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Castleman病(CD)CT及MRI影像表现,提高对其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CD患者CT及MRI资料,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8例CD患者中,6例为局灶型,其中5例为透明血管型、1例为浆细胞型;2例为多中心型,均为浆细胞型。CT检查8例,平扫5例病灶表现为密度均匀软组织肿块,肌肉相比呈等密度;3例病灶内有小斑片状低密度。3例伴点、条状钙化。CT增强扫描5例透明血管型动脉期显著强化,强化程度接近同层面血管,门静脉期及延迟期持续强化。其中3例平扫斑片状低密度区,增强后2例呈相对低密度改变,1例呈更高密度。3例浆细胞型中等均匀强化。MRI检查4例,均为透明血管型,T1WI病灶呈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其中1例T2WI中央斑片状亮高信号,增强扫描强化方式CT一致。结论CD影像学表现临床及病理分型密切相关,局灶型病例多为透明血管型,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多中心型病理多为浆细胞型,影像学表现无明显特征,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 标签: CASTLEMAN病 计算机断层扫描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发展,现代医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如今最主要要求就是使现代临床检测技术达到准确、有效且快速地进行疾病检测,这样才能对诊断以及治疗急慢性疾病需要充分满足。在现代医学治疗中为了实现临床医学检验需要,我国在培养先进技术人才方面建立了临床医学检验学科,这样可培养出更多临床检验医师。如今,随着现代技术快速发展复合技术应用不断发展,临床医学检测技术即将迎来巨大挑战,但在这之中也有很大机遇。本文就根据对临床医学检查项目中所需要求进行分析,探讨了临床检验技术现状临床医学检查技术发展方向。

  • 标签: 检验准确性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 检验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肺部真菌感染患者60例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对其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本组60例,其中毛玻璃样阴影9例,肺炎样实质性病变7例,支气管肺炎样改变8例,结节性病变9例,肿块6例,空洞5例,曲菌球3例,淋巴结肿大13例。结论:肺部真菌感染CT表现多样,需结合病理组织学检查、痰液检查等综合分析,进行确诊。

  • 标签: 肺疾病 真菌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卵巢黄体破裂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11例卵巢黄体破裂患者临床及CT资料。结果患者均在月经周期后半期发病,其中右侧卵巢9例、左侧卵巢2例。CT表现为附件区有直径3.2~5.6cm囊样病变(平均4.2cm),2例圆形、9例椭圆形;2例囊液密度均匀如水(平扫CT值10~15HU)、9例囊内密度不均匀(平扫CT值17~53HU);可见局部囊壁连续性中断,病变周围和盆腔见密度较高腹腔积液(CT值30~65HU)。结论CT可显示卵巢黄体破裂特征,结合临床能及时作出诊断。

  • 标签: 卵巢黄体 破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通过微钙化模型光栅成像,探讨不同组织厚度和微钙化大小条件下光栅成像微钙化显示情况。方法:选择磷酸钙模拟乳腺微钙化,新鲜瘦猪肉模拟乳腺组织,制作乳腺微钙化模型。分别对3组不同猪肉厚度(2、4和5cm)和5组不同颗粒大小(16、22、26、30和40目)微钙化模型(每组10粒钙化)成像。比较不同猪肉厚度和钙化大小条件下吸收成像暗场成像对比度差异。结果:在所有不同厚度模型组,暗场成像对比度均优于吸收成像,两种成像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着猪肉厚度增加,吸收成像对比度明显下降,暗场成像对比度轻度下降。在所有不同钙化大小模型组,暗场成像对比度也均优于吸收成像,两种成像方式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1)。随着钙化减小,吸收成像对比度明显降低,暗场成像对比度略有降低。结论:基于光栅暗场成像可提高微钙化对比度,改善微钙化可视,有望提高微钙化检出率。光栅成像在乳腺癌微钙化检出和诊断中有广阔应用前景。

  • 标签: 光栅成像 X线 乳腺 微钙化 模型研究
  • 简介:中药白及是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地下块茎,性微寒味苦、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白及含有多种白及素、少量挥发油、白及甘露聚糖等成分¨].在我国白及是最早用于放射检查中药,至今已有40余年历史,而且在影像学其他领域,白及也有广泛应用.笔者收集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综述.

  • 标签: 白及 影像学 中药 消肿 放射检查 现代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CT诊断征象及其临床诊治价值。方法收集60例经胃镜、病理活检证实胃癌患者CT资料,其中54例手术。胃对比剂用1.5%泛影葡胺或水。42例检查前10min肌内注射山莨菪碱10-20mg。60例行CT平扫,其中24例经肘静脉团注注入60%泛影葡胺80mL增强。结果胃癌CT表现为病变区胃壁增厚,软组织肿块影,合并溃疡时表现为增厚胃壁及肿块内腔内龛影。CT可同时发现胃癌邻近侵犯及远处转移。结论CT可作为胃癌诊断方法之一,并有其独特优势。胃癌CT检查现阶段目的为疗前评估,指导临床制订合理治疗方案。

  • 标签: 胃癌 诊断 计算机断层扫描
  • 简介:脾脏肿瘤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临床上少见,术前定性诊断比较困难。本文收集2003年9月以来9例患者临床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T,MSCT)资料,探讨MSCT对脾脏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

  • 标签: 脾脏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目的:探讨MSCT仿真内窥镜(VE)对听小骨观察价值。方法:选择25例正常中耳患者50侧听小骨行CT扫描,对比VEMPR图像对听小骨显示。结果:锤骨头、锤骨柄、砧骨短脚及锤砧关节,VRMPR显示率均为100%。VE对砧骨长脚显示率优于MPR(100%vs.720/0)。而VEMPR对镫骨、砧镫关节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可清晰地显示大部分听骨链结构,且为无创检查,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中耳 听小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栓子监测技术是近几年超声开展起来新检查方法,主要是利用多普勒技术观察血液中微小栓子数量,以便为临床治疗方案实施提供客观依据,以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本文应用此技术,观察了43例患者治疗前后栓子变化,总结如下。

  • 标签: 超声检查 多普勒 经颅 栓子监测检查 活血祛瘀
  • 简介:腰椎管狭窄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本文主要分析继发性腰椎管狭窄症,临床上多见.笔者自1995~2003年共搜集180例腰椎管狭窄症病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点及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认识.

  • 标签: 腰椎管狭窄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摘要:随着人们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 对健康状况越来越重视 , 对医院要求得也越来越高。医院医疗设备是否完好 , 直接影响临床诊断结果和医院声誉。因此 , 做好医疗设备维修管理意义重大。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医疗设备维修部门存在问题及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维修管理办法,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综合效益。

  • 标签: 医疗设备 维修 策略
  • 简介:目的:探讨骨挫伤MRI表现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两年内1050名患者中86例骨挫伤病例MRI表现。结果:骨挫伤常伴有其他结构损伤,以股骨及胫骨外侧髁骨挫伤最多见,其次为股骨及胫骨内侧髁骨挫伤;常伴有前后交叉韧带、内外侧副韧带、内外侧半月板损伤及创伤性滑膜炎。结论:MRI对骨挫伤及其他结构损伤发现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骨挫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核医学科放射防护措施,并分析其具体护理措施。方法:严格按照国家对放射源管理标准,建立 健全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相关护理人员专业素养,提升其护理技巧,不断优化放射源管理措施,为患者临床诊治提供保证, 促进核医学科各项检查和治疗顺利开展。结果:通过放射源管理制度建立护理人员娴熟护理操作,不仅明显提高了临床 诊治效率,还降低了核素污染率。结论:建立健全放射源管理制度,规范护理人员护理操作,是促进临床诊治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也是降低核素污染重要任务。

  • 标签: 核医学科 放射源 防护 护理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CT测量正常成人脾脏大小方法及其相关因素。方法:选择无引起脾脏增大因素CT检查者241例。测量计算正常成人脾脏体积、最大平面面积和脾门平面面积。对不同性别、年龄组测量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122例男性和119例女性脾脏体积分别为139.13±53.64cm3和122.52±50.46cm3(P=0.014);最大平面面积分别为27.74±8.22cm2和25.08±6.75cm2(P=0.007);脾门平面面积分别为25.67±8.12cm2和23.34±6.55cm2(P=0.015)。随着年龄增大,脾脏体积、最大平面面积和脾门平面面积均有缩小趋势,但各年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脾脏体积最大平面面积、脾门平面面积之间相关系数分别在0.839和0.758以上。结论:正常成人脾脏体积最大平面面积、脾门平面面积具有密切相关性,后两者可用于临床评估脾脏大小。脾脏大小年龄、性别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脾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 简介:目的:探讨蜡泪样骨病影像学表现,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28例蜡泪样骨病影像学表现,其中22例行X线检查,6例行CT检查,1例行SPECT-CT检查,2例行MRI检查。结果:28例中,单肢26例,双肢2例;单骨15例,同肢多骨11例,双肢多骨2例。X线表现:病变局限性于皮质内侧3例,弥漫性流注19例;骨皮质肥厚21例,骨髓腔变窄18例;跨关节生长11例;3例关节周围软组织出现团状不规则形钙化影。混合型15例,皮质外型4例,皮质内型3例。CT表现:骨皮质肥厚隆起、骨髓腔变窄,骨端松质骨或骨髓腔内团状高密度影,CT值约1000HU,边界清楚。SPECT-CT表现:腓骨病变区明显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跟骨病灶未见明显异常放射性核素浓聚。MRI表现:骨皮质增厚,骨髓腔狭窄,病灶呈长T1、短T2均匀或略混杂信号,正常组织界限清楚,1例病灶周围软组织轻度水肿改变。结论:蜡泪样骨病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结合临床可作出明确诊断;CT和MRI有助于观察病灶形态、密度及软组织情况;SPECT-CT为本病活跃性判定提供了有力参考依据。

  • 标签: 肢骨纹状肥大 放射摄影术 诊断
  • 简介:摘 要:目的:为了提高药品生产企业主动开展药品不良反应( ADR )监测积极性和风险管理意识。方法:根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规定,进一步明确药品不良反应( ADR )监测工作意义。结果:促进药品生产企业 ADR 监测工作水平提高。结论:从认识上重视药品不良反存在,从行动上加快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逐步完善。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ADR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