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伐芦定联合替罗非班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7例在比伐芦定抗凝下直接PCI术中出现STEM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3)与观察组(n=44),给予观察组患者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10μg·kg-1,稀释至20mL;给予对照组患者冠脉内注射肝素钠注射液盐水20mL(肝素浓度8U·mL-1)。5min后,造影评价血流分级(TFG)和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计数(CTFC)。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TFG、CTFC以及出血并发症和30d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给药5min后,观察组患者的TFG、CTFC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出血并发症和30d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EMI患者应用比伐芦定联合替罗非班,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比伐芦定 替罗非班 STEMI无复流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阿替普酶在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PCI)术中对(no-reflow phenomenon NRP)预防及预后的影响展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创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4月-2022年3月期间收治的行急诊PCI治疗的68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替罗非班+硝普钠治疗,研究组给予阿替普酶+硝普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术中NRP发生率;术前、术后一周脂蛋白(a)[Lp(a)]、β2微球蛋白(β2M)水平;术后3个月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NRP发生率、术后3个月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NT-proBNP、Lp(a)、(β2M)水平无明显差异,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术1周研究组NT-proBNP、Lp(a)、(β2M)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STEMI患者急诊PCI术中应用阿替普酶可以有效降低术中低血压以及NRP的发生率,并且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应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CS)患者发生的护理配合措施。方法:选择2020-2021年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共110例。术中对患者发生的情况与未发生患者进行比较。结果:经过比较,发生的患者有28例,未发生的患者有82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相比较未发生患者来说,患者的并发症和住院天数都较高,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无复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急诊经皮穿刺冠状动脉扩张及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是目前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首选最有效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打通梗死相关的冠状动脉,实现梗死区心肌组织的血流再灌注,从而明显降低其近期的死亡率,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无复流 PCI 护理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现象是在再灌注后发生的一个动态过程,患者出现现象后极有可能扩大梗死范围,导致心肌彻底坏死,提高了患者的死亡率,不利于患者预后,所以探讨冠状动脉现象的机制、诊断和防治措施是十分有必要的。

  • 标签: 冠状动脉 无复流现象 机制 诊断 防治
  • 简介:摘要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是及时开通梗死相关动脉。然而由于冠脉现象的存在,使梗死相关血管的再通并不意味着心肌水平再灌注的实现。现象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本文就冠脉现象的诊断和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肌梗死 急性 无复流现象 诊断
  • 简介:摘要冠心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国居民死亡和发病的主要原因。尽管近几十年来随着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新的抗血栓药物和再灌注策略的出现,使得很大一部分患者顺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但部分患者在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仍有不良心血管事件;至少一些不良事件与PCI之后发生的现象有关。据报道,有高达60%具有最佳的冠状血管再灌注的STEMI患者,仍然会出现(no-reflow,NR),这会显著减弱再灌注治疗的效果,导致预后不良。NR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且尚未完全了解。现象的发生有很多原因,包括白细胞浸润,血管收缩,炎性通路的活化和细胞水肿。血管损伤和出血也可能在NR的建立中起重要作用。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将讨论这个现象的各个方面。

  • 标签: 急性心梗 无复流现象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缺血再灌注
  • 简介:心肌(no-reflow,NR)指的是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病变管腔狭窄已被解除,但心肌组织仍未获充分血流灌注的现象。NR现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稳定性心绞痛(SA)、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桥血管再狭窄等接受急诊或择期PCI的患者中均可出现,其与心室重塑、心力衰竭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密切相关,因而及时识别和处理心肌NR是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环节之一。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组织 介入术后 无复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非ST段抬高型
  • 简介:冠状动脉“”(no-reflow)指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再灌注治疗开通闭塞或严重狭窄的冠状动脉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hrombolysisinmyocardialinfarction,TIMI)血流仅为0~1级。而相关的近端心外膜冠状动脉痉挛、夹层、撕裂、血栓和严重残余狭窄。如果TIMI血流为2级,则称之为冠状动脉“慢血流”(slow-floW)。有时,尽管心外膜面的冠状动脉TIMI血流达到3级,但其心肌细胞仍然再灌注,也属于实质上的“”或“慢血流”。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并发症 无复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于2015年8月至2016年2月就诊于四川省医人民医院的88例AMI行急诊PCI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术后冠脉灌注良好,观察组术后冠脉。比较两组AMI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对术后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AMI患者的冠脉内血栓、TIMI血流0级、Killip分级>I级等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AMI患者的侧支循环良好及室壁运动积分比较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AMI患者的CK-MB和CPK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但两组AMI患者的血糖和CRP比较显著差异(P>0.05);Killip分级>I级、TIMI血流0级及糖尿病等因素经logistics回归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AMI患者行急诊PCI术后与冠脉血流、心功能及糖尿病等因素有关。

  • 标签: AMI患者 PCI术 无复流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手术患者,其中以现象患者为观察组(20例),血流正常患者为对照组(20例),分析其出现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的WBC、MMP-9、CK-MB、cTnI和hs-CRP数据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出现现象与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水平具有密切关系。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急诊PCI 无复流
  • 简介: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出现现象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选择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2例,急诊PCI治疗禁忌证,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常规PCI治疗、血栓抽吸和冠脉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后PCI等不同的治疗,监测患者PCI治疗后血浆脑钠肽前体(pro—BNP)和PCI术后冠脉造影TIMI血流分级,记录患者住院时间和28d死亡率。结果三组患者间发病至梗死相关血管开通时间、总平均住院时间、PCI治疗术后28d死亡率差异统计学意义。常规PCI治疗组现象的发生率高于血栓抽吸组和冠脉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组,并且血浆pro—BNP明显高于后者。结论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发生与冠脉内微血栓形成有关,通过血栓抽吸和冠脉内注入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的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血栓抽吸
  • 简介:本文回顾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中现象的研究历史,介绍了无现象的定义以及评价方法,阐述了无现象的发生机制。通过分析既往发表的研究,总结了无现象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介绍了当前的治疗方法。

  • 标签: 无复流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前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已经成为治疗AMI的首选办法,但标准PCI术由于球囊在病变部位的反复扩张,致使病变处粥样斑块破裂、血栓破碎,形成微血栓,即不能完全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且有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引起远端栓塞和微循环功能不全,即所谓的“现象”,影响心肌灌注和心功能的恢复。研究证实,现象的发生与冠脉内介入治疗的方式有密切关系,是急诊PCI术后的一个常见并发症,也是AMI远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预测指标。

  • 标签: 急性 心肌梗死 无复流现象
  • 简介:<正>“改土归”,是封建中央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的一种政治改革,它在中国历史上历时甚久。对此,论之者不少。但是,与之背道的“改土”,论之者往往数语而罢,未予深涉。现不揣浅陋,献芹于识者之前。一、“改土”概况改土,顾名思义,指中国封建时代中央王朝对少数地区原实行的羁縻制或土官制改官制后旋由民族土著世袭首领统治。封建王朝中央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改土归,一般认为始于明洪武初年对忻城

  • 标签: 中央王朝 改土归流 复土 封建王朝 广西少数民族地区 广西地区
  • 简介:摘要:对于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其最为常见的 并发症就是,是产生不良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其不仅会影响梗死部位愈合,还会引起各种不良心血管事件,如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时甚至还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及时采取措施对的产生进行预防和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无复流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心肌充盈分级(MBG)的方法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现象,并探讨现象对PCI后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首发前壁AMI并于6-12小时内行直接PCI的患者128例,应用MBG方法将患者分为组(MBG0-1级)和有组(MBG2-3级)。其中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平均年龄66.23±13.17岁),有组92例(男58例,女34例,平均年龄63.18±11.73岁)。所有患者于PCI后即行左心室造影(LVG),测定心室压力、容积参数和室壁运动积分(WMS);AMI后1周时行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测定左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AMI后6个月随访时重复行CAG、LVG和ERNA检查测定上述参数。结果①组症状发作至球囊扩张时间较有组显著延长,CK-MB峰值和Killip≥2级心力衰竭发生率较有组明显增高。②AMI-PCI后6个月随访时,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WMS和LVEDP均较有组明显增高;ERNA参数比较,组左室射血分数、峰射血率和峰充盈率各参数均较有组明显降低,同时峰射血时间明显延长。结论经MBG判定的直接PCI后的现象反映了梗死相关区(IRZ)的心肌仍处于失灌注状态,导致左室功能的降低,促进心室重构,直接影响着AMI患者的长期预后。

  • 标签: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血管成形术 无复流现象 心肌充盈显像 心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相关性。方法抽取开封市人民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48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均于AMI患者入院6 h时进行血管内皮功能[静息状态下肱动脉内径基础值(D0)、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及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NEDD)]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PCI治疗。记录AMI患者术后发生情况,分析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与PCI术后的关系。结果148例AMI患者发生19例,发生率为12.84%;患者D0水平高于有患者,EDD及NEDD水平均低于有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0、3.499、3.426,P均<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管内皮功能D0过表达、EDD及NEDD低表达是AMI患者PCI术后的影响因素(OR=1 862.784、14.437、1.400,P均<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证实,D0、EDD及NEDD单项检测用于AMI患者PCI术后评估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6、0.800、0.808,D0最佳阈值为3.689 mm,特异度及灵敏度分别为0.765、0.947;EDD最佳阈值为6.388%,理想特异度及灵敏度分别为0.737、0.961;NEDD最佳阈值为6.404%,理想特异度及灵敏度分别为:0.737、0.882。结论血管内皮功能与AMI患者PCI术后有密切联系,考虑在未来可通过术前检测AMI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相关参数水平,预测PCI术后流风险。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血管内皮功能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无复流 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