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产科在2014年7月-2015年8月期间所收治的50例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作为研究组,另随机选取同期50例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产妇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以及产妇和新生儿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产妇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包括成功率、分娩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产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产妇分娩后的出血量、先兆子宫破裂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与对照组产妇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比较高的安全性,能够有效的降低剖宫产率,在临床上具有较广阔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性剖宫产瘢痕妊娠的诊断与治疗方式。方法:以2017年1月至2018年10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5例持续性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作为调查对象,为其实施临床诊断与治疗,对结果与治疗的效果进行记录。结果:根据患者的综合诊断结果实施疾病分型,其中Ⅰ型5例,Ⅱ型6例,Ⅲ型4例。结合其分型标准实施针对性治疗,术后3w患者HCG水平均恢复到正常状态,未见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7.14±5.02)d。结论:早期诊断持续性剖宫产瘢痕妊娠,有助于根据患者症状特点予以治疗,避免患者病情的发展,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560nm强脉冲光联合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bFGF)凝胶治疗痤疮瘢痕的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我院皮肤科治疗的94例痤疮瘢痕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采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560nm强脉冲光。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满意度。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患者治疗满意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痤疮瘢痕患者给予560nm强脉冲光联合rb-bFGF凝胶治疗,可在提高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重度痤疮治疗过程中,使用全程护理联合改良痤疮清除术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02年9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中重度痤疮治疗患者中的8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干预方式不同将入组患者平均分组,对照组行常规粉刺针清除术,观察组患者则通过全程护理+改良痤疮清除术方式进行干预。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5.24%(40/42),高于对照组的80.95%(34/42),组间差异显著(P<0.05, =4.086)。结论:使用全程护理+改良痤疮清除术的方式对中重度痤疮患者进行干预,可以使其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红蓝光治疗仪、痤疮面部清除术治疗面部痤疮的价值。方法:研究重点纳入2021年1月-2021年8月,医院皮肤科收治的76例面部痤疮患者为例,利用计算机分组分为,A组(38例),B组(38例)。A组采用单一红蓝光治疗仪治疗,B组先使用痤疮面部清除术进行治疗,而后与A组治疗方法保持一致。观察A,B组疗效,皮损消失,复发情况。结果:B组总有效率92.11%高于A组总有效率71.05%(x2=5.604,P=0.018
简介:摘要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结局,了解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风险及并发症,降低剖宫产率。方法2013-06-2014-0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280例瘢痕子宫妊娠分娩(实验组)及其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期随机抽取280例非瘢痕子宫妊娠分娩(对照组)及其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瘢痕子宫妊娠的分娩方式以剖宫产为主,且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而胎儿窘迫、产程进展异常、脐带绕颈对照组高于实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再次剖宫产术中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不全子宫破裂、盆腔黏连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子宫破裂率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后分娩风险明显高于非瘢痕子宫组。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瘢痕子宫选择阴道分娩为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2月-2016年1月在我院分娩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产妇277例,按照是否阴道分娩分成阴道分娩组及再次剖宫产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后母婴结局。结果277例孕产妇中行阴道试产者135例(48.74%),试产成功118例(87.41%),再次剖宫产159例(57.40%);阴道分娩组产妇分娩24h内出血量(348.35104.30)ml、新生儿体重(3070.18206.95)g,显著低于再次剖宫产组的(3296.89302.46)ml、(3297.31302.44)g(<0.05);阴道分娩组及再次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褥病率差异不大(˃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时若满足阴道分娩征象,可允许其进行阴道试产,而且安全性较好。
简介:摘要滤泡性淋巴瘤(FL)是成熟B淋巴细胞恶性增殖形成的淋巴瘤类型,其生物学行为和治疗具有很强的异质性。10%~15%患者可以等待观察,无需治疗;10%~20%的患者发生早期进展,整体生存时间明显缩短;30%~40%的患者可能发生组织学转化,需要强化治疗;迄今为止,大多数FL患者仍然不可治愈。FL的治疗应充分考虑患者耐受情况、肿瘤负荷及复发风险而采取个体化治疗,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为主要考量。本文主要总结了近年关于新型CD20单抗、PI3K抑制剂、EZH2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CD19 CAR-T治疗等新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为临床选择药物提供了循证医学证据。
简介:摘要胰腺实性--假乳头瘤(SPTP)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胰腺肿瘤,既往曾被不同的称为胰腺实性囊性肿瘤、实性—乳头状上皮肿瘤或乳头状囊性肿瘤,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其统一命名为“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在这之后,国内外学者对该肿瘤的认识不断深入,并进一步描述了该肿瘤存在的恶性潜能,2004年WHO在肿瘤组织学分类中最终将该肿瘤命名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并定义为形态比较一致的细胞形成假乳头结构和实性巢状的上皮性肿瘤,常有出血及囊性变。SPTP的发病率较低,约占所有胰腺肿瘤的0.13-2.7%。由于SPTP无特异性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影像学及病理学特征不甚明显和肿瘤生物学性质认识上的差异,临床上容易误诊误治。本文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的19例SPTP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总结SPTP的临床特点,提高SPTP的术前诊断。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点及CT特点,提高SPTP的术前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