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通过比较自桡动脉测压管分段取血与股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结果,寻求自桡动脉测压管取血的最佳方法,在避免直接自动脉取血所造成的不良反应的同时,减少血液丢失.方法26例体外循环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自桡动脉测压管弃去2.7ml的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取3份血样,每份1ml,依次为A、B、C组,为实验组.同时,自股动脉取1ml血样,为D组,做对照组.观察指标为血气分析的10项测定值.结果(1)A组与D组比较,PO2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血Ca2+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2)B组与D组比较,血Ca2+值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3)C组与D组比较,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抽弃4.7ml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后留取血样与直接穿刺股动脉采血的血气分析的10项指标相同,如不需监测血Ca2+值,抽弃3.7ml肝素盐水和稀释血即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地区与平原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C反应蛋白(CRP)指标的差异,分析高原地区COPD患者血小板活化功能与动脉血气指标、CRP、肺动脉收缩压(PASP)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高原地区(青海大学附属医院)的COPD患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各30例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时期平原地区(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OPD患者、COPD合并PH患者各3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4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MPV、PDW、PaO2、SaO2、PaCO2、PASP、CRP水平,并分析MPV、PDW与动脉血气指标、CRP、PASP的相关性。结果无论高原组还是平原组,均有COPD合并PH组的血小板、PaO2、SaO2较COPD组降低,MPV、PDW、PaCO2、CRP、PASP较COPD组升高(P值均<0.05)。无论COPD组还是COPD合并PH组,均有高原组的血小板计数、PaO2、SaO2、PaCO2低于平原组,MPV、PDW、CRP、PASP高于平原组(P值均<0.05)。高原COPD组及高原COPD合并PH组中,均有MPV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CRP、PASP呈正相关(P值均<0.05);PDW与PaO2呈负相关,与PaCO2、CRP、PASP均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高原地区COPD患者及COPD合并PH患者血小板活化及炎症反应较平原地区更严重,且血小板活化参与了COPD呼吸衰竭的发生、发展,并促进系统炎症反应以及PH的形成。
简介:摘要回顾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神经外科2014年5月至2021年1月应用Willis覆膜支架(WCS)系统治疗27例床突旁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其中17例(63.0%)单纯应用WCS,10例(37.0%)辅助弹簧圈栓塞。随访期间2例发生术后内漏(7%),其中1例(Ⅰ型内漏)自愈,另1例(Ⅲ型内漏)再次置入WCS治愈,其余患者无动脉瘤复发,载瘤动脉通畅、无支架移位及内狭窄。改良mRS评分良好率92.6%(25/27)。应用WCS治疗床突旁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术后床旁拔管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护理措施,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近2年来240台下肢动脉介入手术并发血管迷走神经反射6例的原因与护理经过。结果本组6例均抢救成功。结论在下肢动脉介入手术后,观察及时、护理到位、抢救及时,可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危险性,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在新生儿肺炎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2例新生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例数均为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吸氧及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气及炎性因子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的PaCO2显著降低,PaO2水平明显升高,TNF-α、IL-6指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新生儿肺炎患儿采取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可显著改善患儿动脉血气、降低其炎性反应,对提高临床疗效有积极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产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对产科病房进行观察和调查,收集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数据,以及出院后随访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产科病房,患者和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均给予高度评价,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护士在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下的工作效率得到提高,有效缩短了护理时间。在出院后随访中,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得到有效维护,再次强化了母婴床旁护理模式的优势。结论: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可以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维护产妇和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值得在更多的产科病房中推广和应用。同时,护理人员也应不断优化和完善母婴床旁护理模式,使其更加适应不同产科病房的实际情况。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分析产科护理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 方法: 2019.4-2020.4 ,本院产科收治产妇(单胎头位、初产妇) 116 例,遵照双色球分组法将产妇分为两组,分别实施产科基础护理(对照组, n=58 例)、母婴床旁护理(实验组, n=58 例),在两组产妇出院当天评估产妇的护理技能掌握情况与护理满意度。 结果: 实验组的护理技能(母乳喂养、新生儿喂养、脐部护理、臀部护理)掌握评分高于对照组 ( P<0.05 )。 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 高于对照组 ( P<0.05 )。 结论: 在产科护理中实施母婴床旁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技能掌握程度,可有效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产妇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20例产妇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术后护理,作为对照组,20例产妇采用母婴床旁护理方式进行护理,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产妇护理前后的抑郁、焦虑情况、新生儿护理技能及知识掌握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评分为30.47±4.13分,对照组为21.22±3.79分,P<0.05;观察组产妇新生儿护理技能评分为16.48±1.71分,对照组为10.84±1.09分,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SDS评分15.03±2.81分,对照组为29.42±3.97分,P<0.05;护理后观察组产妇SAS评分30.82±4.11分,对照组为39.13±4.64分,P<0.05;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率100.00%,对照组为85.00%,P<0.05。结论母婴床旁护理可有效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和护理技能,对于改善产妇产后的抑郁、焦虑情绪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