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5 个结果
  • 简介:<正>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冬在汉中石门镌刻的《汉司隶校尉君(孟文)石门颂》(下简称《孟文石门颂》),是研究川陕间秦岭通道历史发展的一项重要依据,川陕之间穿过秦岭的通道虽然在历史时期曾有一定变化,但总的来说变化不是很大,基本上一直是散关道(又称陈仓道、故道、嘉陵道)、褒斜道、(氵党)骆道

  • 标签: 开通时间 文石 褒斜道 司隶校尉 历史时期 历史发展
  • 简介:河北容城继盛忧国忧民,嫉恶如仇,忠肝义胆,浩气塞天地,精忠贯日月,是为读书人之楷模。河北博物院度藏有常州恽氏《继盛传》册,从未付梓,不见著录。文章刊发了全文,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考略。

  • 标签: 杨继盛 恽绍芳 恽日初 恽宝惠 考略
  • 简介:军与王秋彬的《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一书,是国内学界有关中朝关系史的一部具有鲜明特色的新作。该书充分发挥两位著者的学术专长,实现了多学科科际综合考察,从国际关系体系演变角度出发将中朝关系划分为3个时期,并且通过广泛征引先行研究与广泛借鉴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与见解。书中亦有文献参照范围不够充分、个别论断有失妥当,以及其他细节方面的一些失误,然而瑕不掩玉,仍为一部佳作。

  • 标签: 中朝关系史 《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史论》 多学科科际综合研究 学术批评
  • 简介:张广达先生《海舶来天方,丝路通大食——中国与阿拉伯世界的历史联系的回顾》对於唐朝与大食关系史做了扼要的阐述。他在文章中特别指出,公元750年,阿卜勒.阿拔斯(Abel’l‘Abbas,750-754年,唐史称“阿蒲.罗拔”)减乌玛亚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即唐代史籍所称之“黑衣大食”。

  • 标签: 关系史 大食 唐朝 阿拔斯王朝 元初 阿拉伯世界
  • 简介:萨满是萨满祭祀文化传承与研究的关键要素,萨满在萨满祭祀文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关乎人们对萨满祭祀文化思想内涵的解读,关乎原生态萨满祭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关乎萨满祭祀文化的抢救与深入挖掘。

  • 标签: 萨满 祭祀文化
  • 简介:梅花拳作为中国传统武术的重要拳种之一,过去曾广泛流行于河北、山东、河南等一带的乡村。清末义和团运动期间,梅花拳一度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力量和主力军。在河北省广宗县北庄,梅花拳属于名副其实的"庄稼拳"。近百年来,当地村民不仅注重和热衷于梅花拳的文场、武场修炼,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也借助乡村梅花拳独特的组织管理和运作机制,使其在推行基层村落社区的公益观念、净化社区道德秩序、维持地方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 标签: 梅花拳 北杨庄 文场 公益
  • 简介:新见整理本复编辑《祭礼》为杨氏《仪礼》学提供新见材料。分析其与黄轹、己之《仪礼图》及此新见文献之章句论,乃考见其礼学之发展,而将其定位于朱子礼学思想之一环。

  • 标签: 杨复 仪礼经传通解续卷祭礼 章句 朱子礼学
  • 简介:公骥教授在研究生培养的长期实践中,形成自己系统的理念和路数,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他立足于学术前沿对研究生进行方向导引,在形象思维、性本能等问题上及时作出了正确有力的回应,使学术研究沿着健康的轨道前行。他采用广博与专精兼顾的方式训练研究生,使他们的学术研究由约入博,又由博返约,并且以约驭博,以博济约。他把知识、能力、方法的综合提升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目标,重视知识的积累和运用,对研究方法作深刻的历史反思,在能力培养方面特别强调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 标签: 杨公骥 研究生培养 理路
  • 简介:近几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致力于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使得许多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得以存留,为保护民族文化的基因做出巨大贡献。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蓝藻面前,“文化身份”的确认才是与文化蓝藻相抗衡的最好手段。

  • 标签: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 党组书记 文化遗产 记忆 保护工作 经济全球化
  • 简介:歌楼舞榭也罢,金戈铁马也罢,只剩几处遗迹在夕阳残照里;雅士俗子也罢,英雄懦夫也罢,唯余几杯黄土任凭后人唏嘘。清明上河的胜景,横扫欧亚的雄风,公元10-14世纪的往事早已消失在历史的尘烟中,这个时代的文学却以独特的姿态为当下的我们呈现着鲜活的宋、辽、金、回鹘、大理和元。一篇篇文学作品留存了真实的古人的性情和音容,而透过文学在多维的时空中壮阔延绵的历史,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千年以来泪泪流动的文化血脉。

  • 标签: 中国古典文学 生命体验 先生 杨义 14世纪 文学作品
  • 简介:仁敬,是我在报社当编辑时,经挚友介绍而认识的。先生应邀在我主编的《文化》版上撰稿,两周一篇,内容多是欧美风情,文笔优美,很受欢迎。我们来往多了起来,教授给人的感觉平易近人,襟怀坦白,他的人格魅力,也渐渐为我所认识。

  • 标签:
  • 简介:近代以来中国西部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变革离不开各界文化精英们的共同努力,处于汉藏蒙文化交界地带的青海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的极速规整时期表现出了与其历史心性相一致的状况。在文化自觉的时代氛围下,质夫及与他关涉的文化精英们在青海建省、稳固边疆、藏汉翻译、藏汉佛教文化交流、民族教育发展、藏学研究、开发青海等方面开创了一整套具有民国特色的文化传统。上述具体的文化实践显现了个体行动与现代民族国家建构的关联性,以质夫为代表的本土知识精英及外省籍文化名士们将家学渊源成功转换为文化资本和社会财富,使人文渐起的近代青海步入了现代社会发展序列。

  • 标签: 文化实践 杨质夫 汉藏蒙交界地带 青海
  • 简介:《烟台条约》与北海通商口岸今昔──北海市委书记、市长基常访谈录△本刊记者杜朝由1996年3月18日,我按预约从南宁赴北海,专程采访了广西区党委副书记、北海市委书记、市长基常同志。我和市长相认识已有十年多了,1985年夏天,基常同志在柳州市任市...

  • 标签: 《烟台条约》 北海市 通商口岸 北海港 市委书记 乡镇企业
  • 简介:茂公铜灯是1996年4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会宁县城北莲花山下清理发掘的一座砖室墓中出土、1997年10月由会宁县博物馆移交白银市群艺馆收藏的一件文物。本文根据新获铜灯铭文资料,重新推定茂公死于皇统五年(1145)正(戊寅)月初二(戊申)日,修正铜灯的制作年代为金皇统六年(1146)。同时,就铜灯铭文所记的茂公出生时间进行了分析,认为铭文中"丁巳相乙亥月丁卯日"(即熙宁十年十月丁卯日)是不正确的,可能为宋熙宁七(甲寅)年(1074)十(乙亥)月初三(丁卯)日或熙宁十(丁巳)年十一(壬子)月二十(丁卯)日。由此,可以进一步推知茂公墓构筑始于金皇统五年(1145),完工于皇统六年(1146),是陇右地区具有准确构筑年代的一座金代早期墓葬,对研究陇右宋金时期葬制葬俗的演变,尤其是探索北宋与金交替之际包括今会宁县在内的祖厉河流域文化面貌的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杨茂公 铜灯 祖厉河流域 金代墓葬
  • 简介:万娟女士作为韩民族起源与中国楚文化关系研究的代表学者,认为韩国之所以会存在与中国汉江流域及附近区域有众多相似乃至相同之处的文化地理现象,是缘自韩国文化与中国楚文化存在着极为深厚的历史渊源关系。但仔细考察《朝鲜世宗实录·地理志》等韩国相关重要历史地理文献后可知,该文化地理现象其实只应是韩国古代深受中国文化影响、因慕华而照搬移植中国地名的结果,并不存在与所谓罗、卢等楚国遗民迁徙到朝鲜半岛的推论相关的血缘关系,而其关于中韩相关历史地理的论述多是明显的谬误及误导,只为支撑其推论,虚张声势,应深以为戒。

  • 标签: 《朝鲜世宗实录·地理志》 韩国汉江 相关地名 得名 慕华 照搬移植
  • 简介:“审父”情结是西方文学中的一个经典母题,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审父”叙事也是屡见不鲜。但是作为传记而言,“审父”是—个并不多见的现象,“审母”则更为罕见。季承的《我和父亲季羡林》采用“父与子”的模式展开叙事,为读者呈现了国学大师季羡林的另一面。老鬼的《我的母亲沫》则站在更加另类的“母与子”视角,真诚地对母亲沫进行剖析。两部传记具有一些共同特征:都从亲情的泯灭、母性或父性的淡薄、父母的婚姻悲剧等方面为我们展现了季羡林和沫的真实家庭生活。但是两位作者的创作目的、叙事风格、对父母的理解等方面各具特点,其中暗合了作家不同的成长经历以及相异的个性特征。“审母”相对于“审父”而言,无疑是对当代作家传记在真实性以及叙事伦理等方面更进一步的发展。

  • 标签: 审父 审母 真实性 传记冲突 叙事伦理
  • 简介:2010年7月14日,北京,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小组会上,一位神情谦和、话语自信的中年教师正在激动地发言:“改革开放30年,行知小学从一所村小,发展成为全国青少年校外活动示范基地,国家汉语国际推广基地,这说明小学校可以办大教育,小学校可以做大文化,小学校可以干大事业,乡村教师也能迈向教育家之路,乡村教育大有可为!”话音未落,赞许的掌声立即响起,人们都向他投去了敬佩的目光。

  • 标签: 小学校长 杨瑞清 浦口区 南京市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改革开放30年
  • 简介:明末清初的粤东北地区,先是发生地区性的动乱,后为全国性的王朝更替之乱,社会动荡不安。崇祯元年(1628),镇平县发生苏峻等“五总之变”,引起粤东地方社会动荡,一直延至明末。明亡后,粤东土豪竞起,先后有江龙、刘良机、吴六奇等占据程乡、大埔。至顺治八年,始归人清朝版图。但至顺治十年,又经历郝尚久反清复明之变。而在沿海,郑成功的南明势力与清兵在潮州地区进行了长达9年的拉锯战,直至康熙元年(1662)据守南澳的郑军将领陈豹向清朝投降。康熙十二年又卷入“三藩之乱”,潮州再次成为主战场之一。直至康熙十六年,刘进忠投降清朝。康熙十九年清兵攻克达濠寨,丘辉逃往台湾。从此,清王朝对潮州的统治终于得以稳固下来。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政府统一台湾,同年开海禁。至此,粤东地方近60年的地方动乱局面,终于结束,地方社会秩序渐趋稳定。

  • 标签: 东北地区 乡村社会 动乱 明清之际 大埔县 潮州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