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心理因果性问题是当代心灵哲学中的一个前沿性问题。金在权基于因果排除论证指出,非还原唯物主义的心理因果性理论遇到了"先占威胁",即心理的因果有效性最终会被物理的因果有效性排除。内德·布洛克认为,由于是否存在物理学的底层是一个开放的问题,因此如果按金在权的思路推导下去,必然会得出不存在任何因果关系的荒谬结论。另外,金在权并未对其所支持的"多因素决定"观提供令人信服的理由,他在论证中所使用的层次概念也有歧义性,他用于支持排除原因的分割策略也有待证明,因此他对非还原唯物主义的批判并不成立。

  • 标签: 心理因果性 因果排除论证 层次 分割策略
  • 简介:实在论和各种牌号的反实在论——如唯心论、唯名论、工具主义、相对主义、非实在主义——之间争论的关键问题是:世界、真理、共相这些东西怎么可能一方面独立于我们而存在。另一方面却又能够为我们所知晓。争论聚焦于:我们关于世界的知识到底有多少是来自世界的,又有多少是来自于我们自身的,如何在发现与建构之间画一条明确的分界线。天真实在论注重形而上学与认识论的整合,以及独立性与认知可通达性之间的平衡,恰好占据了严格的实在论与松散的相对主义之间可供立足的中间地带。

  • 标签: 实在论 反实在论 天真的实在论
  • 简介:康德认为,与经验想象总是对经验对象的“再生”不同,先验想象第一次使经验及其对象成为可能,因此,它也被称为生产性的想象。海德格尔认为,康德所说的先验想象不仅是将感性和知性联系起来的能力.而且也可以说是它们二者的共同根基;此外,它不仅是将表象杂多在时间次序中加以整理的能力.而且是时间表象的根源;不仅是在对象不在场的情况下将它呈现出来的能力.而且是对象的呈现之所以可能的前提条件。

  • 标签: 康德 海德格尔 先验想象力 时间性 超越性
  • 简介:当代的社会凝聚正面临来自从地方到全球不同层次上的多种方式的挑战,尽管远非经济伦理学能解决,但作为一种三层次的研究方法,经济伦理学应该而且能够作出尽管有限但是重要的贡献。首先,将企业和经济的目的解释为财富创造,定义财富是私人财富与公共财富的结合,包括自然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以及社会资本,并且特别强调,公共财富的创造意味着需要不同于市场的机制和不同于利己主义的动机。其次,需要讨论凝聚社会的不同方案:开明的利己主义、新博弈论方案和天主教社会教义倡导的共同善概念。最后,提出经济伦理学关于加强社会凝聚的如下观点:(1)聚焦企业和经济创造自然资本、经济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目的;(2)倡导通过伦理审查的公共产品;(3)保障作为公共产品概念来理解的人权。

  • 标签: 经济伦理 资本(自然的、经济的、人力的、社会的) 人权 市场机制的潜力和局限 利己与利他动机 公共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