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中老年人各腰椎体脂肪含量(fat fraction,FF)、R2*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通过MRI脂肪定量技术测量40例中老年人(男女各20例)共200个腰椎体的FF、R2*值,通过定量CT (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量腰椎各椎体BMD,采用SNK检验比较不同性别腰椎各椎体BMD、FF和R2*值,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间腰椎BMD、FF和R2*值。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性别腰椎各椎体FF、R2*值与BMD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中老年人L1-L5各椎体间BMD、R2*比较,差异均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各椎体间F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女性中老年人L4FF、L5FF均大于L1FF,男性L4FF大于L2FF。男、女两组腰椎体BMD、FF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R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男性腰椎体R2*大于女性。不同性别中老年人腰椎BMD与FF值均呈负相关(rs男=-0.76,rs女=-0.77,P均<0.05),与R2*值均呈正相关(rs男=0.56,rs女=0.45,P均<0.05)。结论中老年人腰椎体BMD与FF、R2*值有一定相关性,且中老年女性R2*小于男性,同时中老年人下腰椎FF值较上腰椎高。
简介:摘要传统SPECT受限于设备性能及重建算法,不能进行定量分析。随着SPECT设备的进步、SPECT/CT的出现及重建算法的进步,SPECT可以像PET一样进行定量研究。目前研究的热点主要为运用定量SPECT技术进行临床诊断以及指导和评估放射性核素治疗。该文主要综述了SPECT定量技术的发展、SPECT定量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核素治疗方面的研究现状及目前该技术的局限性和优势。
简介:目的测试正常人各年龄段之姿势图,并比较正常人与眩晕者姿势图的各参数。方法采用日本Anima公司G5500型静态平衡仪对164名正常人及167名眩晕病人进行重心动摇测试。受试者直立于平衡台上,足底中心与平台之基准点一致,睁闭眼各测60S,计算机绘制人体重心移动的图形,重心移动的外周面积、轨迹长度、XY轴偏离基准点的距离;重心摇动波谱的谱质量分析。结果(1)睁闭眼立于平台60S的各参数中,以重心移动的外周面积及轨迹长度的变量能最精确地代表平衡功能.20~49岁正常人较20岁以下、50岁以上者重心移动的外周面积小、轨迹短,有统计学差异;(2)正常人重心在矢状面(Y轴)位移,大于冠状面(X轴)位移,且有统计学差异;(3)重心动摇的频谱分析,正常人与病人谱质量集中于0.2~1.9Hz的中频段,约占54~62%;其次是0.02~0.19Hz的低频约占24~30%;2~10Hz的高频段只点12~16%;(4)正常人睁闭眼轨迹长度比值均在1.32以下,末梢与中枢眩晕病人之比值分别为1.49及1.5,与正常人有统计学差异,说明眩晕者维持平衡更多依赖于视觉代偿。结论姿势图测定是无创性、定量检查方法,可以判断前庭功能状态,是继眼震电图以后,了解前庭系统功能的另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