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00例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抢救时间、恢复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SF-36生命质量量表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分别评价2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生命质量和神经功能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为(58.13 ± 10.36)min,恢复时间为(12.7 ± 5.3)d,对照组分别为(85.71 ± 8.30)min、(21.1 ± 3.3)d,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4.691、10.646,均P<0.05)。2组患者干预前SAS、SDS、NIHSS、GCS、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SAS、NIHSS、GCS评分分别为(40.56 ± 1.72)、(11.23 ± 2.85)、(13.12 ± 4.11)分,对照组患者分别为(46.56 ± 1.62)、(14.97 ± 4.55)、(11.13 ± 3.15)分,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7.956、4.926、3.212,P<0.01)。2组患者干预后SF-36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7.124~13.014,P<0.01)。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0%(4/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4.0%(1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4.762,P<0.05)。结论Snyder希望理论的护理干预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状态好转有明显作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