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目前hs-CRP的研究现状。方法本研究中所探讨分析的134例患者均随机选取于我院2014年3月~2014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患者中,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hs-CRP指数测定,将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并总结。结果脑梗塞组不同病情患者hs-CRP和CRP含量比较结果,可预测脑梗塞患者的严重程度。不管在住院期间或出院时,hs-CRP检测对于冠心病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均具有预测价值,而且可依据hs-CRP。hs-CRP>3mg/L的患者更易再发心绞痛、心梗或心脏猝死,相同hs-CRP水平的出院不稳定心绞痛病人再发心绞痛、心梗而再次入院的危险也很高作为冠心病危险指数的hs-CRP浓度检测可以说浓度越高危险性越大。结论测定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塞疾病患者的hs-CRP和CRP指数,对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预后状况均具有指导意义,临床医生在诊治此类疾病时可依据此体征指数进行相应判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hs-CRP与颈动脉斑块的相关性,为颈动脉斑块的预防和脑梗死的防治提供理论参考及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急诊科及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病人80例,分为斑块组与无斑块组,再将斑块组分为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测定患者血清中hs-CRP水平,并通过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的内膜厚度、观察血管内是否有斑块及斑块的部位、形态、数量、回声特征。结果1.稳定斑块组狭窄程度与不稳定斑块组的狭窄程度无明显的差异(P>0.05)。2.在65例有斑块的患者中,首次脑梗死发病率稳定斑块组明显高于不稳定斑块组(P<0.01);复发脑梗死的发病率稳定斑块组明显低于不稳定斑块组(P<0.01)。3.血清hs-CRP浓度斑块组明显高于无斑块组(P<0.05)。不稳定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结论血清hs-CRP水平愈高,颈动脉斑块愈趋于不稳定,呈密切相关关系;颈动脉的彩色超声通过观察斑块的形态及回声特征,能间接反映斑块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检验Hcy、hs-CRP、IL-6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ACI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hs-CRP、Hcy及IL-6治疗前的水平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后与观察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轻型脑梗死患者的hs-CRP、Hcy及IL-6水平明显低于中型脑梗死患者,中型脑梗死患者的hs-CRP、Hcy及IL-6水平明显低于重型脑梗死患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Hcy、hs-CRP、IL-6的水平与不同程度急性脑梗死密切相关,具有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的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检测PCT、CRP和hs-CRP的临床价值。方法52例慢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感染患者为A组,31例未继发感染患者为B组,4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C组,31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为D组,检测血清PCT、CRP、hs-CRP和白细胞计数。结果A组PCT、CRP、hs-CRP阳性率和均值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A组三项指标的阳性率还显著高于C组和D组,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慢性(慢加急性)肝衰竭继发感染前后的PCT阳性率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A1组治疗前后PCT水平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PCT、CRP、hs-CRP是诊断肝衰竭继发感染的良好指标,其中PCT的价值可能更大,对诊断、预后判断、指导抗菌治疗等有较大价值。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的组成。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S—SPME-GC—MS)联用技术,对不同产地胡芦巴中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以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4个产地胡芦巴的总离子流图整体上相似,12个批次的样本在聚类和主成分空间中聚集成为不同的类别,基本实现不同产地胡芦巴的鉴别,不同产地的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种类和相对含量有一定的差异,但均含有正己醇、2-甲基-2-烯-1-丁醇、2-甲基-2-丁烯醛、仲丁醇等20种主要成分。另外,样本分布疏密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样本的亲缘关系,山西和河北产胡芦巴与四川和安徽产胡芦巴差异较大。结论:本实验方法稳定可靠,适用于胡芦巴挥发性成分的快速分析,并且能反映不同产地胡芦巴挥发性成分含量的差异,为胡芦巴的质量评价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s-cTnT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最佳阈值及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心肌梗死患者80例作为本次的临床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其分为了观察组37例(≥65岁),对照组43例(<65岁),分别对两组患者的hs-cTnT水平进行检测分析,判断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信息结果,并根据其差异性完成对最佳阈值的对比分析。结果在进行相应的临床研究中,对相应的信息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观察组患者的hs-cTnT水平为(136.5±14.2)ng/L,而对照组则为(67.2±15.5)ng/L,经比较P<0.05,表明符合统计学意义。经过ROC曲线分析后,hs-cTnT的最佳阈值,可作为判定的特异度曲线进行分析,而相比较传统判断方法,利用hs-cTnT,可更进一步的完成对疾病阳性特征的判定。结论hs-cTnT在临床诊断老年人群的AMI疾病患者在最佳阈值检测方面,可作为一个定量标准,经数据分析,其中AMI的最佳阈值为32ng/L,其基本数据高于正常老年人群的参考值上限,其检测方法在临床中,虽然仍存在着较大的缺陷,但是可在基本临床急诊检测中进行实践使用,并将其作为一个简单的参考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s-CRP、PCT水平改变对支气管哮喘的影响。方法选择在盱眙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支气管哮喘48例,健康志愿者45例进行比较研究。通过乳胶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免疫荧光定量法分别测定HS-CRP、PCT??,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Pearson法分析hs-CRP、PCT与FEV1、PEF相关性。结果对于缓解以及急性期而言,血清hs-CRP、PCT检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缓解以及急性期FEV1、PEF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水平(P<0.05)。hs-CRP和PCT水平与FEV1、PEF呈现显著负相关(均P<0.05)。结论hs-CRP、PCT与机体的气道功相关,参与并促进了患者支气管哮喘疾病。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心内科住院的疑似冠心病患者67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19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化学发光法测定hs-CRP,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并计算Gensini评分,进一步比较各组间hs-CRP。结果hs-CRP在稳定性心绞痛、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及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s-CRP在冠状动脉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及重度狭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hs-CRP与冠状动脉植入支架的个数无关,hs-CRP与Gensini评分相关。结论hs-CRP与Gensini评分及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是可以预测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的辅助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发展为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患者早期凝血-纤溶功能、血清hs-CRP值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研究2015.01~2015.12入住包头市第八医院神经外科89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伤后6小时之内(入院2小时)抽取患者静脉血送检,监测入院患者伤后6小时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血清hs-CRP指标的变化。并通过比较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连续头颅CT的影像学特征及变化,判断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是否发生。结果89例TBI患者中有25例发生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其中女性患者8例,男性患者17例;64例未发生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即非PHI,其中女19例,男45例。PHI组患者D-二聚体、FIB、PT、hs-CRPx-±s分别为4.52±1.81、1.73±0.41、13.30±2.55、6.78±2.76,非PHI组患者D-二聚体、FIB、PT、hs-CRPx-±s分别为0.40±0.27、3.28±0.68、12.50±0.90、2.56±0.73。与非PHI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D-D)、PT、FIB、血清hs-CRP的含量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两组统计学结果P<0.05,25例PHI患者预后情况患者治疗1个月进行病情评估,1例植物生存,2例遗留肢体活动障碍,1例认知、情感障碍。其中病情越重,其D-二聚体、hs-CRP值越高。结论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早期存在凝血-纤溶功能及血清hs-CRP指标的异常,发生创伤性颅脑损伤的患者应及早行头颅CT检查,以便及早发现进展性出血性脑损伤(PHI)的发生,决定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中白细胞(WB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联合检测在儿科肺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150例儿科肺炎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用SysmexXS800i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全血WBC,用i-CHROMA免疫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清hs-CRP水平,用mini-Vidas全自动致病菌快速检测仪检测血清PCT水平,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同时,选择60例健康儿童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前,细菌感染组的血液WBC计数、hs-CRP水平和PCT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的WBC、hs-CRP和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细菌感染组患者三个指标均明显下降,且治疗前后三个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WBC、hs-CRP和PCT联合检测对儿科肺炎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且PCT特异性和敏感度均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NGAL和hs—CRP在2型糖尿病伴发DN(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收治的180例糖尿病伴发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24小时尿清蛋白排出量分为三组(SDM组、CDN组、EDN组),每组60例患者,在同一时间内,选取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受检者hs-CRP、NGAL水平值。结果对照组受检者与糖尿病伴发肾病各组患者对比U-mAIB、SCr、Cysc、NGAL、hs—CRP水平值均有差异性(P<0.05),同时三组患者中,以CDN组阳性测出率最高,组间对比存在差异(P<0.05)。结论在糖尿病伴发肾病患者中,加强hs-CRP、NGAL水平检测,可及时发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从而制定治疗方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赣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及急诊科住院ACS患者199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患者79例,稳定型心绞痈(SAP)组52例,另选健康体检对照组50名。采集各组患者及健康对照组的静脉血标本,用罗氏电化学发光法测定各组静脉血血清PAPP-A及hs-CRP水平,比较各组差异及它们在ACS中的相互关系。结果AMI组及UAP组血清中的PAPP-A、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及对照组(P<0.01);AMI组与UAP组之间,SAP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PAPP-A、HS-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PP-A、HS-CRP在ACS各组患者间呈正相关。结论PAPP-A、HS-CRP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密切相关,测定其水平有助于ACS患者的早期诊断,从而让ACS患者受益。
简介: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酱香、浓香、凤香和清香4种香型名酒的挥发性香味成分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酱香型名酒的醛酮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浓香型和凤香型名酒的脂类化合物含量最高,清香型名酒的醇类化合物含量最高.酱香型名酒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依次为乙醇(相对含量为50.61%)、乙酸乙酯(相对含量为8.33%)、1,1-二甲氧基乙烷(相对含量为7.79%)和已酸乙酯(相对含量为4.19%);浓香型名酒和凤香型名酒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相似,依次为已酸乙酯(相对含量分别为36.57%和38.41%)、乙醇(相对含量分别为36.04%和32.34%)、丁酸乙酯(相对含量分别为5.44%和4.30%)及乙酸乙酯(相对含量分别为3.29%和4.04%);清香型名酒的主要挥发性香气成分依次为乙醇(相对含量为71.36%)、乙酸乙酯(相对含量为11.01%)和1,1-二甲氧基乙烷(相对含量为3.82%).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桂哌齐特对心肌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eC-reactiveprotein,hs-CRP)和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水平的改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7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给予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联合桂哌齐特治疗。观察两组的血清hs-CRP、IL-6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不同的治疗之后,2组患者的hs-CRP、IL-6水平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均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利用桂哌齐特治疗心肌梗死患者可以显著改善其血清hs-CRP、IL-6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50例脑梗死患者(实验组)与来我院50例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观察对象。两组观察对象均行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及血清hs-CRP检测,比较两组颈动脉超声多普勒检查及血清hs-CRP的检测结果。结果两组观察对象的血清hs-CRP水平及IMT的比较结果存在显著差异,且稳定斑块患者与不稳定斑块患者的血清hs-CRP水平及IMT的比较结果也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清hs-CRP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血清hs-CRP水平可为临床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