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未成年人司法制度发展过程中,一直受到保护未成年人利益和保护社会利益之间价值导向的困扰,许多国家始终不能很好地解决“两个保护”的矛盾。理论上可以以双向保护原则提出的渊源为切入点,分析该原则存在的现实不足和理论盲区,并在考察国外调和双向保护原则价值冲突的模式的基础上,尝试在保护未成年人利益与保护社会利益两点之间寻找一个适当的平衡点。

  • 标签: 双向保护原则 未成年犯罪人利益 社会利益 冲突 平衡
  • 简介:人的联合既是基于承认的欲望,也是承认的实现形式,从而是自由本身;相互承认是公民联合的机制和形式,公民身份则是落实、体现人的联合及其相互承认的枢机,而一以法权体制笼统之,法权即自由。法权秩序的人性基础体现为“最初之人”与“最后之人”的预设,而昭示了不同文化、政治共同体的自我政治-道德理解,展现了它们对于人世生活与人间秩序的可欲图景的不同憧憬。

  • 标签: 人的联合 双向承认法权 承认政治 公民资格 人类的法律形象
  • 简介:纪江明在《北京日报》撰文说,当前,人们对收入差距问题极为关注,学界讨论的也较多。他认为,在研究差距的问题方面,其中消费的差距和分化问题也不应忽视。

  • 标签: 分化 消费 居民 《北京日报》 收入差距问题
  • 简介:改革开放后,最早的法律实证研究受到共产党的调研传统影响,以描述法律实践状况、提供立法和政策参考为依归。后来的研究受法制现代化思潮影响,以农民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为研究内容,有较强的价值预设,因问题意识外在于实践而未形成学术传统。苏力的研究着眼微观场景反思法制现代化范式,诉诸事理阐释法理,从理论关切回应现实,在学界掀起了一股浪潮,但因实践取向不彻底而未形成可传承的学术传统。目前,法律实证研究在回应法治实践需求中繁荣发展,问题意识更加广泛,研究视野更加开阔,方法运用更加丰富。同时,也出现了分化,在不同学科中分布不平衡,呈现出"法律实证研究"与"法律经验研究"的分野。在繁荣与分化的背后,法律实证研究面临总体性挑战,缺乏宏大集中的问题意识和理论关怀。因此,需要开拓多学科的理论视野,强化面向中国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意识,开展多层次学术共同体的建设。

  • 标签: 法律实证研究 问题意识 法治实践 学术传统
  • 简介:在登记生效主义模式下,登记具有公信力,不正确登记会导致善意取得之发生,并且导致国家对真正权利人的赔偿责任,这就迫使登记机构不得不对登记的事项,包括登记能力、权利来源、物权变动合意等进行审查,从而确保了正确土地登记簿的产生。

  • 标签: 不动产登记 审查 分化 登记生效主义 土地登记簿 善意取得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的目标是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高效能的政治和行政运行机制,并有与之相配套的法制体系和适当的法律调控手段。显然,改革开放的推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模式,已经向政治体制和法制系统提出了新的要求,引起了政府尤其行政结构和功能的不适,如宏观调控的弱化,管理体制的交叉,中央行政机构与地方行政机构的失衡,行政效能和行政监控的滞后等等。所有这些都刻画了一个命题:行政法制对行政权能及监控的适应性与协调性问题。市场经济不反对作为控权手段之一的行政法制提出了民主化、科

  • 标签: 行政法学 行政法体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行政法制 行政机关 法律规范
  • 简介:<正>一、分化的现象(一)传统意义上的人民调解传统中国是一个大的熟人社会,这注定了传统的民间调解主要是借助宗族、村落中有声望的长老、大家长的权威,平息纷争,缓和矛盾。这种调解效力主要依靠长期以来共同生长生活在一起的人们组合而成的社会所具有的内生自治力。加之,在主张德主刑辅的传统社会,儒家教化之下的民众持有厌讼心理,大量民间纠纷得以通过

  • 标签: 人民调解工作 人民调解制度 恶意调解 二元分化 双方当事人 人民调解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