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对3例RhD阴性产妇所育的RhD阳性新生儿因D抗原遮蔽造成假阴性现象,进一步进行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分析。方法:采用血型血清学方法检测新生儿及其母亲、父亲血型抗原、抗体。结果:新生儿血型分别为O,CcDEe、B,CCDEe、A,CcDEe;其母亲分别为O,ccdee、B,ccdee、AB,ccdee;其父亲分别为:O,CcDEe、O,CCDEe、A,CcDEe;新生儿直接抗球蛋白试验分别为:3+、3+、3+。对新生儿进行RhD血型检测时,试管法观察结果未见凝集,易误判为RhD阴性。结论:通过血型血清学检测该3例患儿RhD抗原为阳性,并由Rh系统IgG抗D引起的新生儿溶血病,为新生儿得到及时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A125在临床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卵巢癌诊断中的最要性.方法化学发光法.结论卵巢癌和宫颈癌中CA125会有不同程度的增高.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癌、肺癌等是引起CA125增高的可能原因.卵巢癌对CA125较为敏感,对卵巢癌的的诊断有极大的临床意义.关键词卵巢癌;子宫内膜异位症;宫颈癌;肺癌;CA125中图分类号R73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1-5302(2015)09-0782-02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1-3)-β-D葡聚糖(Gtest)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test)检测在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我院190例高度怀疑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临床诊断组90例和非感染组100例,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外周血分别进行G试验和GM试验检测,统计G试验、GM试验以及G试验联合GM试验对两组研究对象真菌阳性检出率、检测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分析(1-3)-β-D葡萄糖(Gtest)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test)检测在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价值。结果G试验和GM试验单独检测对临床诊断组研究对象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8.9%和66.7%,没有明显差异(P>0.05);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1.1%,明显高于G试验和GM试验单独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试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8.9%和80.0%,GM试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7%和82.0%;两组检测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G试验和GM试验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1.1%和66.0%,明显高于G试验和GM试验单独检测,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3)-β-D葡聚糖(Gtest)联合半乳甘露聚糖抗原(GMtest)检测在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检测敏感性,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简介:背景:慢性荨麻疹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对治疗可能有抵抗性。最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自身免疫方面。目的:研究土耳其慢性寻常型荨麻疹(COU,非物理性、血管炎性或接触性)患者的HLAⅠ类抗原和Ⅱ类抗原并识别易感的HLA抗原。方法:应用两阶段微滴淋巴细胞毒性试验研究55例诊断为COU患者的HLA抗原,设立104例无遗传相关性的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结果:研究组HLABw4及HLADQ1抗原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OR2.93,95%CI1.47~5.85,P=0.003及OR7.81,95%CI1.96~28.50,P=0.001),而HLA-A24抗原在对照组中较高(OR0.36,95%C10.15~0.86,P=0.03)。结论:作者提出土耳其人群中HLA-Bw4及HLADQ1抗原可能导致对COU易感,而HLA-A24抗原则可能起保护作用。
简介:为探讨1例急性粒单核细胞自血病原始细胞表达血小板特异性抗原的机制,分离外周血或骨髓单个棱细胞,采用常规染色和普通细胞化学染色观察其形态学特性,采用流式细胞仪双荧光分析免疫表型,单荧光胞浆蛋白标记分析周期蛋白表达和免疫印迹进一步证实周期蛋白D3的表达情况,采用周期蛋白和DNA双标记分析周期蛋白Ds表达与细胞周期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白血病原始细胞中CD13^++HLA-DR^+细胞为94.69%,CD13^++CD34^+细胞为96.86%,CD41a^++CD34^+细胞为41.6%,CD13^++CD41a^+细胞为40.0%,周期蛋白D3表达明显升高,大部分细胞表达周期蛋白D3,周期蛋白D3阳性细胞在细胞周期各时段所占的比例分别为。G1期52.1%,S期9.9%,G2+M期38.0%。结论:周期蛋白D3的异常表达导致此白血病细胞表达血小板特异性抗原,可能在白血病的发生中起重要的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乙肝前S1抗原(PreS1-Ag)、e抗原(HBeAg)与其DNA的检出关系。方法对684例慢性乙肝患者的PreS1-Ag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HBeAg用化学发光检测,乙肝DNA(HBV-DNA)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PCR)法检测。结果HBV-DNA阳性患者中,PreS1-Ag阳性率为82.98%,而HBeAg阳性率为36.17%;在PreS1-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为95.4%,而HBeAg阳性患者中,HBV-DNA阳性率为45.9%。结论PreS1-Ag、HBeAg和HBV-DNA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进行联合检测能准确地反应出病毒的复制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1,3)-β-D-葡聚糖检测和半乳甘露聚糖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8年1月~2010年7月临床疑诊侵袭性真菌病的住院患者。根据诊断标准确定是否诊断侵袭性真菌病。分析非培养诊断方法血清半乳甘露聚糖(GM试验)和血浆(1,3)-β-D-葡聚糖(G试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后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GM试验灵敏度为70%,特异度为84%;G试验灵敏度为50%,特异度为92%。GM试验和G试验二者联合试验时,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3%和78%。结论GM试验和G试验均对侵袭性真菌病具有诊断价值,二者联合应用使其应用价值进一步提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乙肝表面抗原阳性与前S1抗原的关系,评价前S1抗原在临床诊断中的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咐试验法检测18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标本的前S1抗原和乙肝血清标志物,并用核酸扩增荧光定量方法检测HBV-DNA,并对三者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80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血清标本中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66.23%和67.8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原均为阳性标本的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4.33%和95.48%,乙肝表面抗原阳性而乙肝e抗原阴性的标本中前S1抗原和HBV-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35%和24.87%,两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S1抗原、乙肝e抗原和HBV-DNA存在相关性,前S1抗原与HBV-DNA检出率非常相近且前S1抗原较乙肝e抗原敏感性更高,其能够作为乙肝病毒感染和复制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