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举国上下一致拥护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向地方政府展现了改革方向,回答了跨向二十一世纪应以怎样的思想和原则去实践改革。然而,按中央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去实现改革目标,从根本上终结“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之顽症,并非易事。对机构改革问题极需以革命的态度作深刻反思,极需以革命性和科学性融合成的内在驱动力去推进机构改革。正视以往机构改革的不彻底性邓小平早在一九八二年就明确指出:“机构改革是一场革命”。并针对当时中央直属机关改革方案不具体,人员减得少一事,作了严肃的批评:“我这里说一句不客气的话,可能革命精神不够。中央直属机关不是拆大庙,但小庙很多嘛。”遗憾的是历经的几次机构改革,其结果终
简介: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强调坚定共产主义理想的重要性。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一次强调要"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这一重要理论观点提供了理解共产主义的新视角,强调了共产主义是理想与现实、长期性和阶段性的统一,从理论上破解了"共产主义渺茫论"的迷雾,对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朝着共产主义目标奋斗指明了途径。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前,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认为社会主义运动应该是一个世界性的统一的模式,强调民族的差异和特色被认为是不妥当的。从共产国际对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指挥协调,到苏联模式的推行,以及苏联对社会主义阵营的主宰,都体现了这样的取向。然而,中国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把社会主义的民族属性凸显了出来。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进程中,每一次理论的总结和提升,都十分清楚和审慎地将其定位在对中国问题的回答上。中国共产党人推进了社会主义理论由世界性话语向民族性话语的转型,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定语非常清楚地规定了这一理论的场域,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并不想把这一理论作为“苏联模式”那样的教条推而广之。民族特色对社会主义理论来讲,追求的不是它的世界性和普适性,而强调理论的指导性和科学性与特定的空间范围相匹配,主张各个国家的共产党,都应该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自己国家的实际相结合,创造符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理论,才能够真正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成功。中国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确立了这一旗帜。事实证明,这是对当代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贡献,也是第一个强调民族特性的社会主义学说,这一理论形态阐释了社会主义运动在中国表现出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