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波超慢涨落技术(encephalofluctuographtechnology,ET)以其独特的测评功效已经在临床医学、体育等领域得到较多应用。本文通过对ET的技术原理、关键测评功效及该技术在有关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论证了应用脑波超慢涨落技术研究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的可行。根据对目前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研究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开展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研究的必要的讨论,提出了应用ET技术系统开展民航飞行员心理疲劳研究的主要切入点。

  • 标签: 脑波超慢涨落技术 民航飞行员 心理疲劳 可行性
  • 简介:采用追踪研究考察了124名小学一年级儿童的阅读流畅对其二、三年级阅读理解的影响。结果发现,在控制了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推理能力、汉字识别、口语词汇及多种阅读相关认知技能之后,儿童一年级时的字词流畅可以预期其二、三年级时的阅读理解水平,句子流畅对二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有独特解释作用,但对三年级时阅读理解的变异没有显著的解释作用。相对于句子流畅,字词流畅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对阅读理解的贡献更大。

  • 标签: 阅读流畅性 阅读理解 汉语儿童 追踪研究
  • 简介:随着现代的发展,中国社会的信任模式经历了由传统社会的人际信任逐渐向现代社会的制度信任转移的变迁。在此过程中,医患信任"非对称"在传统社会所获得的合法也随之瓦解,正是在这样的社会变迁背景之下,医患冲突频发、医患关系紧张,一时间医患关系议题也被推向风口浪尖。本文基于社会变迁的逻辑揭示了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根本原因,并由此进一步探讨了由"非对称"瓦解所造成的负效应及其背后所隐含的认知与情感转换机制。提出只有以动态的视角,把医患关系看作互动过程中的关系问题,从个人和制度两方面着手进行改良,才能真正疏解由"非对称"合法丧失引起的负效应。

  • 标签: 医患信任 非对称性 社会变迁 负效应
  • 简介:以696名初高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考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智慧的关系,以及积极教养方式和开放人格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积极教养方式、开放人格与智慧四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积极教养方式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智慧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开放人格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智慧之间不起中介作用,开放人格在积极教养方式与智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积极教养方式、开放人格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智慧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 标签: 智慧 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积极教养方式 开放性人格 青少年
  • 简介:采用眼动记录法,探讨了工作记忆、两个前提间的关系以及表达方式对线性三段论推理的影响。本实验采用2(表达方式:肯定、否定)×2(前提间的关系:同质、不同质)×2(工作记忆容量:高、低)的混合设计。通过分析总注视时间、第一次注视时间、第二次注视时间和回视,发现线性三段论推理过程既有语言加工的参与又有表象加工的参与。推理过程中的语言表征过程和空间关系的建立都受到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越高,就越容易建立语言表征和空间的关系。

  • 标签: 线性三段论推理 工作记忆 前提 眼动
  • 简介:<正>发明家认为,他试验过了他所知道的技术设备的一切可能的组合,并分析了完成自己课题的一切方法,但是,却没有想出自己所需要的结构。这些毫无结果的探索使他精疲力尽,他只好停下来,去从事其它的工作。有一次,他在完成另一项看来与使其烦恼的技术课题毫无关系的工作时,却突然间

  • 标签: 创造性思维 启发法 启发式 控制论 技术课题 解决问题
  • 简介:为探讨主动社交网站使用、积极反馈、人际不确定性与青少年友谊质量的关系。采用主动社交网站使用问卷、社交网站积极反馈问卷、人际不确定性问卷以及青少年友谊质量问卷对937名高中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1)主动社交网站使用与社交网站积极反馈和友谊质量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人际不确定性呈显著负相关;积极反馈与人际不确定性呈显著负相关.与友谊质量呈显著正相关;人际不确定性与友谊质量呈显著负相关:(2)主动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友谊质量具有显著的直接预测作用,且能够通过社交网站积极反馈以及人际不确定性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社交网站积极反馈人际不确定性的链式中介作用对青少年友谊质量产生影响。研究结果揭示了主动社交网站使用对青少年友谊质量的作用机制,对引导青少年合理利用社交网站发展良好的友谊关系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标签: 社交网站 积极反馈 人际不确定性 友谊质量 青少年
  • 简介:体感交互是新兴的人机交互方式;当前,相关的人因学研究相对缺乏。本研究采用典型任务结合主观评价法,首次探索了用户运动信息反馈形式对体感交互用户体验的影响。笔者从易学、控制、情感与心理负荷四个方面,比较了有、无人形反馈形式对游戏体感菜单操作可用的影响。结果发现,二者在心理负荷上无差异,无人形反馈在易学上优于有人形,但有人形反馈在控制感上优于无人形,且更受用户喜爱。基于该结果,笔者建议在体感操作界面上使用有人形反馈。

  • 标签: 体感交互反馈形式用户体验
  • 简介:通过一个相关研究和一个实验研究探索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的一致与消费者对仿制商品消费意愿的关系,以及反过来个体在使用仿制商品后对其行为的影响。研究一中,呈现给被试三组同一品牌的正品和仿制商品,让被试评价,相对于正品,其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一致的程度以及对仿制商品的购买意愿,结果发现被试评价其自我概念与仿制商品形象一致程度越高,其对仿制商品的购买意愿越高;研究二中,被试被要求使用正品或仿品钢笔完成矩阵谜题任务,并根据成绩自行兑换奖励,结果发现,相比使用正品钢笔,被试使用仿制商品后更倾向于谎报成绩,表现出与仿制商品相一致的虚假欺骗属性。以上研究结果说明,自我概念的影响贯穿于消费行为始终,自我概念和仿制商品形象的一致会促进消费行为,而对仿制商品的消费也会反过来作用于自我,使消费者的行为倾向和仿制商品的负面特征趋于一致。

  • 标签: 仿制商品 自我概念 形象一致性 消费者行为
  • 简介:对1708名八年级青少年(平均年龄14.30±0.48岁,男生852名)及其母亲(平均年龄39.17±2.47岁)的抑郁症状、母子关系和青少年消极情绪进行测量,考察了母亲抑郁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母亲抑郁能够正向预测青少年的抑郁;(2)母子关系在母亲抑郁与青少年抑郁之间起中介作用,母亲抑郁既能增加母子冲突的强度,也能降低母子亲合水平,进而导致青少年的抑郁;(3)青少年消极情绪在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中介机制中起调节作用,仅在高消极情绪的青少年中,母子冲突能够显著预测青少年的抑郁;但消极情绪不能调节母子亲合对青少年抑郁的影响;(4)母亲抑郁影响青少年抑郁的有调节的中介模型不存在性别差异。

  • 标签: 母亲抑郁 青少年抑郁 母子关系 消极情绪性
  • 简介:以3045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父母协同教养问卷青少年评价版的父亲卷、青少年依恋问卷中的父子依恋和同伴依恋分问卷、中学生人格五因素问卷的情绪维度进行测量,基于家庭系统理论、协同教养的生态模型和依恋的内部工作模式理论构建了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结果发现:(1)父子依恋在父亲协同教养的团结、贬低行为与青少年同伴依恋之间发挥中介作用;(2)青少年的情绪在父子依恋影响青少年同伴依恋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即情绪调节了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具体而言,当青少年情绪升高时,父子依恋对青少年同伴依恋的促进作用减弱。本研究的结果有助于完善协同教养的相关理论,对加强青少年家庭中的父亲协同教养行为具有实践意义。

  • 标签: 父亲协同教养行为 父子依恋 同伴依恋 情绪性 青少年
  • 简介:本研究主要运用问卷调查的量化(Quantitativeinvestigation)方法,从攻击性行为、攻击认知、攻击性情绪三个方面对广州青少年的攻击性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当前广州市高中生在攻击性行为表现上,青少年的身体攻击相对较高;在攻击认知上,报复心理较为强烈;而在攻击性情绪表现上,青少年的冲动较为突出。②住宿生与走读生的攻击没有显著差异,在攻击性情绪上,走读生显著高于住宿生,尤其在冲动方面差异显著。③网络游戏类型与身体攻击行为、易怒情绪存在相关。

  • 标签: 高中生 攻击性行为 八荣八耻 攻击性情绪
  • 简介:本研究采用图形创造思维测验,以中国和德国的5及7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进行了连续三年的测验,测验的内容是要求被试在所呈现的30个几何图形中途出4个以建立一种类比关系,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构成类比结果,对测试的评判分为:产生性、灵活性、新颖、精致和聚合5个方面。结果发现:(1)在产生性思维方面,平常及超常的中国儿童均高于德国儿童,且中德双方的高智儿童在连续三年内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2)三年中,所测的各组被试中德国儿童的递增情况均优于中国儿童;(3)在创造思维的各项指标中,中德儿童的发展显示出差异;(4)中德双方儿童均表现出性别差异,但未达到显著水平。

  • 标签: 图表类比 产生性 灵活性 新颖性 精致性
  • 简介:奥尔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是宗教心理学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但它是否能够直接在中国应用,是否有不适合之处是一个需要加以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即在于探讨奥尔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理论在中国的适用。本文选取在中国社会具有相当重要的佛教徒来作为基督徒的参照。通过问卷的形式,本研究发现,奥尔波特的内在、外在宗教取向二分思想在佛教徒中主要有五个方面的不适用。亚伯拉罕系宗教的基本范畴和概念在非基督教文化中不适用;基督教的“真正的信徒”的标准并不一定是其他宗教的“真正的信徒”的标准;奥尔波特的“外在取向”并没有穷尽所有的可能;宗教取向二分理论成立的前提——“有真正的信徒和非真正的信徒两种类型,且二者之间能够明确分开”——可能在佛教中不适用;部分佛教徒的行为并非源自宗教,而是源自他们所处的文化环境,因此对于这一部分信徒,宗教不能用来解释他们的行为,宗教也不是他们行为的原因。

  • 标签: 奥尔波特 内在取向 外在取向 IE量表
  • 简介:本文旨在通过对云南禄劝彝族基督徒苦难应对方式的质分析,扎根社群文化,构建彝族基督教社群抗逆力提升的动态过程。并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分析个案的苦难叙事,探讨如何调动内外在资源的微观机制,从少数民族文化与宗教文化之中提取苦难应对方式。

  • 标签: 彝族 基督徒 抗逆力 应对方式 社会工作
  • 简介:对于从事本土社会心理与行为嬗变的研究者来说,当前社会转型期提供了宝贵机遇,公私观嬗变以及其下的公私实践提供了极佳的切入点,文化心理学因强调和关注文化与心理的动态互依而更具适切的研究视角。本文以文化心理学为视角,基于其所根植的'(文化与心理)相互建构'框架,区分了两种互生互构的'公私观'——'作为文化要素的公私观'与'作为心理倾向的公私观',进而基于'前者相对于后者具有客观、强制与普遍'这一事实,首先以'作为文化要素的公私观'为焦点,对其生成逻辑、结构、历史传承进行了理论探析,并建构出了公私观生成及嬗变分析的理论模型,而后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开展'公私实践中的公私观嬗变'以及'公私观嬗变下的公私实践'研究进行了预备研讨。

  • 标签: 社会转型 公私观 公私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