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为了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以便于更好地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5月~2011年11月报告的101例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以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01例不良反应中,老年患者65例,占64.36%;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多,共70例,占69.30%;临床表现以皮肤反应比例最大。结论避免出现不良反应,尽量减轻不良反应是首要问题。关键词药品不良反应表现分析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101例婴儿痉挛患儿的临床诊治和随访结果分析,了解婴儿痉挛的诊断治疗与预后之间的关系,为婴儿痉挛的临床诊治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收治和接触整理的101例婴儿痉挛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101例中,女35例,男66例,发病年龄2~12个月,平均5.7个月,患儿随访30个月,症状性婴儿痉挛66例(65.3%),主要病因为先天性脑发育不良或畸形、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等;隐源性婴儿痉挛35例(34.7%)。脑电图表现为高峰节律紊乱、弥漫或局灶性棘慢波发放。经过2年以上的治疗与随访,发作完全缓解29例(28.7%),其余72例(71.3%)转变为其他类型发作。症状性婴儿痉挛预后不良占75.8%,隐原性婴儿痉挛中60%病例发作得到控制。有明确病因、起病年龄<3个月、起病前发育落后、EEG背景活动变慢或有局灶性棘慢波发放,可能提示婴儿痉挛预后不良。结论婴儿痉挛多为症状性,有明确病因、起病年龄<3个月、起病前发育落后、EEG背景活动变慢或有局灶性棘慢波发放与婴儿痉挛预后不良有关。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1-12月I类切口手术病案101例,对抗菌药物用药指征、用药种类、术前给药时间、术后持续时间等应用情况进行分析,以评价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结果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率95.05%,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20.83%;给药时机合理率15.63%;术后持续用药时间在24h和48h以内的病例数,分别为11.46%和16.67%;抗菌药物二种以上联合用药病例数,占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病例数的25%。结论I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加大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力度。
简介:目的通过对miRNA-126*进行靶基因预测及信号通路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为miRNA-126*靶基因相关实验及其调控肺发育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利用microRNA(miRNA)芯片技术分别检测胎龄16d、19d和21d胎鼠肺组织中miRNA-126*的表达水平,进而应用miRGen2.0数据库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其可能的靶基因,然后对其靶基因集合应用Cytoscape及其插件BiNGO进行功能富集分析(GO-analysis),最后应用DAVID数据库进行靶基因信号转导通路富集分析(KEGGPathwayanalysis)。结果miRNA-126*表达量在胎龄16d、19d和21d3组胎肺组织间逐渐上升。miRNA-126*预测靶基因共有422个,其靶基因集合功能富集于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糖代谢等分子功能,多细胞器官发育、发育进程等生物学过程及细胞分隔、细胞器界膜等细胞组分上。信号转导通路则显著富集于RNA降解信号通路,以及朊蛋白疾病信号通路中。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miRNA-126*参与了大鼠胎肺发育过程,为今后研究肺发育提供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