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强骨活血汤配合PK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月至2017年11月诊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10例进行研究,研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其中研究组采取强骨活血汤配合PKP术治疗(5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手术治疗(55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结果比较。结论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治疗满意度以及并发症等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患者治疗结果均存在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我国临床上运用强骨活血汤治疗骨折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能够早期有效的恢复肌肉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骨折愈合并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的康复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OVCFs行PKP的患者病例60例,并做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普通护理,观察组执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结果。结果观察组疼痛情况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7天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患者的康复有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胸椎椎弓根-肋骨单元(pedicleribunit,PRU)穿刺路径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选择60岁以上骨质疏松性胸椎椎体新鲜压缩性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PRU单侧PKP组(实验组)和经椎弓根双侧PKP组(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全麻下经单侧椎弓根-肋骨单元路径穿刺至椎体中央、置入球囊扩张、充填骨水泥。对照组经椎弓根穿刺双侧手术。结果随访3~12个月(平均4.2个月),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手术时间减少平均30分钟,骨水泥用量减少平均3毫升,X线透视次数减少平均12次,临床疗效无差异。结论该方法风险小,节省时间,骨水泥用量少,疗效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PVP、PKP方法应用下取得的效果。方法收集医院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76例,借助数字随机分组形式,采用PVP、PKP治疗的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观察对比。结果手术相关指标观察比较,手术时间观察组较少,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而住院时间、骨水泥注入量等指标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d椎体前缘高度、背部ODI评分与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1d各指标组间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PVP、PKP治疗方法应用均可取得显著治疗效果,两种方法有各自的优势与不足,应根据患者实际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PVP和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方法将本院2015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8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划为PVP组(n=43)、PKP组(n=43)。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各项指标、椎体前中部高度、Cobb角指标。结果PKP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长于PVP组(P<0.05),但出血量、骨水泥注入量和PVP组患者相似(P>0.05)。PKP组患者椎体前中部高度、Cobb角指标较优于PVP组,即两组患者各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中,PVP和PKP治疗模式均可起到预期效果,但PKP治疗在机体椎体前中部高度、Cobb角指标把控中相对较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质疏松性患者施以PVP及PKP围手术治疗,并利用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护理,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全部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利用PVP及PKP两种方法对病患施以治疗,治疗后实验组采取Orem护理方法对患者施以治疗,对照组病患者利用常规护理方法以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显著,患者的对健康知识的理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责任感等均明显提高。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实验组相比略差,患者的自我保护能力等较差。结论Orem护理方法满足PVP及PK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需求,患者满意度高,自我保护意识等强。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aneouskyphoplasty,PKP)术后中西医结合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68例(其75个椎体)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行PKP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系统治疗骨质疏松症。结果所有病历完成随访,分别于术前、术后3天、术后1年进行椎体前后缘高度评价。两组术后3天比较P>0.05,无差异,术后1年随访比较P<0.05,B组较A组改善更加明显;椎体高度丢失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较B组椎体高度丢失更加明显。结论患者本身的骨质疏松程度与后期椎体继发高度丢失有密切相关,系统抗骨质疏松治疗对防止或减少PKP术后相关椎体继发高度丢失或相邻椎体继发骨折的发生发展有较大意义。
简介: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骨质疏松患者逐年增多,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成为老年常见病。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是经皮向压缩骨折的椎体注入骨水泥来增强椎体的强度和硬度,并部分恢复压缩椎体的高度,减轻疼痛,矫正后突畸形。因其手术创伤小、安全性高、缓解疼痛效果良好,术后能早期下床活动,可以防止长时间卧床导致骨质疏松的加重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重要方法方法42例高龄患者行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对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和康复指导。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康复出院。结论PKP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效方法,重视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指导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新鲜和陈旧性老年患者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的83例胸腰段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骨折发生距离手术的时间分为新鲜骨折组(A组)和陈旧性骨折组(B组),比较二组间患者手术前、术后3d,术后6个月及1年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指数),伤椎高度及伤椎后凸角(Cobb’s角)的变化。结果术后3d,术后6个月及1年,二组患者VAS评分、ODI指数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而术后A组和B组间VAS评分、ODI指数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d,术后6个月及1年,二组患者伤椎高度及Cobb’s角较术前明显恢复(P<0.05),而A组患者伤椎高度及Cobb’s角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KP对于胸腰段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具有显著疗效,早起行PKP手术则可以获得更好的临床预后。
简介:目的探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对于骨质疏松性老年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按照坚持服用药物时间长短不同分为A组(小于1年),B组(1-3年),C组(大于3年),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及36个月的VSA评分、ODI指数、Cobb角变化、椎体丢失高度、骨密度及再发骨折例数。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三组各项指标有不同程度改善。C组的各项指标改善程度优于其他两组,B组的改善程度优于A组。结论PKP是有效的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手段,长期联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显著改善全身骨痛情况,增加骨密度,减少再骨折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对PVP、PKP、骨填充网袋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之间我院收治的240例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三组并分别给予PVP、PKP及骨填充网袋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治疗效果。结果三组患者进行治疗前VAS评分基本无异,P>0.05,治疗后PVP组评分为(1.51±0.52)分,低于PKP组的(1.68±0.59)分,同时PVP组、PKP组评分均低于骨填充网袋组的(2.67±0.75)分,并且P均<0.05,对比差异明显。结论PVP术、PKP术以及骨填充网袋术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三者对比PVP术更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能够对患者的预后起到促进作用,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值得进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