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心脏破裂伤早期诊断和救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7月至2004年6月本院收治的16例心脏破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经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死亡3例。结论:对严重胸部外伤患者应高度警惕心脏破裂可能,早期诊断、果断手术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心脏破裂 早期诊断 手术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43岁,因“车祸致胸部外伤伴呼吸困难2小时”于2011年1月26日12:30急诊入住我院ICU。入院时查体:神志模糊,体温不升,P117次/分,R32次/分,BP75/45mmHg,颈静脉怒张.心音低钝,可闻及心包摩擦音。胸部CT示心包积液。入院时诊断:(1)胸部闭合伤:心脏挫裂伤,心包积液;(2)心源性休克。即行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抗休克等处理,并于16:20送手术室行急诊手术。

  • 标签: 急诊手术 心脏损伤 麻醉 心包积液 颈静脉怒张 心包摩擦音
  • 简介: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由ZOLL于1952年首先用于临床,随着起搏技术及设备的不断完善,心脏紧急起搏不同途径和方式有许多评价和认识,现将作者应用体外无创性心脏起搏(ENCP)的临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36例病人接受ENCP治疗,年龄26~75(平均56.6)岁,36例中病窦综合征9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0例,上述病例出现阿斯综合征8例,36例中心脏

  • 标签: 无创性心脏起搏 临床应用 起搏器 心脏停搏 室上性心动过速 体外
  • 简介:目的:建立一种稳定的、可操作性强的家兔心脏骤停模型,以满足研究药物对心肺复苏评价的需求.方法:取健康成年家兔28只,雌雄不拘,体重2.0~2.5kg;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1.2ml/kg)麻醉;行气管切开、颈外动脉插管,监测有创动脉血压,以气管夹闭窒息法致心脏停搏,观察窒息至心脏停搏的时间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并行心肺复苏,研究各种方法对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结果:气管夹闭前MAP为102.000±7.091mmHg;夹闭后平均动脉压升高峰值128.750±6.453mmHg,高峰出现时间1分47.500秒±10.351秒,MAP明显下降时间2分51.875秒±20.343秒,降至50mmHg时间3分48.125±33.374秒,5分钟时MAP27.125±12.495mmHg,7分钟时8.000±3.817mmHg,自主循环恢复25例,失败3例,成功率89%.结论:该模型具有满意的可操作性及可重复性,能够满足心肺复苏的实验研究.

  • 标签: 气管夹闭窒息法 家兔 心脏骤停 动物模型
  • 简介:目的:总结经左锁骨下静脉插入导管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方法:12例阿-斯综合征、心脏骤停患者在急诊床边经锁骨下静脉插入带指引钢丝临时起搏导管,应用AXQ-3体外起搏器,边起搏边推送电极导管,紧急心脏起搏.结果:12例均起搏成功,达到有效起搏时间为3~9分钟,效果恒定、可靠.结论:该法起效快,疗效肯定,急诊应用,可缩短有效起搏时间,使更多危重者获救.

  • 标签: 心脏起搏 锁骨下静脉 急诊抢救
  • 简介:目的:探讨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对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方法:将42例心跳呼吸骤停患者随机分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组(A组)和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组(B组).二组均进行无创动脉血压、心电、经皮氧饱和度sPO2等监测.结果:B组的自主循环恢复率和24小时存活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5和P<0.01),但二组的出院存活率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经皮氧饱和度明显高于A组(P<0.05),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则明显短于后者(P<0.01);二组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肺复苏仪胸外心脏按压在提高自主循环率,缩短自主循环恢复时间,改善患者生存机会等方面明显优于徒手胸外心脏按压.

  • 标签: 心肺复苏仪 胸外心脏按压 CPR 临床资料 急诊心脏停搏 CA
  • 简介: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心脏损害特点和早期诊断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有心脏损害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3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心电图异常32例,超声心动图异常29例,胸部X线异常8例,治疗后好转35例,死亡3例。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损害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及时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胸部X线检查可早期发现其亚临床心脏病变,及时治疗可改善其预后。

  • 标签: 系统性红斑狼疮 心脏损害
  • 简介:目的:研究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对心脏骤停的疗效。方法:64例呼吸心跳骤停患者随机分为肾上腺素组(对照组)和血管加压索联合肾上腺素组(治疗组)各32例,观察自主心律恢复时间、1h有效率、24h有效复苏成功率。结果:对照组、治疗组自主心律恢复时间分别为(20.5±4.5)min、(8.5±3.5)min、1h有效率分别为38%、72%;24h有效复苏成功率分别为13%、44%。治疗组的自主心律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1h有效率、24h有效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在标准心肺复苏(CPR)中,联合应用血管加压素和肾上腺素,可有效缩短自主心律恢复时间,提高1h有效率和24h有效复苏成功率。

  • 标签: 心脏骤停 血管加压素 肾上腺素 心肺复苏
  • 简介:目的:探讨36例心脏术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36例病人分别于心脏术后半小时(Ⅰ组)及术后6~8h(Ⅱ组),分别测定动脉血PH值、氧分压(PaO2)、氧饱和度(SaO2)和混合静脉血pHv值、氧分压(PvO2)、氧饱和度(SvO2)及计算出氧利用率(O2ER)。并按SvO2均数分为≤65%(A组,n=11)、>65%(B组,n=25)两组。统计两组患者的ICU停留时间、在院期间并发症发生数。结果:心脏术后病人的氧耗明显增加,SvO2与O2ER呈明显的负相关,A组术后低心排、心律失常、低氧血症发生率及ICU停留时间和B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SvO2是衡量心脏术后病人组织氧供需平衡的良好指标。心脏术后早期SvO2水平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 心脏手术 氧耗 氧利用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孕产妇的监测护理效果。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心内科收住院的98例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孕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孕产妇90例,观察组孕产妇90例。对照组孕产妇在常规检测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临床路径护理,对比分析两组孕产妇治疗护理前后的各项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经监测护理后,观察组孕产妇的舒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孕产妇所需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孕产妇满意度(83.67%)显著高于对照组(40.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孕产妇在监测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以有效增强孕产妇的舒适度,提高孕产妇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 标签: 妊娠合并心脏病伴肺动脉高压 临床路径护理 舒适度 住院费用
  • 简介:目的:探讨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对缺血性心脏患者Q-T离散度(Q-Td)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患者分为阴性组24例,阳性组26例,平板试验阳性组25例.各组间于调搏或运动前后各时段的Q-Td分别作比较.结果:调搏阳性组负荷后Q-Td显著延长,与阴性组比较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调搏阳性与平板运动阳性组比较,负荷前后各时段Q-Td变化无显著的差异.结论: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与平板运动同样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Q-Td的检测.

  • 标签: 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 心肌缺血 Q-T离散度 Q-TD 临床资料
  • 简介:在大家的万般期待之中,《2010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以下简称(2010指南》)终于权威发布。新指南采用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组织了来自29个国家的356名专家经过为期36个月的时间.对2005年以来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筛选、分析和论证,对多个问题达成新的共识。最终形成了新的指南。

  • 标签: 美国心脏协会 心血管急救 心肺复苏 新指南 循证医学
  • 简介:目的:观察代偿性心脏增大大鼠心肌肥厚过程中各种炎症反应标记物的动态变化及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的影响.方法:随机将大鼠分空白组、模型组、治疗组(第16周开始用rofecoxib),其中模型组和治疗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致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模型.在第7、12、20周检测左室质量指数(LVMI)和炎症标志物TNF-α、IL-6、IL-10、TGF-β、CRP及UA水平.结果:模型组TNF-α、IL-10升高(P<0.05),治疗组均下降(分别P<0.05、P<0.01).治疗组TGF-β明显降低(P<0.01).结论:炎症参与了压力负荷性心肌肥厚过程.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可能有抗细胞因子的作用.

  • 标签: 压力负荷 心肌肥厚 特异性环氧化酶-2抑制剂 细胞因子 特异性COX-2抑制剂 大鼠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