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ongenital pseudarthrosis of the tibia,CPT)合并神经纤维瘤病Ⅰ型(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和CPT不合并NF1病变骨膜的组织病理特点有无差异。方法收集2016年9月至2020年12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骨科接受治疗的CPT合并NF1患儿20例(NF1-CPT组)、CPT不合并NF1患儿20例(非NF1-CPT组)病变骨膜标本,收集2021年12月至2021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5例脑瘫患儿胫骨骨膜标本(对照组)。首先观察标本的大体形态学特点;然后对组织切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描述组织形态学特点,并计算平均血管密度;最后对组织切片进行CD34、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 9.5,PGP9.5)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elar antigen,PCNA)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CD34、PGP9.5、PCNA在各组阳性表达的差异。结果NF1-CPT组和非NF1-CPT组病变骨膜的大体形态学特点基本一致,均表现为病变骨膜明显增厚,胫骨萎缩、变尖,髓腔闭塞,胫骨假关节形成;组织形态学特点也基本一致,均由大量高分化的成纤维细胞和增生的胶原纤维构成。NF1-CPT组和非NF1-CPT组病变骨膜伴有局部血管增生,增生血管的管壁增厚,管腔十分狭窄呈裂隙状,甚至趋向闭塞。NF1-CPT组、非NF1-CPT组、对照组间平均血管密度(mean vessel density,MVD)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F1-CPT组、非NF1-CPT组、对照组CD34阳性表达部位的平均光密度(mean optical density,MO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骨膜中存在神经纤维组织,但无异常神经纤维增生。NF1-CPT组和对照组、非NF1-CPT组和对照组PGP9.5阳性表达部位的MOD,分别为0.063(0.032,0.099)比0.226(0.129,0.389)、0.063(0.040,0.085)比0.226(0.129,0.38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NF1-CPT组和非NF1-CPT组、NF1-CPT组和对照组、非NF1-CPT组和对照组PCNA半定量分析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T合并NF1患儿和CPT不合并NF1患儿病变骨膜在大体形态学、组织形态学特征以及血管、神经的组织病理学特点等方面无明显差异,增殖活性存在差异。
简介:摘要神经纤维瘤病2型(neurofbromatosis type 2,NF2)是一种以NF2肿瘤抑制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具有特殊的神经系统病变。NF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与双侧前庭神经鞘瘤的发展有关,然而,患者也容易合并其他多部位神经系统肿瘤,包括脑膜瘤、非前庭神经鞘瘤、胶质瘤等。一些患者还可能出现其他特征性表现,如眼部病变等。NF2有较高的发病率和严重的临床表现,相关病变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病损和对症治疗,近年来随着对其分子生物学更深入地了解,也提出了许多假定干预治疗的分子靶点。但目前还没有系统疗法来彻底解决该疾病。在这里,笔者回顾了NF2的相关临床表现、诊断以及目前治疗研究,并进行综述。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儿童的Ⅰ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1,NF1)。患儿女,7岁,因“出生后睡眠打鼾,加重伴吸气性喉鸣和活动后呼吸困难2年”就诊。体格检查患儿颈、胸、腹部和腋窝均有牛奶咖啡斑,术前喉镜及喉部CT和MRI均考虑喉神经纤维瘤。患儿既往有法洛四联症心脏手术史和视神经胶质瘤切除史。患儿NF1基因存在1个杂合突变c.246_247delTC(p.Q83Vfs*23)。患儿入院后行全身麻醉支撑喉镜下喉神经纤维瘤部分切除以缓解气道梗阻。切除的大体标本8 cm×3 cm,实性,血供不丰富,术后病例诊断为神经纤维瘤。术后喉喘鸣缓解,无喉水肿及呼吸困难发生,预后良好。术后随访半年,患儿睡眠打鼾及喉梗阻症状未再复发。
简介:摘要2型神经纤维瘤病(neurofibromatosis type 2,NF2)是一种常染色体的遗传性多发瘤性综合征,是由位于22号常染色体上的NF2抑癌基因突变引起的。大约有50%的NF2患者是遗传了父母携带的NF2突变基因,其余患者是在胚胎时期发生了偶发突变而引起的,大约有1/3的NF2偶发突变患者是体细胞突变的镶嵌体,而体细胞突变可能是发生在胚胎发育早期。NF2的发病率为1/21万,在不同年龄段的外显率存在差异,20岁时外显率大约为50%,但是到60岁时外显率接近100%。NF2患者常以神经系统肿瘤(神经鞘瘤、脑膜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和神经纤维瘤)、周围神经病变、眼科病变(白内障和视网膜错构瘤)和皮肤病变(皮肤肿瘤)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现就近年来有关NF2发病的遗传学及相关分子机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儿童神经纤维瘤病2型(NF2)的基因突变特点,并分析其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7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诊治的12例儿童NF2患者(儿童组)的临床资料。纳入同期治疗的20例成人NF2患者(成人组)作为对照。比较两组首发年龄、诊断年龄、诊断延迟时间、首发症状、NF2相关病变、NF2累及系统及手术干预次数等临床资料。对25例患者的外周血样本(其余7例于外院行二代测序)和41例患者直系亲属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初步筛选共有基因突变。比较儿童组与成人组NF2基因突变类型和严重等级的差异。结果与成人组相比,儿童组患者首发症状年龄[分别为(33.4±8.3)岁、(11.3±4.4)岁,P<0.001]、确诊年龄[分别为(37.6±8.4)岁、(18.9±4.4)岁,P<0.001]均更早,儿童组平均诊断延迟时间大于成人组[分别为(7.6±4.3)年、(4.2±3.0)年,P=0.014];首发症状比较中,儿童组比成人组以非听力相关症状起病者(比例分别为9/12、3/20,P=0.002)和以皮肤症状起病者(比例分别为6/12、1/20,P=0.006)均多;儿童组有非前庭神经鞘瘤(分别为6/12、1/20)、脊柱脊髓病变(分别为9/12、4/20)、皮肤病变者(分别为10/12、4/20)所占的比例均高于成人组(均P<0.01);儿童组中疾病累及系统数多于成人组(P<0.001);儿童NF2相关干预次数为(2.3±1.2)次,与成人组的(1.2±0.7)次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2);NF2基因突变的比较中,儿童组比成人组无义突变(比例分别为6/12、3/20,P=0.049)、截短突变(比例分别为7/12、3/20,P=0.018)及基因突变严重等级为3级者(分别为7/12、3/20,P=0.018)所占比例均高。结论初步推断儿童型NF2发病年龄早,诊断延迟时间长,以皮肤等不典型症状起病者多,常伴多系统受累,基因突变分级高,需积极干预并制定长期管理计划。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型神经纤维瘤病(NF1)的切除及修复方法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20年12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整形外科确诊为NF1,且行整形性切除及修复的患者资料,修复方式包括直接缝合、皮瓣及植皮。结果共纳入34例NF1患者(16例巨大NF1,其中2例为头面部巨大NF1,14例为四肢及躯体巨大NF1)。男14例,女20例,年龄16~46岁,平均30.4岁。病变部位累及头面部、胸背部、腰臀部、上下肢等全身多个部位。肿瘤面积65~2 080 cm2,平均252 cm2,9例经介入科会诊后行术前介入栓塞主干供血动脉。所有患者均成功根据术前制定的计划切除标记的瘤体,其中33例患者出血均可控,切除及修复均一期完成。1例女性面部巨大神经纤维瘤患者第1次切除手术中切除部分瘤体后出现难以控制的出血,予以先行加压包扎止血后行分期手术完成切除及修复。瘤体切除后直接缝合14例,其中2例术后1周内出现伤口裂开,在局麻下予以修整重新缝合后恢复良好。皮瓣方式修复16例,其中5例患者因术后皮瓣远端血运不良,行手术修整重新缝合,恢复良好。植皮方式修复4例,其中1例患者因部分皮片成活不良,行二次植皮手术修整,恢复良好。所有患者随访6~36个月,平均22.6个月。除1例患者出现恶变及1例患者瘤体复发明显外,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或恶变,对手术效果满意。结论NF1尤其是巨大NF1的切除修复需要根据瘤体的位置和大小制定合适的整形性切除范围,在控制出血的前提下,尽量达到一期切除和修复。可根据病变部位、大小及形态,应用不同类型的修复方法,达到切除病变、保护形态功能的目的。
简介:目的提高对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的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复习收治并随访50年的1例Ⅱ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总结其疾病的临床演变过程和治疗经过。结果女性患者,53岁,无家族遗传史。临床表现为先后发病的双侧前庭神经许旺细胞瘤,符合Ⅱ型神经纤维瘤病的诊断。34岁时发现右侧前庭神经许旺细胞瘤,行开颅肿瘤切除术,后因肿瘤复发而行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42岁时诊断为左侧前庭神经许旺细胞瘤,行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影像学随访至今双侧前庭神经许旺细胞瘤无复发。同时存在右侧三叉神经许旺细胞瘤、多发脑膜瘤、脊膜瘤,以及周围神经的神经纤维瘤,神经系统受累广泛。近20年来多次施行手术及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病理诊断为前庭神经和三叉神经许旺细胞瘤、过渡型脑膜瘤、纤维型脑膜瘤、神经纤维瘤等。现患者能够生活完全自理,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右侧耳聋,右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左侧肢体肌力4级。结论Ⅱ型神经纤维瘤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预后差,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保留患者听力、延长生命和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