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社交媒体时代,假新闻的概念所指、生产方式及社会影响,均与大众传播时代表现出本质的不同,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新旧媒介作为技术座架的差异。研究将假新闻放置在人类交流的视野中,探究其与社交媒体的关系,并从主体性、主体间性与人机关系三个维度展开批判,得出如下结论:认知心理层面,假新闻通过一系列文本话语策略对公众实施'远距离操纵',撩拨社会情绪,刺激态度分化以瓦解理性共识;生产关系层面,假新闻规模产业剥削数字劳工,加深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商品化;人机交互层面,机器不仅成为交流过程中的普遍中介,而且自身也成为参与者。机器人假新闻将前两种隐喻的消极后果推进到极致的同时,也造成人类主体性地位的陨落与主体间关系的迷失。社交媒体作为一项技术,为人类敞开的是一个爱欲扩张、事实退场、信息商品化加剧、虚拟与现实生活混淆的世界,其致命弱点在于无法保证沟通与互动的真实性。而它遮蔽的恰是被传播研究长期忽视的'身体'问题。因此,研究认为'重拾交谈'可以视为抵抗假新闻对日常生活干扰的一种途径。
简介:《周易》的内容对受众心理产生了显著的效应。这种心理效应产生与其传播的广度与深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从《周易》原典与创作之初的目的着手。关于其创作目的,较为广泛的说法就是占卜之说。然而周易在作为一本占卜著作的同时又诠释了普适性道理,但这种普适性又显得那么神秘,用来表示万物众生的八八六十四卦的符号也引起了人们无限的退想。于是,在这种普适性与神秘性的推动下,无数人相信它、追逐它,而在其传播过程中,就造成了在传播心理方面的影响。本文着重解析周易在传播过程中对受众心理产生的影响及其自身能够广泛传播的原因,对研究周易的人们的行为、心理指导方面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