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走向现代的历史,是一个全球化逐步突现发展的过程。什么是全球化?所谓全球化是指世界上人类从过去各个地域、不同民族之间彼此分隔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走向全球性社会一体化的变迁过程。作为一种社会一体化的变迁过程,全球化并非是当代才产生的,它是早已有之并具有一个渐变过程。只不过到了现在,人们才强烈地感受到了全球化浪潮的震撼冲击。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发展中华民族的先进文化?如何借某些形式的转型从而使民族文化产业获得当下发展?如何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此类全球化对各民族文化的巨大影响问题,已成为世纪之交文化理论界必须面对的重大理论问题。

  • 标签: 文化管理模式 民族文化产业 全球化理论 文化体制改革 全球化语境 渐变过程
  • 简介:真理德性的统一是合规律性合目的性的统一,真理德性的和谐主要体现为:二者都体现人类追求的实践的一种内在的满足和快乐,是人类的一种自我实现、自我确证和自我完善;二者的统一是实践活动的内在要求;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实践活动需要真理德性的指导。实现真理德性的和谐需要从加强教育、践行法治、健全制度、发展生产力科技等方面着手。

  • 标签: 真理 德性 和谐 实践
  • 简介:本文认为遵义会议只是使毛泽东重新进入红军最高决策层的开始;而其红军统帅地位则是在石厢子会议鸭溪会议上得到完善,最终完成于苟坝会议,新“三人团”的成立标志着毛泽东在军内最高领导地位的正式确立;通过会理会议,毛泽东在红军中的统帅地位不仅在组织上,更在思想上得到了公认;而沙窝会议则最终完成了从组织上被任命为党的最高军事负责人这一重要程序。

  • 标签: 毛泽东 红军统帅地位 形成与确立
  • 简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国内媒体流传:1958年“大跃进”期间,李这因湖北有“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口号等问题同毛泽东有意见分歧,面见毛泽东时言辞激烈,发生争论。这场所谓的“争论”源出梅白的“回忆”.但梅白却没有交待它发生在哪一天。事实上,这场“争论”是梅白捏造的。梅白的文章遭到时任湖北省委书记的王任重的全面驳斥。王任重说明:1958年“大跃进”时代,毛泽东在东湖客舍同李达谈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他没有参加,更不会让梅白参加。澄清梅白杜撰的谎言,使其不再谬种流传,甚为重要。

  • 标签: 李达 毛泽东 争论
  • 简介:陈金龙在《现代哲学》2016年第2期撰文认为,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面临治国理政的繁重任务,诸多要事需要拍板、定夺,但对于纪念活动的谋划,他给予了足够关注。第一,审批纪念活动方案。毛泽东对重要纪念活动的实施方案,甚至是纪念口号、纪念方式、参加纪念活动的人选都用心斟酌,

  • 标签: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研究 经典文献 顾海良 论点摘编 纪念活动
  • 简介:<正>近年以来,哲学界有些同志在著作(见吴江著《认识论十讲》,198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文章(见冯永宽《“哲学就是认识论”浅析》,《毛泽东思想研究》1983年创刊号)中,反复论述所谓广义的认识论狭义的认识论,强调广义的认识论,批判狭义的认识论,说“哲学就是认识论”是“一个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大贡献。我认为这些说法是缺乏理论根据的,哲学认识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范畴,它们二者之间虽有联系,

  • 标签: 理论根据 马克思恩格斯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 认识论 逻辑学 辩证法
  • 简介:哲学是关于'存在'的,有关'存在'的追问构成本体论哲学,而本体不是别的,正是主体。因此,哲学史主要是发现并确立主体的历史,这一过程在黑格尔哲学中得以完成。不过,无论主体性原则的确立具有何种解放意义,康德却最早发现,这一原则面临着双重困境:自我关系的困境现代性的困境。这种困境所具有的二律背反性质,使许多著名思想家走上了限制主体性的'倒退'道路,只有马克思等少数哲学家在坚持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力图从主体性原则内部克服现代性危机。在这方面,马克思的方法远优于席勒,并为后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理论奠定了基础。

  • 标签: 主体 主体性 绝对 现代性 马克思
  • 简介:作为英美分析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柯亨围绕自我所有、剥削正义等焦点问题对自由主义展开了一系列的批判,对自我所有的态度经历了从拒绝到限制的过程,并借助描述性特征和规范性特征论证了剥削的非正义性,阐述了“适度稀缺和有限慷慨”条件下的社会主义平等主义的正义观。而日本/寸析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创始人之一松井晓则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方法对马克思关于自我所有、剥削和正义的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解读,认为柯亨从一开始对自我所有就持有限制的态度,而自我所有本身是随社会经济发展而自然消亡的,坚持剥削的非正义性源自其对劳动时间的偷窃,主张正义在共产主义社会已经不再是社会价值规范的标准。二者论证自我所有、剥削正义的不同路径,为我们理解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新的视角。

  • 标签: 自我所有 剥削 正义 分析马克思主义
  • 简介:目前我国学界对生态文明问题的研究存在着“三个薄弱”:除少数马克思主义者外,生态文明的马克思主义研究比较薄弱;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基础理论研究比较薄弱;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方向性、战略性研究比较薄弱,形成“美丽的混乱”的局面。在研究成果中“伪生态文明论”、“半生态文明论”的成果不少,其主要表现为“五化”.即西化、标签化、功利化、庸俗化和异化。

  • 标签: 生态文明 “三个薄弱” “五化”
  • 简介: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2017年10月22日,由南京大学中华道德传播研究中心、唐仲英基金会、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联合主办的“文化自信道德重塑”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大学召开。来自全国近30所高校,15余家期刊编辑部、报社、社会科学院等机构近11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会议紧密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围绕“文化自信道德重塑”主题,以中西方文化对比的世界眼光和开阔的学术视野重新审视了我

  • 标签: 文化自信 道德重塑 中国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邓小平是构建毛泽东思想的积极参与者,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之后,他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继续丰富和发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美学,为迎接中国新的文艺春天,吹送东风,焕发精神,形成氛围。他继承和发扬了毛泽东思想美学的党性原则、工农兵方向、人民至上论、"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废止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正确处理了文艺政治的关系,提出了"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方针。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注意运用实事求是的辩证方法,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为中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繁荣和发展,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实践和理论总结。

  • 标签: 邓小平 马克思主义美学 中国化
  • 简介:西方自进入后现代思想发展阶段以来,地理空间转向(GeospatialTurn)成为西方理论界学术思想发展的一大主潮,以文学、艺术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文学研究、文化研究乃至美学研究等也不可避免地受其深刻影响,发生了地理空间转向(GeospatialTurn),形成了地理空间批评(Geospatialcriticism)的谱系。相较而言,'空间转向(SpatialTurn)''空间批评(Spatialcriticism)'的命名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晚近西学思潮本有的文化语境,淡化了人文地理学(包括文化地理学)、批判人文地理学(新马克思主义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或称'新文化地理学')、无政府主义地理学对晚近西学思潮的重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晚近西学思潮整体特征的遮蔽和对晚近西学思潮学术术语描述的失之偏颇。因此,有必要回到晚近西学思潮发生的文化语境,厘清地理空间转向(GeospatialTurn)背景下地理空间批评(Geospatialcriticism)的谱系,以期对学界所使用的晚近西学思潮理论术语描述进行理论校正,使其更加精准、全面。同时,晚近西学思潮学术术语描述命名校正——地理空间转向(GeospatialTurn)和地理空间批评(Geospatialcriticism)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 标签: 地理空间转向 地理空间批评 晚近西学思潮 批判人文地理学
  • 简介: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关系维度中,瞿秋白一方面以"文艺阶级性"为核心,致力于建构文学理论的"政治话语",注重发挥文艺的煽动作用、宣传功能;另一方面尊重理解文艺的内部规律,强调文学理论"学术话语"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研究色彩。缘于瞿秋白文学理论生成的时空条件、"二元式"独特个性、俄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资源的复杂性等因素,政治学术的复调话语在瞿秋白的思想世界中处于互补矛盾的关系之中。

  • 标签: 瞿秋白 复调 政治话语 学术话语
  • 简介:在全球化欧洲一体化浪潮的推动下,法国1982年开始的地方分权改革一改过去中央集权的传统而赋予地方以自主权,深刻改变了中央市镇的关系,展示了一个单一制中央集权国家走向分权化治理的可能路径,为那些因政治、经济制度和历史传统等原因而不能采取联邦制,又不能继续维持简单、直接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提供了许多宝贵经验。

  • 标签: 法国 地方治理体系 中央集权 公共行政 地方政府 决策自主权
  • 简介: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对改革的必要性和历史地位、改革的性质、目的、原则、内容及评判标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形成了我国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基本框架。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新的历史条件,习近平在系统地总结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关于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布局以及一系列重要理论观点,在改革的历史定位、性质和目的、总体方略、方法原则、评判标准等方面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理论。

  • 标签: 习近平 邓小平 改革思想 全面深化改革
  • 简介:“赶超”是指“十五年赶上或超过英国”以及“超过英国、赶上美国”口号的简称。该口号有一个酝酿、演变的过程。它的出现有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在思想上急于改变中国贫穷落后面貌的主观因素,更有当时特定的客观历史背景。它是当时急于赶上世界发达国家的社会心理的简明概括和集中体现。它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并标示着那个时代。

  • 标签: “赶超”口号 “超英赶美” 毛泽东 “大跃进”
  • 简介:作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哲学深深扎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土壤之中,其形成过程受到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刻影响。但若论其民族文化渊源,则不能否认湖湘哲学对毛泽东哲学的深刻影响。这一点突出地体现于他的实践观上:湖湘哲学知行观关于"力行践履"、"以知导行"、"知行统一"等思想为毛泽东实践观提供了丰富的地域民族文化元素;毛泽东实践观关于实践的决定性、认识的能动性以及实践认识的辩证统一思想烙下了湖湘哲学知行观的深刻印迹。

  • 标签: 湖湘哲学 毛泽东实践观 力行践履 以知导行 知行统一
  • 简介:邓小平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性作用,提出了一系列的思想、理念以指导中国科技事业的建设发展。邓小平科技思想具有丰富的科学内涵:首先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确立科学的科技地位观。坚持矛盾分析法,从发展战略高度提出科学技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关键性地位,并从生产力的高度分析和研判科学技术的地位,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伟大论断。其次是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科技人才观。为知识分子拨乱反正,充分肯定知识分子的历史地位;加强科技队伍的管理,建设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技人才队伍;为科研工作创造良好条件,提供后勤保障;大力兴办教育事业,培育科技人才。再次是要把握科技发展规律,指导科技发展实践。提出加快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经济结合;重点发展高科技,抢占科技制高点;制定开放的对外政策,统筹利用国内外资源;加强和改善党对科技事业的领导。邓小平科技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继承发展,对我国当今科技事业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现实意义。

  • 标签: 邓小平 科技思想 理论意蕴 价值
  • 简介:当代自由至上主义政治哲学家罗伯特·诺齐克在其持有的资格理论的基础上对马克思的剥削理论提出了多方面的质疑和挑战:第一,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工人资本家之间的交易是自愿交换;第二,资本家获得利润是因为他们承担了生产和销售的风险,因此不能被看作是对劳动工人的剥削;第三,在生产资料私有的企业和生产资料公有的企业并存的情况下,工人可能自愿选择在生产资料私有的企业里工作,因此不能认为工人在生产资料私有的企业中受到了剥削;第四,违反奇配正义持有原则的再分配等于强迫劳动,是一种剥削,并由此反对马克思主义的平等主义倾向。本文将详细讨论这四方面的质疑和挑战,并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予以回应。

  • 标签: 马克思 诺齐克 剥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