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PPH术与Milligan-Morgan术对环状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环状痔患者,将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PH术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Milligan-Morgan术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随访状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在问卷调查中的便血、疼痛、脱出及总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在便血、脱出及总分方面评分分别为(0.18±0.39)分VS(0.05±0.23)分,(0.41±0.58分)VS(0.16±0.39)分和(0.84±0.97)分VS(0.53±0.81)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04、0.953、0.893,P〉0.05),观察组疼痛症状评分为(0.24±0.42)分VS(0.31±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2,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疼痛、下腹不适、肛门坠胀的发生率分别为8%VS42%,14%VS0,和24%VS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12、7.231、7.194,P〈0.05);在水肿、尿潴留、术后复发、术后出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48、0.942、0.924、0.894,P〉0.05)。结论PPH手术方式是一种治疗痔的新技术,治疗效果良好,但是患者的经济负担较高,需较为严格的临床适应证,仍需临床上深入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illigan-Morgan改良手术与Ferguson痔切除术在混合痔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0例患者分别接受了Milligan-Morgan改良手术与Ferguson痔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混合痔患者,对两种术式疗效、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并发症等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Milligan-Morgan改良手术方式相比,Ferguson痔切除术方式可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肛周疼痛,术后出血及肛缘水肿发生减少。结论Ferguson痔切除术可作为治疗首选术式之一。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不同手术方式对混合痔患者手术前后痔上动脉分支数量、分布及平均血流速度的观察,了解超声介入痔血管学研究的价值。方法80例Ⅲ~Ⅳ期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痔动脉结扎肛垫悬吊术,对照组采用内扎外剥手术(Milligan-Morgan术)。运用肛周高频彩色多普勒检测各病例术前、愈合时痔上动脉分支数量、部位及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了解疗效与痔核血供变化是否存在关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痔动脉分支数量术前与愈合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10.042,-7.488;P<0.05)。两组患者愈合时痔动脉分支数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Z=-3.500,P<0.05)。实验组术前与愈合时比较,血流速度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4.086,P<0.05),且术前血流速度明显高于愈合时,而对照组的术前、愈合时血流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5,P>0.05)。两组病例术前痔动脉分布点位均以3、7、11点为主,愈合时,实验组病例痔动脉分布点位以3、5、7、9点为主,对照组病例痔动脉分布点位仍以3、7、11点为主,两组治愈率均为100%;实验组愈合时间优于对照组(t=-3.246,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的痔动脉结扎肛垫悬吊术确实能精准结扎痔动脉,改变了痔动脉分支数量及血流速度,对出血痔有显著疗效,且具有愈合时间短的潜在优势。
简介:目的探讨外切、内套术治疗混合痔的方法,并与Milligan—Morgan术治疗混合痔进行比较。方法将12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6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外切、内套术治疗混合痔,对照组采用Milligan—Morgan术治疗混合痔,比较两组在创面愈合时间、尿潴留、出血、疼痛、肛管直肠狭窄、肛门溢液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治疗组(8.2±2.6)d,对照组(17.4±3.8)d,P〈0.01;肛管直肠狭窄、肛门溢液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切、内套术治疗混合痔减少了肛管移行区组织的破坏,缩短了愈合时间,显著减少了肛周瘢痕,有效保护了肛门功能。
简介:目的比较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与Milligan-Morgan术(MM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共检索出符合入选标准的随机对照临床实验10项,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PPH与MMH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与MMH相比,PPH在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肛门分泌物、患者满意度等有效性方面有一定优势;但术后残留皮赘和痔脱垂复发更为常见.在术后出血、尿潴留、排便困难、肛裂、肛门狭窄、内括约肌损伤、正常活动的恢复、肛门失禁和瘙痒、肛管静息压和收缩压变化及镇痛的需求方面未见明显优势.结论PPH至少和MMH一样安全.其有效性仍需有长期随访的更大宗病例研究进一步证实.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状混合痔改良式Milligan-Morgan术后应用连续骶管镇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行环状混合痔改良式Milligan-Morgan手术病人200例,随机性分为研究组(连续骶管镇痛)与对照组(亚甲蓝长效止痛液注射),连续观察患者的镇痛效果、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连续骶管镇痛)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亚甲蓝长效止痛液注射)。结论改良式Milligan-Morgan术后应用连续骶管注药镇痛,疗效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PH和Milligan术治疗老年重度混合痔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老年重度混合痔105例患者随机分为PPH组和Milligan组,各53例,对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Milligan手术方式相比,PPH手术方式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肛周疼痛(P<0.05);经12个月随访,PPH手术方式肛门狭窄发生率以及痔核脱出率以及4周内两组均出现有感觉性大便失禁的发生率都低于Milligan的治疗方式(P<0.05)。结论PPH手术方式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术后肛周疼痛,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Millagan-Morgan术(以下简称M-M术)联合消脱止-M治疗Ⅲ°、Ⅳ°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Ⅲ°、Ⅳ°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90例采用M-M术联合消脱止-M,对照组90例只用M-M术。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时间、应用镇痛药频率、术后出血、创面肿胀时间、并发症情况、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生活时间、用药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前者术后疼痛时间、创面肿胀时间、住院时间、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但术后尿潴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服用消脱止-M期间无不良反应。结论M-M术联合消脱止-M是治疗Ⅲ°、Ⅳ°混合痔的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重度环状混合痔治疗中,多普勒超声引导下痔动脉结扎术(DG–HAL)联合外剥内扎术(Miligan-Morgan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重度环状混合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实施单一Miligan-Morgan术、DG–HAL联合Miligan-Morgan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择期剖宫产围手术期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择期剖宫产术孕产妇180例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产妇在一般状况、营养状态、文化程度、职业、胎数、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麻醉方式等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实施剖宫产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围术期舒适护理。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短、肛门排气早、疼痛少、泌乳量充足;睡眠良好;恶露排出量少;住院时间短;护理满意程度高(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中运用舒适护理,能有效缓解产妇术前焦虑恐惧心理,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手术后恢复,提高了护理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2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04例妊娠并换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52例为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术的患者(称为实验组),52例为只进行了剖宫产手术的患者(称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出现产褥病发生率等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实验组中平均手术时间(min)50±24,术中平均出血量(mL)340±42,术后平均排气时间(h)35±7,术后感染发生率2.9%,平均住院时间(d)6±1.8,对照组中平均手术时间(min)35±16,术中平均出血量(mL)315±50,术后平均排气时间(h)34±6,术后感染发生率2.3%,平均住院时间(d)6±1.6,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同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均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