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8年 4月— 2019年 5月该院收治的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患者 1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 2组,一组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称为对照组,另一组患者采用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术治疗,称为观察组,观察两组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患者的脑干周围池改善率( P<0.05, χ2=9.5426)、术后 3周( t=11.1840, P<0.05)、 6周( t=26.0610, P<0.05)及 8周( t=47.8285, P<0.05)的 GC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实施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术治疗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改善脑干缺血状态,提高预后质量。 [关键词 ] 重型脑外伤合并脑疝;标准大骨瓣减压并天幕切开术;效果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standard large bone flap decompression and tentorium inci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brain injury combined with brain hernia. Method The object of this study is to select 100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and brain hernia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April 2018 to may 2019, and analyze their clinical data retrospectively.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grouping method, they a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One group is treated by standard large flap decompression, which is called the contrast group, the other group is treated by standard large flap decompression and tentorium incision, which is call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observ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brain injury combined with brain hernia. Results the GCS scores of severe brain injury patients with brain hernia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P < 0.05, χ 2 = 9.5426), 3 weeks (t = 11.1840, P < 0.05), 6 weeks (t = 26.0610, P < 0.05) and 8 weeks (t = 47.8285, P < 0.05)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the standard large bone flap decompression combined with tentorium incis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tate of brainstem ischemia and the quality of prognosis.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对颅脑外伤患者手术时间和术后愈合时间的影响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02月至2021年02月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78例,全部患者行手术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采取开颅手术治疗,B组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并比较两组术后10d、20d、30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以GCS量表评价),评估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短于A组,术后10d、20d、30d GCS评分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患者行手术治疗,手术术式选择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既能够缩短临床手术时间及术后愈合时间,也能够减轻患者术后昏迷程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更显著。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不同骨水泥注射量与临床疗效的关系。同时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分析生理载荷作用下不同骨水泥量对伤椎段生物力学影响的差异。方法:选择本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36例,共36个椎体。将其按注入的骨水泥量分为三组。所有患者均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比较术前及术后的VAS评分,ODI指数。同时利用MIMICS软件对36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后凸成形术前后的CT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导入ABAQUS软件中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设置O.3MPa轴向载荷进行生物力学分析,观察生理载荷下不同骨水泥量伤椎增强模型整体及各部分的VonMises应力。结果: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原有症状加重或神经症状出现,5ml组2例,7ml中4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8.9月。三组术后VAS评分和ODI和术前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骨水泥注入量与疼痛缓解程度无相关性。成功建立了不同骨水泥量伤椎增强椎体后凸成形术前后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当轴向压力以生理载荷0.3MPa时,骨水泥量的注入量和伤椎的刚度呈正相关。结论:椎体后凸成形术能有效缓解疼痛,和骨水泥的的注入量无明显相关性。伤椎的刚度和强度恢复和骨水泥注入量呈正相关,随着骨水泥注入量的增加,相关并发症发牛率增大。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81例作为观察对象,病例收治及观察时间为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采用随机分成组方式将其分成两组,给予常规组40例老年患者实施低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给予治疗组41例老年患者实施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老年病例治疗后的后凸Cobb角、腰椎损伤ODI评分、骨水泥注射量、术后骨水泥渗漏率、骨水泥充盈率明显优于常规组老年病例(P<0.05),统计学存在意义。结论针对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例实施高黏度骨水泥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减少骨水泥的渗漏现象,提高手术治疗效果及胸腰椎骨折康复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联合行经皮椎体成形术、高黏度骨水泥治疗的疗效。方法:以2020年1月~2020年
简介:背景:临床治疗由创伤、感染、肿瘤以及先天性疾病导致的骨缺损仍然是一个挑战。骨组织工程的研究,为骨缺损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办法,对治疗骨缺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的:回顾近年来间质干细胞在骨组织工程中的增殖和成骨活性、免疫特性、促血管化以及在体实验的成骨效果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2008年至2016年文献,检索词分别为"间质干细胞、组织工程、成骨、免疫、血管化"和"mesencgymalstemcell,tissueengineering,osteogenesis,immuneproperty,angiogenesis"。纳入与间质干细胞、组织工程、成骨、免疫及血管化相关的研究,排除重复及陈旧文献。共检索到1772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41篇文章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在骨组织工程中,骨髓间质干细胞与脂肪间质干细胞应用较为广泛。研究认为骨髓间质干细胞成骨活性高于脂肪间质干细胞。间质干细胞具有明显的免疫调节和组织修复能力,可减少损伤部位炎症反应,加快组织修复。间质干细胞免疫调节作用不只有免疫抑制作用,也有免疫促进作用,脂肪间质干细胞比骨髓间质干细胞具有较强的免疫调节性。低氧培养下的脂肪间质干细胞能够分泌更高的促血管生成因子,生成更多的血管结构。实验研究证实聚乳酸多孔纳米材料结合纳米碳生物材料可以明显促进骨髓间质干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由于间质干细胞具有生物向性,可能成瘤分化,故间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一直持谨慎态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腕关节镜下微创骨移植治疗舟状骨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 50例舟状骨骨折骨不连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腕关节镜下微创骨移植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的变化,同时统计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 50例患者手术前后腕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统计学意义( P< 0.05);本次 50例患者术后仅有 2例患者术后出现医院感染,均为 70岁以上患者,考虑与患者自身慢性病以及免疫力低下有密切的相关性。结论:腕关节镜下微创骨移植术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腕关节功能状况,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在舟状骨骨折骨不连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为既利于骨折愈合,又不浪费骨量,以避免供骨区骨取出过多及降低供骨区并发症的发生率,探讨合适的植(取)骨量。方法选择自体髂骨植骨术的45例尺桡骨干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术中测量骨缺损和游离碎骨块的体积。根据植(取)骨量和骨缺损量的比例将患者分为1.0倍组、1.5倍组和2.0倍组3组,每组15例。植(取)骨量分别为骨缺损量的1.0倍、1.5倍和2.0倍。随访12个月,观察3组骨折愈合情况。结果1.0倍组骨折愈合率为86.67%(13/15)。显著低于1.5倍组(100%)和2.0倍组(1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5倍组和2.0倍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减少骨量浪费和提高愈合率,选择1.5倍植骨量较适宜。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骨刀在颌骨囊肿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对40例需手术治疗的颌骨囊肿病例随机分两组,A组20例采用超声骨刀行手术治疗,B组使用传统的动力钻、骨切割锯。结果A组较B组患者术后局部肿胀疼痛轻微、局部渗出液少。B组患者出现1例术中上颌窦粘膜穿孔、1例下颌神经损伤。A、B两组随访半年,手术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超声骨刀术式临床应用中不仅创伤小、安全性高,而且术后并发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1、目的通过5例伴有距骨后突挤压的跟骨骨折治疗分析,提高临床诊治能力。2、方法男3例、女2例,高空坠落伤2例、高处跳下受伤3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手法复位,恢复跟骨外形,恢复距骨后突与跟骨体之间解剖关系。夹板外固定;局部外敷中药,口服中药育骨散、接骨汤,促进骨折愈合;防止并发症;配合康复治疗,早期功能锻炼。治疗3—6个月。3、结果随访4---12个月。随访观察疗效良好,功能评价优良率100%;4、结论伴距骨后突挤压的跟骨骨折,临床少见;治疗应分析相关因素,手法复位,恢复跟骨外形;恢复距骨后突与跟骨体之间解剖关系是关键,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有效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在临床骨与关节结核病中,脊柱结核所占比例最高。因其多累及青壮年男性患者,其对家庭及社会造成了严重的负担。目前,脊柱结核通常需要手术治疗。骨移植和内固定相结合的治疗模式是目前国内外主要的治疗模式。本文主要从胸腰椎结核颗粒植骨与块状植骨的目的、疗效等方面进行回顾性介绍,为临床胸、腰椎结核的外科治疗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关节镜结合微骨折术与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80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术,对照组采用关节镜结合微骨折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VAS、AOFAS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显著降低,AOFAS评分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干预后VA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AOFAS评分升高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关节镜结合微骨折术比较,自体骨软骨移植术治疗距骨骨软骨损伤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距骨骨软骨损伤治疗中关节镜微骨折手术与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效果。方法:观察时间设置为2020年3月--2021年9月期间,观察对象设置为距骨骨软骨损伤手术患者74例,观察方法为随机分为一组(采用关节镜微骨折手术治疗)和二组(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疼痛程度、Cobb角值情况。结果:一组和二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对照中,一组踝关节活动度、踝关节功能、膝关节功能评分对照中,二组明显优于一组,(t=15.560,p=0.013),两组有差异。结论:在距骨骨软骨损伤治疗中采用自体骨软骨移植手术治疗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关节镜微骨折手术治疗,值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