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自十五世纪初至二十世纪初,五百年时间,为中国戏剧理论的创建作出突出贡献者有十人:朱、徐渭、李贽、汤显祖、王骥德、潘之恒、金圣叹、李渔、梁启超、王国维。按时间先后为序,朱权为第一人。朱也是明、清两代被称引得最多的戏曲理论家之一。他的戏曲理论专著是《太和正音谱》。然而台湾学者曾永义先生提出了一个颇耐思考的问题,题目是《太和正音谱的作者问题》,他列举李开先、何良俊、王世贞、王骥德、沈德符、徐复祚等人有关《太和正音谱》的引述后说:“以上诸家皆为明人,李、何、王三人都生于嘉靖间,可见那

  • 标签: 朱权 朱元璋 正音 王骥德 王国维 戏曲理论
  • 简介:中国戏剧目前的最大危机,恐怕不是单单培养一代艺术新人,就能撑起中国舞台的天际线的。影视是一门产业的观念,早已被业界认可,然而缘于历史情结的根深蒂固,戏剧产业化之路走得相当艰难。我以为,在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下,造就一大批高素质、高数量的戏剧经理人,乃是进入WTO后开启中国戏剧生死命门的钥匙。但业内重文轻商、甚至抑商的传统旧识不改,吃螃蟹的人就很可能反被螃蟹吃掉。

  • 标签: 中国 职业戏剧经理人 李渔 戏剧产业化 清朝
  • 简介:《墨攻》是一部好片子,一些评论家说它是迄今中国所有大片中最好的一部。可是很不幸,关于编剧署名的争执发生在它身上。随着电影《墨攻》的上映,影片编剧的署名问题也出来,湖南籍剧作家李树型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该片导演张之亮请他写了《墨攻》的剧本,却在影片上标明“导演、编剧:张之亮”,这就侵犯了他作为编剧的署名。张之亮先生的解释是这样的:“整个戏鸣谢的名单在最后面,李先生的名字也有,在剧本创作一栏里。

  • 标签: 署名权 法律角度 剧本创作 新闻发布会 署名问题 编剧
  • 简介:<正>话剧《与法》演出和发表后,得到了各个方面的鼓励和肯定。我思索了这么一个问题,要写出一个好的作品,不仅要深入生活,掌握时代的脉搏,倾听人民的呼声,也要驾驭好自己手中的武器,掌握戏剧本身的规律和特点。我十分幸运地赶上了一个美好

  • 标签: 戏剧结构 创作过程 深化主题 财经纪律 老干部 领导干部
  • 简介:把散曲、戏曲纳入礼乐建设之中,建立起散曲、剧曲与乐府一体观;将曲韵、曲谱、声乐与唱论纳入戏曲音律学体系,促进北曲走向格律化;又对三家之唱、杂剧十二科、十五体与二百零三个格势进行聚类批评,建立起曲品式批评体系。朱的曲学体现了浓郁的藩王意识与曲学初创时期的特色。

  • 标签: 朱权 曲学 太和正音谱
  • 简介:又是一年将尽,更是一年新始。在光阴荏苒中,在忙碌充实中,2004年的历史已然密密麻麻写就。而新一年的篇章,又在催着赶着要求起头。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充实中寻求着更深层的丰盈……

  • 标签: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总经理 杨绍林 2004年 2005年 剧目建设
  • 简介:湖北省黄石市剧票龙联谊会成立于1986年11月26日,原名黄石市业余京剧协会。会员主要由厂矿职工、医生、教师等票友组成。

  • 标签: 黄石市 联谊会 湖北省 京剧 票友
  • 简介:世纪之初,千年之交,我国成功地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这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大事,其影响将历久弥彰。令人高兴的是,与此同时,上海市文联又一个新协会——上海市文学艺术著作协会——正式成立。这是我们文联面对入世,推进文学艺术领域著作保护的一个重要举措。

  • 标签: 文艺著作权 文联工作 中国 知识产权 文化事业
  • 简介:本文主张应该将著作政策视作文化政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化经济学家对补贴在文化政策中的意义给予了很多的关注和讨论,但是对于著作问题却很少提及.尽管如此,由于在文化政策以及艺术工作者的劳动力市场方面具有独到的阐释力,文化经济学可以被用于分析著作问题并证明著作是创意产业中激发创造力的一个有效因素.本文将文化补贴和著作均视为政策工具,将两者进行对比并初步探讨了当前的文化政策中与著作密切相关的两个问题,即著作中介协会的规范管理以及目前流行的"版权补偿金"之说,认为这类问题是文化经济学者有能力也有义务解决的问题.

  • 标签: 文化经济学 著作权问题 COPYRIGHT 文化政策 艺术工作者 劳动力市场
  • 简介:阔别15年,顾欣在这个明媚五月的上海之行却来去匆匆。半月前,江苏演艺集团总经理顾欣和北京著名话剧制作人张广天携手合作的“理想主义三部曲”在美琪大戏院连续上演三天。演出结束,未及停留,顾欣就风尘仆仆奔回南京,投入永远处理不完的事务中。昔日歌剧人,今日改革者,顾欣正在以自己的方式浓墨重彩地重返舞台,重返聚光灯下。

  • 标签: 男高音歌唱家 总经理 舞台 歌剧 集团 江苏
  • 简介:走出上海马戏城地铁站口,抬头便看到《时空之旅》硕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超级多媒体梦幻剧",这句话恰如其分地回击了将马戏看作是走江湖耍把戏的传统思维逻辑。"20世纪90年代后,马戏成为一门综合的艺术,以太阳马戏团为代表的新型演艺事业诞生了,它将杂技作为主要元素,同时加入声、光、电、影等多方位表演形式。不是技巧的堆积,而是相当完整的一场秀。”担任上海杂技团团长上海马戏城总经理、上海市马戏学校校长的俞亦纲说。

  • 标签: 上海马戏城 太阳马戏团 院线 中国杂技 思维逻辑 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