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中应用DR、CT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院内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中选取研究,共计40例,均采取DR、CT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准确率、淋巴结肿大、气管病变、支气管病变检出率。结果:CT检查诊断准确率(结节≤6mm、结节>6mm)相比DR检查诊断准确率(结节≤6mm、结节>6mm)更高,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CT检查气管病变、支气管病变检出率明显优于DR检查,具备明显对比差异性(P<0.05),淋巴结肿大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诊断过程中采取CT检查效果相比DR检查更好,能够提升整体诊断准确率。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单发肺结核空洞与癌性空洞诊断中行CT诊断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选取主要为单发肺结核空洞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癌性空洞患28例(作为观察组),试验起始于2021年1月内,终止于2023年10月内,对各个患者进行CT诊断,比对诊断结果。结果:两组相比,对照组空洞面积更小、空洞厚度更薄、上叶尖后端与下叶背段空洞分布率更高、毛刺征率更低、分叶征率更低、气液平面征率更低、偏心空洞征率更低(P<0.05)。结论:通过CT诊断能够发现单发肺结核空洞与癌性空洞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癌性空洞患者的空洞面积及厚度出现明显增加变化,且表现为毛刺征、分叶征、气液平面征、偏心空洞征。在进行鉴别诊断时,可对CT检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为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结核快速检测技术对于肺结核的早期诊断效果。方法:选取了 2018年 5月至 2019年 5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 90例肺结核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 90例同期到我院就诊治疗的患有肺部疾病但非肺结核的患者设为对照组。评估对比 2组患者在使用夹层杯法、痰涂片、痰快速培养法后结核分枝杆菌检出的总阳性率。结果:在检验后,观察组使用三类检验方法痰液中结核分枝杆菌检出总的阳性率对比健康组更高,上述数据经统计学比对后结果提示具有明显差距( P<0.05)。结论:对肺结核患者的早期诊断中采用夹层杯法、痰涂片、痰快速培养法等肺结核快速检测技术的阳性率非常高,值得推广应用 。
简介: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结核快速检测技术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效果。通过收集2023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的80例肺结核疑似病例,我们采用了快速检测技术进行诊断,并对诊断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快速检测技术在肺结核早期诊断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能够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与传统的诊断方法相比,快速检测技术具有操作简便、结果快速、准确性高等优势。然而,该技术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受样本质量、操作技术等因素影响。因此,在应用快速检测技术进行肺结核早期诊断时,需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本研究为肺结核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对于提高肺结核的早期诊断率和控制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儿童肺结核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往往同时合并肺外结核,病原学诊断困难。我国儿童结核病存在诊断和报告不足问题,缺乏儿童肺结核诊断的最新指南和共识。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国儿童肺结核的诊断和管理,由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儿童结核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结核病学专业委员会、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牵头,在参考国外儿童结核病诊断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儿童肺结核的诊断进展和临床经验,组织国内专家编写了本共识。该共识重点介绍了儿童肺结核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分类、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等相关检查、诊断及鉴别诊断标准和流程,旨在提高儿科医师和结核病诊疗人员对儿童肺结核的认识,规范儿童肺结核的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表现及其肺内占位CT特征。方法将2016年1月到2018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间段,从该时间段内分别选择4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40例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纳入对照组和观察组范畴;均对患者实施临床表现的观察及其肺内占位CT特征的观察,并对比两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肺部肿块的平均体积为(88.32±2.13)cm2,显著大于对照组的(6.98±0.34)cm2,且观察组患者的肺内占位CT特征和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表现和单纯肺结核患者无显著差异,但是合并症患者的肺内占位CT特征相对显著,临床可用于鉴别诊断。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膜结核的CT表现对比分析及其鉴别诊断思路构建。方法本文在我院所收腹膜炎患者中随机挑选出66例患者,时间选取为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回顾性分析66例腹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最终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按照疾病类型分为结核性腹膜炎组和癌性腹膜炎组。两组患者均进行CT检查,比较两组CT特征。整理两组数据,比较两组CT表现,分析CT对腹膜结核的诊断价值。结果CT检查后,两组均表现为小网膜囊积液和小肠壁增厚,二者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核性腹膜炎组的腹膜表现为均匀光滑增厚,少量腹水,强化明显,这与癌性腹膜炎组有显著差异(P<0.05),癌性腹膜炎组腹膜呈现不规则宽带、呈结节状增厚,且会出现大量腹水;病理结果显示,66例腹膜炎患者中,36例结核性腹膜炎,30例癌性腹膜炎,CT诊断的准确率为92.42%(61/66),敏感性为100%(36/36),特异性为90.00%(27/30)。结论CT可明显对结核性腹膜炎患者进行鉴别和诊断,准确将癌性腹膜炎患者区分出来,准确诊出腹膜结核患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孤立薄壁空腔型肺癌采用CT检查的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将自2010年3月至2015年12月间在我院行CT检查的10例孤立薄壁空腔型肺癌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采用GE双排CT进行检查诊断的结果。结果10例患者中7例囊腔壁厚度不均,5例明显可见壁结节,4例囊腔内壁不规则;6例病灶边缘可见短毛刺征,3例病灶边缘出现分叶征;5例病灶部位出现临近胸膜牵拉、凹陷、增厚等情况,3例为纵隔淋巴结转移及出现胸腔积液情况,1例伴有胸腔积液。结论孤立薄壁空腔型肺癌采用CT检查在结果中显示为有一定的特异性,如囊壁厚度出现不均、短毛刺征、形成壁结竹、胸膜改变及囊内壁不光滑等。体会在对肺部疾病患者进行CT检查时应仔细观察分析,对出现的特异性应加以重视,以免误诊而延误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纵膈型肺癌疾病采取CT和MRI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从2020年2月-2022年2月在某院及本院接受就诊的纵膈型肺癌病人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76例纵膈型肺癌病人全部接受CT和MRI影像学检查,对于两种不同检查措施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进行对比与总结。结果:76例病人中属于周围型肺癌病人25例,属于中央型肺癌病人51例;根据病理类型对76例病人进行划分包含鳞癌病人50例,属于腺癌病人10例,属于小细胞癌病人16例;依照发病位置的不同发现76例病人中病变部位处在右肺下叶20例,处于左肺上叶病人20例,处于右肺上叶病人25例,处于左肺下叶病人11例;76例纵膈型肺癌病人接受不同影像学检查措施发现,CT检查可以显示不规则肿块边缘,表现为毛刺状,纵膈的淋巴结出现肿大,接受MRI检查所获结果全部包含CT结果,发现肿块对病人的胸椎、胸壁以及胸膜造成侵入,两种检查措施的灵敏度全部为100%,对比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为纵膈型肺癌病人提供CT和MRI检查具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同时两种检查措施存在非常高的灵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