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苷激酶1(TK1)、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CA15-3和CA72-4在结直肠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和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ECLIA)法分别测定了124例结直肠癌患者、52例结直肠癌前病变患者、154例结直肠良性病变患者、106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TK1水平和血清CEA、CA19-9、CA15-3、CA72-4的水平。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TK1和其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讨TK1、CEA、CA19-9、CA15-3和CA72-4单独检测与联合检测对结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结直肠癌患者的血清TK1表达水平与肿瘤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远端转移及年龄相关(均P<0.05),但与患者性别无关(P>0.05)。在结直肠癌、癌前病变、良性病变和健康者中,血清TK1水平依次降低。TK1高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其生存期更短。多标志物的联合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3.5%、93.0%和93.1%。结论血清TK1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及预后预测的独立标志物。TK1、CEA、CA19-9、CA15-3和CA72-4的联合检测具有结直肠癌诊断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结直肠癌 结直肠息肉 胸苷激酶1 癌胚抗原 糖类抗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是检测HEV抗体(HEV IgM/IgG)或HEV核酸(HEV RNA)。近年来,基于对HEV病毒体蛋白结构及免疫性的研究,发展了HEV抗原(HEV Ag)检测方法。本文就HEV Ag检测方法的建立、HEV Ag检测的意义及在HEV感染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 标签: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 抗原检测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与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CCSA-2)含量对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22例CRC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病理标本中Vimentin表达,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CE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CCSA-2含量。所有患者均随访3~5年,分析其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的影响因素(性别、Vimentin表达、CEA水平等);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CCSA-2对CRC预后的判断价值。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检验。结果Vimentin表达与肿瘤直径大小有关,Vimentin和血清CEA水平与病情复发或转移及3年死亡情况有关(P<0.05)。随访结果显示,3年生存率81.97%(100/12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Vimentin表达阳性、CEA阳性、Vimentin及CEA双阳性是影响CRC患者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的危险因素[95%可信区间(CI):0.063~0.818、1.518~10.539、0.136~0.906、3.646~51.583,P<0.05]。22例3年内死亡的患者血清CCSA-2浓度显著高于生存者,ROC曲线显示,血清CCSA-2预测患者生存时间不超过3年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88,判断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5.5%和87%。结论Vimentin表达、血清CEA水平均为CRC预后3年死亡的影响因素,联合血清CCSA-2含量的检测有助于判断CRC预后。

  • 标签: 波形蛋白 核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结肠癌特异性抗原-2 结直肠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人肝、肾ABO血型抗原表达的差异,探索ABO血型抗原在血型抗体介导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方法ABO血型为A型和B型血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者各4例,O型血对照2例。获取供者肝脏和双肾后,留取肾动脉、肾静脉、肾组织、肝动脉、肝静脉、门静脉和肝组织标本,运用蛋白质印迹法(WB)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ABO血型抗原的含量和分布。结果WB检测结果显示,同一供者不同部位ABO血型抗原含量并不一致。在同一个体内,A型抗原在肾组织和门静脉含量最高,在肾动脉含量最低;B型抗原在肝静脉及肾组织含量最高,在肾动脉、肾静脉及肝组织含量最低。不同个体之间,同一部位血型抗原含量差别也较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进一步发现血型抗原在肝、肾组织和血管中的分布与WB结果基本一致。结论ABO血型抗原在不同血型、个体和器官之间均存在不同程度差异,这种差异也可能会影响ABO血型不相容器官移植的结局。

  • 标签: ABO血型抗原 ABO血型不相容 器官移植 蛋白质印迹法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我国进展期胃癌占多数,治疗效果仍不容乐观。由于胃周血供来源多、需要多处血管根部处理,解剖分离层次多、范围广,淋巴引清扫区域多、操作复杂,消化道重建选择多样,传统2D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难度大、学习曲线长。随着3D腹腔镜在普外科手术的推广和普及,其立体纵深的全新手术视野,解剖层次更加清晰,操作更加精准,给术者带来全新体验。3D腹腔镜应用于胃癌根治,可以明显缩短术者的学习曲线,尤其在胃癌根治手术中立体脉络化淋巴结清扫、膜解剖指导下的网膜囊切除、完全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更显其优势。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成像,三维 淋巴结切除术
  • 作者: 罗宇希 李菲菲 刘康 何治尧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26
  • 出处:《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电子版) 》 2020年第04期
  • 机构:230032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637000 南充,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肿瘤生物治疗南充市重点实验室,230032 合肥,安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637000 南充,四川省南充市中心医院(川北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组织工程与干细胞研究所肿瘤生物治疗南充市重点实验室,610041 成都,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
  • 简介:摘要嵌合抗原受体T (CAR-T)细胞是经基因工程修饰后表达靶向肿瘤细胞CAR分子的T细胞。CAR-T细胞治疗在血液肿瘤治疗中展现了显著的疗效而备受关注,是一种新的肿瘤免疫疗法。目前,CAR-T细胞治疗在实体瘤治疗中还面临着很大的挑战。而且,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仍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神经毒性、归巢障碍、溶瘤综合征及脱靶效应等。本文就CAR-T疗法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展开做一综述。

  • 标签: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肿瘤 细胞过继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精准化输血中Rh血型抗原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针对受血者标本和献血员红细胞标本均采用血型全自动分析系统检测Rh5种血型抗原和ABO血型,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中上传检测结果,并自动匹配与受血者的Rh5种血型抗原和ABO血型的血袋,交叉配血试采取抗人球蛋白卡式法、凝聚胺法验进行,实现输血精准化。结果:90%以上受血者实施精准化输血后可获得与Rh5种血型抗原和ABO血型完全相合的输血,且与实施前相比可显著降低有输血史、多次输血者血型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且可提升疑难配血在不规则抗体阳性下的成功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精准化输血中Rh血型抗原检测的效果显著,即可减少输血不良反应,防治产生Rh系统抗体,提升了输血安全性和疑难配血成功率。

  • 标签: 精准化输血 Rh血型抗原 检测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9种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rapid influenza virus diagnostic tests,RIDTs)的灵敏度进行评价。方法季节性流感毒株收集后,通过TCID50(组织细胞半数感染量)和病毒核酸序列测定分别确定病毒滴度及型别;流感毒株进行系列稀释后,使用流感病毒抗原快速检测试剂盒进行检测,以评价不同试剂的灵敏度。结果不同试剂对同一株病毒的检出灵敏度差异最大为32倍稀释度(>101 TCID50/ml);同一种试剂对不同型别、亚型/系流感病毒的检出灵敏度不同。结论市场上的RIDTs灵敏度存在差别;使用多株不同流感型别、不同亚型/系的流感病毒将有助于对RIDTs产品质量进行全面评价和控制。

  • 标签: 流感病毒 抗原快速检测试剂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 (IFI)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1月 ~2019年 7月收治的 90例侵袭性真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选取者的患者血清分别检测 (1-3)-β-D葡聚糖和半乳甘露聚糖水平,对真菌抗原检测在侵袭性真菌感染中的诊断结果展开分析探讨。结果 90例患者中 G试验阳性 43例,阴性 47例,阳性率为 47.8%; G试验与 GM试验并联检测的敏感度为 92.5%,高于 G试验 (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串联检测特异度为 95.5%,高于 GM试验 (8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真菌抗原检测诊断侵袭性真菌感染,可以提高试验结果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降低假阳性率和假阴。

  • 标签: 真菌抗原检测 侵袭性真菌感染 (1-3)-β-D葡聚糖 半乳甘露聚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双阳性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携带产妇采用母乳喂养对其所生婴儿HBV感染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6年2月至2018年5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进行产前检查及分娩的HBsAg和HBeAg双阳性携带HBV产妇及其所生的婴儿各323例,将其分为母乳喂养组和人工喂养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聚合酶链反应-荧光探针法,分别检测两组婴儿在出生<24 h及7月龄时的血清HBV标志物和HBV DNA的阳性率。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最终纳入297例患者,其中母乳喂养组149例,人工喂养组148例。母乳喂养组与人工喂养组婴儿在出生<24 h及7月龄时的HBsAg、抗-HBs、HBeAg、HBV DNA>100 IU/mL的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母乳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为58.39%(87/149),低于7月龄时的95.97%(143/149);母乳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为65.10%(97/149),高于7月龄时的13.42%(20/14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9.75、40.49,均P<0.01)。母乳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2.01%(3/149)和2.68%(4/149),其7月龄时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2.68%(4/149)和2.68%(4/149),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人工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抗-HBs阳性率为47.97%(71/148),低于7月龄时的95.94%(142/148);人工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HBeAg阳性率为55.41%(82/148),高于7月龄时的19.59%(29/1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85.37、39.84,均P<0.01)。人工喂养组出生<24 h新生儿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4.73%(7/148)和1.35%(2/148),其7月龄时的HBsAg和HBV DNA>100 IU/mL阳性率分别为1.35%(2/148)和1.35%(2/148),两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母乳喂养不是增加HBsAg和HBeAg双阳性HBV携带产妇垂直传播风险的决定性因素,建议这类产妇在正规预防的前提下进行母乳喂养。

  • 标签: 肝炎,乙型 母乳喂养 母婴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D-二聚体、糖类抗原199(CA199)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2(IGFBP2)对可切除胰腺癌患者术后监测和生存期预测的价值。方法收集秦皇岛市第一医院2010年5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可手术切除的119例胰腺癌患者资料。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患者术前、术后疾病稳定及疾病进展时D-二聚体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测定CA199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IGFBP2水平。以30名健康体检者和40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患者为对照。分析胰腺癌患者术前D-二聚体、CA199、IGFBP2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间的关系。结果胰腺癌患者术前D-二聚体、CA199、IGFBP2均高于两对照组(均P<0.01)。与术后疾病稳定期相比,胰腺癌患者疾病进展后血清D-二聚体、CA199和IGFBP2水平均升高[1 496.0 ng/ml(590.0 ng/ml,2 280.4 ng/ml)比578.1 ng/ml(381.7 ng/ml,671.5 ng/ml),207.0 U/ml(54.5 U/ml,736.5 U/ml)比31.9 U/ml(14.1 U/ml,44.0 U/ml),(435±107)ng/ml比(249±83)ng/ml,均P<0.01]。各临床病理因素分层胰腺癌患者间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比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中CA199和IGFBP2水平升高者比例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患者(均P<0.05),其他因素与二者表达水平是否升高均无关(均P>0.05)。术前D-二聚体水平升高胰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PFS)时间和总生存(OS)时间均短于D-二聚体水平正常者[(10.6±1.2)个月比(20.4±2.4)个月,(18.9±1.9)个月比(29.2±2.6)个月,均P<0.01]。当CA199以37 U/ml为分界值时,术前CA199水平与胰腺癌患者生存无相关性(均P>0.05);当分界值分别为253.8 U/ml(入组时CA199中位数)和1 000 U/ml时,CA199水平升高者的PFS时间和OS时间均短于CA199水平正常者[253.8 U/ml:(11.5±1.5)个月比(21.0±2.6)个月,(19.9±2.1)个月比(29.0±2.7)个月,均P<0.01;1 000 U/ml:(8.9±1.9)个月比(19.1±1.9)个月,(15.5±2.3)个月比(28.0±2.0)个月,均P<0.01]。当IGFBP2以339.1 ng/ml为分界值时,术前IGFBP2水平升高胰腺癌患者PFS时间和OS时间均短于IGFBP2水平正常者[(10.8±1.1)个月比(21.1±2.6)个月,(18.9±1.8)个月比(30.3±2.8)个月,均P<0.01]。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D-二聚体、IGFBP2水平是胰腺癌患者PFS和OS的独立影响因素(D-二聚体:HR=0.561,95% CI 0.336~0.936,P=0.027;HR=0.515,95% CI 0.303~0.874,P=0.014;IGFBP2:HR=0.430,95% CI 0.253~0.731,P=0.002;HR=0.361,95% CI 0.202~0.644,P=0.001)。结论对于可切除胰腺癌患者,D-二聚体、CA199和IGFBP2可用于术后病情监测,术前D-二聚体和IGFBP2可用于生存期预测。

  • 标签: 胰腺肿瘤 生物学标记 D-二聚体 糖类抗原199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2 术后监测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癌抗原125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并发消化道出血和并发腹水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于宿迁市人民医院感染科住院的294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析其血清癌抗原125的水平。采用logistics回归分析癌抗原125与肝硬化失代偿和并发腹水的相关危险因素,以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评估癌抗原125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及并发腹水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癌抗原125水平为9.38(6.42,15.22) IU/mL,低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56.04 (20.70,354.95)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9.937,P<0.01);未并发消化道出血和并发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癌抗原125水平分别为15.15(8.32,48.34) IU/mL和21.22(13.18,55.79) IU/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186,P=0.236);腹水患者的癌抗原125水平为105.01(22.08,419.53) IU/mL,高于无腹水患者的9.59(6.60,16.49) 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592,P<0.01)。癌抗原125水平与白蛋白-胆红素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Child-Pugh评分和腹水量均呈正相关(r=0.585、0.393、0.696、0.697,均P<0.01)。血清癌抗原125水平是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及并发腹水的独立相关因素,两者呈正相关。在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及并发腹水方面,癌抗原125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5,高于癌抗原199和癌抗原50;在诊断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方面,癌抗原125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74,亦高于癌抗原199和癌抗原50。结论血清癌抗原125水平与乙型肝炎肝硬化的严重程度和腹水量均呈正相关,与是否合并消化道出血无关,可作为评估乙型肝炎肝硬化严重程度和腹水的重要指标。

  • 标签: CA-125抗原 腹水 肝炎,乙型 肝硬化 失代偿期
  • 简介:摘要 目的:建立粪便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抗原胶体金检测试剂的制备方法,并对试剂的性能指标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溶液,用新型冠状病毒N蛋白抗体作为标记抗体,硝酸纤维素膜上包被另一新型冠状病毒抗体,并用羊抗兔多克隆抗体和兔IgG作为独立质控线系统制备胶体金检测试剂;对试剂的加速稳定性、特异性及临床诊断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试剂盒37℃加速破坏3周稳定。试剂盒与隐血阳性、轮状病毒阳性、腺病毒阳性、诺如病毒阳性、幽门螺杆菌阳性样本无交叉反应。确诊及健康人群样本测试,灵敏度为

  • 标签:
  • 简介:摘要糖类抗原72-4(CA72-4)是目前临床上应用较多的1种肿瘤标志物,最早用于胃癌和卵巢癌的辅助诊断和病情监测,可单独或联合其他肿瘤标志物用于结直肠癌、胰腺癌、肺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诊断和随访监测。然而,在临床实践中,CA72-4诊断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均偏低,其水平在胃肠息肉、2型糖尿病、结缔组织病等良性疾病,以及服用秋水仙碱、灵芝孢子等药物时也可升高,可能对临床决策产生误导。因此,应重新认识CA72-4的应用价值,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决策和肿瘤筛查。

  • 标签: 糖类抗原72-4 恶性肿瘤 糖尿病,2型 结缔组织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癌胚抗原(CEA)、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在直肠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直肠癌根治术的128例Ⅱ~Ⅲ期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统计患者预后。根据术前CEA、TAM指标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CEA(+)/TAM(+)组、CEA(+)/TAM(-)组、CEA(-)/TAM(+)组、CEA(-)/TAM(-)组,采用χ2检验比较4组患者间的临床病理资料,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生存情况,COX风险回归模型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组患者年龄、性别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年龄:χ2=1.855,P>0.05;性别:χ2=1.419,P>0.05);4组患者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分化程度:χ2=20.919,P<0.01;TNM分期:χ2=15.844,P<0.01);在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总生存期(OS)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OS期比较发现CEA(+)/TAM(+)组OS最短{45.9个月[95%可信区间(CI)为41.5~50.3]},CEA(-)/TAM(-)组OS最长[58.9个月(95%CI为55.2~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307,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直肠癌患者预后与CEA、TAM、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CEA、TAM、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是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直肠癌预后与CEA、TAM、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相关,术前血清CEA、TAM、TNM分期可能是直肠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术前CEA、TAM水平可能有判断直肠癌患者预后的价值。

  • 标签: 直肠癌 癌胚抗原 肿瘤相关巨噬细胞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