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患者血压、排尿的管理,以减少心血管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对 1例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术后的患者,通过充分作好预见性准备,及时发现术前、术中、术后患者血压的变化,把握给药时机,有效预防和控制心血管并发症;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及术前床上排尿功能训练,术后及时发现患者有无排尿困难,避免因排尿困难引起患者术后血压升高,导致高灌注。结果:通过良好的管理措施,因发现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后恢复正常,患者顺利完成介入治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对病人损伤小,痛苦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加强椎动脉狭窄合并肾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血压的管理及术后排尿的管理,是保证患者安全的有力措施,对手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椎动脉 肾动脉 支架置入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动脉闭塞症患者94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动脉支架成形治疗,观察组给予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踝肱指数改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1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踝肱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踝肱指数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动脉支架成形联合动脉置管溶栓治疗下肢动脉闭塞症创伤小,疗效好,症状改善显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下肢动脉闭塞症 动脉置管溶栓 动脉支架成形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CT血管造影(CTA)三维重建颈内动脉(ICA)虹吸部及眼动脉(OA)模型,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ICA虹吸部和OA的形态特征。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NAION患者26例31只眼(NAION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1例13只眼,女性15例18只眼;年龄(67.52±6.30)岁。以未发病的对侧眼19例19只眼作为对侧眼组。其中,男性9例9只眼,女性10例10只眼;年龄(65.95±5.66)岁。选取同期年龄、性别匹配的眼底检查正常者26名26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受检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底照相及CTA检查。将CT扫描获得数据进行三维模型重建,将ICA虹吸部解剖形态分为U型、V型、C型、S型;测量ICA虹吸部直径和OA起始处直径。3组受检眼之间ICA虹吸部直径及OA起始处直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ICA虹吸部解剖形态U型和V型占比采用χ2检验。结果NAION组、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OA起始处直径分别为(1.17±0.20)、(1.34±0.17)、(1.39±0.15)mm,3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25,P<0.05 );对侧眼组与正常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0)。NAION组ICA虹吸部解剖形态U型、V型分别为20 (64.52%)、8 (25.81%)只眼,S型+C型3只眼(9.67%);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ICA虹吸部形态也以U型、V型多见,S型、C型少见。NAION组、对侧眼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ICA虹吸部直径分别为(3.50±0.69)、(3.22±0.59)、(3.55±0.54)mm,3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860,P=0.163)。结论NAION患眼ICA虹吸部形态以U型及V型多见;OA起始处直径显著减小。

  • 标签: 视神经病变,缺血性 颈内动脉 眼动脉 模型重建 CT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累及颈内动脉(ICA)的颅底肿瘤血流重建术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9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累及ICA的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膜瘤6例,垂体腺瘤2例,恶性软骨肉瘤1例,鼻咽癌1例。根据肿瘤的起源部位、侵犯部位及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分别采用经Dolenc入路切除肿瘤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3例)、扩大中颅底入路切除肿瘤并联合FukushimaⅠ型搭桥术(3例)、扩大中颅底入路切除肿瘤并联合Fukushima Ⅲ型搭桥术(2例)、Dolenc入路或扩大中颅底入路肿瘤切除并联合原位血管直接吻合术(2例)。术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吻合血管的通畅情况、肿瘤切除程度、有无脑缺血及肿瘤有无复发等。结果10例患者术中荧光造影均显示吻合血管通畅,术后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复查证实吻合血管通畅,2例因术后昏迷未行DSA或CTA检查。肿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1例ICA破裂出血的鼻咽癌患者仅行血管搭桥术,未行肿瘤切除术。术后1例发生脑缺血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好转;2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及面瘫,于3个月后恢复;1例累及两侧海绵窦斜坡的脑膜瘤患者一期行血管重建联合肿瘤切除术后恢复顺利,但因二期对侧肿瘤切除术后昏迷,自动出院;1例术后15 d因呼吸衰竭死亡。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26个月,末次随访显示,患者均未出现新发脑缺血,其中6例行DSA或CTA复查,显示5例吻合血管通畅,1例吻合血管部分狭窄。1例恶性软骨肉瘤术后5个月复发,1例脊索型脑膜瘤术后1年复发,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累及ICA的颅底肿瘤,根据脑血流代偿情况、肿瘤位置及ICA受累程度选择不同的血流重建术,可以降低术中出血及术后脑缺血的发生率,同时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

  • 标签: 颅底肿瘤 颈内动脉 脑血管重建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累及颈内动脉(ICA)的颅底肿瘤血流重建术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20年9月天津市环湖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0例累及ICA的颅底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膜瘤6例,垂体腺瘤2例,恶性软骨肉瘤1例,鼻咽癌1例。根据肿瘤的起源部位、侵犯部位及侧支循环的代偿情况,分别采用经Dolenc入路切除肿瘤联合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3例)、扩大中颅底入路切除肿瘤并联合FukushimaⅠ型搭桥术(3例)、扩大中颅底入路切除肿瘤并联合Fukushima Ⅲ型搭桥术(2例)、Dolenc入路或扩大中颅底入路肿瘤切除并联合原位血管直接吻合术(2例)。术后行影像学检查评估吻合血管的通畅情况、肿瘤切除程度、有无脑缺血及肿瘤有无复发等。结果10例患者术中荧光造影均显示吻合血管通畅,术后8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CT血管成像(CTA)复查证实吻合血管通畅,2例因术后昏迷未行DSA或CTA检查。肿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1例,部分切除1例,1例ICA破裂出血的鼻咽癌患者仅行血管搭桥术,未行肿瘤切除术。术后1例发生脑缺血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好转;2例术后出现面部麻木及面瘫,于3个月后恢复;1例累及两侧海绵窦斜坡的脑膜瘤患者一期行血管重建联合肿瘤切除术后恢复顺利,但因二期对侧肿瘤切除术后昏迷,自动出院;1例术后15 d因呼吸衰竭死亡。9例患者的随访时间为4~26个月,末次随访显示,患者均未出现新发脑缺血,其中6例行DSA或CTA复查,显示5例吻合血管通畅,1例吻合血管部分狭窄。1例恶性软骨肉瘤术后5个月复发,1例脊索型脑膜瘤术后1年复发,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对于累及ICA的颅底肿瘤,根据脑血流代偿情况、肿瘤位置及ICA受累程度选择不同的血流重建术,可以降低术中出血及术后脑缺血的发生率,同时提高肿瘤的切除程度。

  • 标签: 颅底肿瘤 颈内动脉 脑血管重建术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侧颅底肿瘤切除术中对颈内动脉的处理方法和结局,探讨术前根据影像学检查明确肿瘤与颈内动脉之间的关系对合理制定手术方案的参考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21年5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侧颅底肿瘤切除术(累及颈内动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术前检查、诊断、手术经过及随访情况等。共41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女性24例(58.5%),男性17例(41.5%),平均年龄47.9岁。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将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关系分为毗邻、压迫、侵袭和源发于颈内动脉动脉瘤,分别观察术中肿瘤与颈内动脉的关系及对颈内动脉的处理方法和结局。结果32例(78.0%,32/41)颈内动脉得到保留,9例(22.0%,9/41)颈内动脉进行了重建。27例(65.9%,27/41)在影像学上与颈内动脉呈毗邻关系的肿瘤均成功自血管表面分离;11例(26.8%,11/41)压迫颈内动脉的肿瘤中,5例成功自血管表面分离,另外6例无法自血管表面分离而行血管重建;1例(2.4%,1/41)侵袭颈内动脉的肿瘤及2例(4.9%,2/41)颈内动脉瘤进行了血管重建。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26.1±2.9)月,除1例腺样囊性癌患者术后1年发生脑转移,其余病例均无复发。结论术前影像学提示与颈内动脉呈毗邻关系的侧颅底肿瘤,通常可与颈内动脉分离;压迫颈内动脉的肿瘤术前应做好血管重建的准备,术中首先尝试分离,分离失败则进行血管重建;侵袭颈内动脉管壁的肿瘤及源发于颈内动脉动脉瘤,在术中可直接将肿瘤与受累段颈内动脉一同切除并进行血管重建。术前根据影像学结果明确肿瘤与颈内动脉之间关系对合理制定手术方案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标签: 侧颅底 肿瘤 颈内动脉 影像学 耳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估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形态变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由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颈内动脉狭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入院后3 d内应用彩色超声诊断仪进行超声检查,分析超声检查对不同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及不同斑块形态的检出率,并对超声检查和DSA检查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内动脉轻度狭窄检出率为78.95%,中度狭窄检出率为58.33%,重度狭窄检出率为68.00%,闭塞检出率为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内动脉低回声斑块检出率为90.00%,混合回声斑块检出率为87.50%,强回声斑块检出率为88.2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DSA检查在颈内动脉狭窄程度及斑块形态检测中的Kappa检验值分别为0.558、0.82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评估颈内动脉狭窄患者颈内动脉斑块形态变化有良好应用价值,对狭窄程度检出准确率相对较低。

  • 标签: 颈内动脉狭窄 超声 狭窄程度 斑块形态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应用HyperGlider球囊辅助金球囊栓塞颈内动脉海绵窦瘘的病例资料。HyperGlider球囊既可以有效辅助金球囊顺利进入颈内动脉侧壁成角小瘘口,又可保护颈内动脉通畅,同时可以有效防止解脱金球囊时发生移位造成瘘口残留。这两种经典的球囊结合使用,为颈内动脉海绵窦瘘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 标签: 动静脉瘘 栓塞,治疗性 可脱性球囊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丙泊酚颈内动脉注射对语言及记忆功能优势半球测试的影响,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颈内动脉注射丙泊酚进行Wada试验,根据所采用剂量不同分为10mg和7mg两组。对比两组不同剂量颈内动脉注射组的语言、记忆功能测试情况,计算注药后半球失活的持续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病程、全量表智商等相关数据,分析两不同剂量组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语言优势半球测试,28例患者完成了记忆优势半球的测试。两组在年龄、病程、全量表智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后左侧半球和右侧半球的失活时间,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记忆优势半球的测试成功率分别为56%和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均有发生Ⅰ、Ⅱ级的不良反应,但7mg组未出现Ⅲ级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丙泊酚7mg的剂量进行颈内动脉注射,可顺利完成语言优势半球的测试,提高记忆功能测试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剂量。

  • 标签: 丙泊酚 WADA试验 癫痫 语言优势 记忆优势
  • 简介:王某,男,38岁。某年5月10日15时20分许,醉酒后与人发生争吵,被人拉开后回家睡于床上,当晚22时许家人未叫醒,认为醉酒未在意,次日晨呼之不应,急送医院救治无效,于同年5月12日2时40分死亡。病历摘要李某于某年5月11日8时50分入院。入院时深度昏迷,血压22.7/14.1kPa(170/100mmHg),头颅无畸形,未及明显骨折征,下颌部青紫,肿胀,右侧瞳孔直径约6mm,光反应消失。左侧瞳孔直径约3mm,光反射迟钝,右膝部、腹股沟部皮下淤血,右侧肢体有不自主活动,左侧肢体无自主活动。头CT报告右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放射冠区、

  • 标签: 法医病理学 脑梗塞 损伤 疾病
  • 简介: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本院 2017年 2月 -2018年 2月实行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施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 9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 Logistic多因素对其进行逐步的分析。结果:分析表明再狭窄的发生和患者吸烟与否、是否患有糖尿病、在进行第二次的冠脉介入治疗之前 LDL-C的水平有关系,即正相关,与之相对应的危险度是 12.45、 11.45及 5.62,同时与支架是否为药物涂层成负相关,其危险度为 0.02。结论:糖尿病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后极其容易发生支架术后再狭窄的症状,为避免或减少该症状,可以使用药物支架。对 LDL-C的水平进行控制并戒烟是支架植入术后患者避免支架内再狭窄的关键性因素。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再狭窄; 危险因素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isk factors of stent restenosis after coronary stent implantation. Methods: 98 patients who underwent coronary angiography after coronary artery stent implanta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February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subjects and the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Logistic was used to analyze these factors step by step. Results: The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incidence of restenosis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moking, diabetes, LDL-C levels before the second coronary intervent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risk was 12.45, 11.45 and 5.62. The risk of restenosis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drug-eluting stents, with a risk of 0.02. Conclusion: Diabetic patients are extremely prone to restenosis after stenting after surgery. Drug-eluting stents can be used to avoid or reduce the symptoms. Controlling the level of LDL-C and quitting smoking are the key factors to avoid in-stent restenosis after stent implantation.

  • 标签:
  • 简介: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对颈部动脉夹层(CAD)进行诊断及随访检测,分析比较颈内动脉夹层(ICAD)与椎动脉夹层(VAD)狭窄程度、管腔再通的差异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经CDFI诊断并经高分辨率MRI和(或)CT血管成像证实的壁内血肿型CAD患者136例(160支夹层血管),并分为ICAD组(66例,75支)与VAD组(70例,85支),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危险因素、脑缺血症状及CDFI表现等;发病后3、6、12个月随访,对CAD患者进行CDFI复查,并比较两组患者病变血管管腔再通率的差异。结果ICAD组与VAD组患者平均年龄及高血压病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病变血管的病变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变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CAD组狭窄程度≥70%或闭塞血管较VAD组明显增多[分别为88.0%(66/75)、48.2%(41/85)]。136例患者中,随访结束时,共随访复查105例126支病变血管,其中ICAD58支,VAD68支。发病后3、6个月随访时,VAD组病变血管管腔完全再通率明显高于ICAD组[分别为46.6%(27/58)比21.7%(10/46),58.7%(37/63)比37.3%(19/5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891、5.201,P值分别为0.009、0.023);发病后12个月随访时,VAD组与ICAD组病变血管完全再通率[60.3%(41/68)比53.4%(31/58)]及不全再通血管中管腔残余狭窄程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599、0.297,均P>0.05)。结论ICAD与VAD在管腔狭窄程度及不同随访时间的管腔再通率等方面具有差异性,CDFI对CAD具有良好的检测及随访复查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颈内动脉夹层 椎动脉夹层 随访 管腔再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 CAS)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连续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重度(狭窄程度≥70%)颈动脉狭窄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CAS组和对照组。CAS组接受CAS联合最佳药物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最佳药物治疗。在治疗前以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评价患者认知功能。结果研究期间纳入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52例,CAS组37例,对照组15例。2组人口统计学和基线临床资料均无统计学差异。CAS组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CAS,无手术并发症。CAS组治疗6个月后MoCA评分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01),而对照组则不然。组间比较显示,CAS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MoC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6个月随访,CAS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7)。结论CAS可改善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短期认知功能。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支架 认知 神经心理学测验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主动脉夹层动脉支架植入术的术后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100例,将其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跟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后采取护理干预。结果两组护理后的VAS评分及切口出血量均明显低于护理前,观察组护理后VAS评分及切口出血量分别为1.6±1.0分、120.4±37.5ml,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0.00%,对照组48.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术后实施护理干预疗效较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少,且患者疼痛减轻,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 支架植入术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总结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8年6月共59例(75条肢体)ASO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均采取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治疗,其术后6、12、24、36及48个月的累积通畅率分别为94%、90%、85%、69%和60%。术后踝/肱指数(ABI)为0.3~1.2,平均为0.85±0.16,与术前(ABI0.1~0.67,平均为0.41±0.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好转为34.67%(26/75),显效为57.33%(43/75)。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15例(25.4%),均经治疗病情好转痊愈出院。结论髂动脉支架联合人工血管转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下肢ASO的方式,可以获得很好的临床效果和中期通畅率。

  • 标签: 髂动脉支架 人工血管转流术 动脉硬化闭塞症 累积通畅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的体会。方法收集2014年-2015年我院急性脑动脉闭塞患者,平均年龄、性别分别为58.6±16.3岁、男性43例,女性53例。分析(1)患者基本资料、DSA诊断结果。(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3)患者血管再通情况。结果(1)患者治疗时间窗为2~5小时,平均2.9±1.5小时,术前NIHSS评分12~14分,平均13.4±1.9分。临床表现为56例肢体乏力、42例感觉障碍、37例失语、39例口角歪斜、13例偏盲、11例复视等。(2)患者手术前后卒中NIHSS评分比较有差异(P<0.05)。(3)96例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成功患者90例,血管再通失败6例,血管再通率93.75%。结论支架取栓结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脑动脉闭塞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支架取栓 动脉内溶栓 急性脑动脉闭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腕部护理的方法。方法所有患者术前3d均口服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150mg1次/d,术前做碘过敏试验。TRCA术前行Allen’s试验,观察由手部桡、尺动脉形成的掌潜弓和掌深弓是否通畅,以判断术后有无发生缺血性损伤或坏死的危险性。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234例,右上肢血管畸形穿刺成功后引导丝无法送入8例,改穿左上肢,术后12例出现穿刺局部及右上臂皮下血肿。结论我院于2009年开始对234例患者采用的TRA-PPCI方法,取得一定的效果,术后无手腕部严重并发症出现,现将其护理报告如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支架置入术治疗老年患者复杂性冠状动脉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45例冠心病患者施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病变血管共58支,B型病变49处,C型病变13处,慢性完全闭塞病变4处,共置入支架64只。置入左前降支27只,左回旋支13只,右冠状动脉24只。DeNovo支架置入44只,Suboptimal支架置入15只,Bail-out支架置入3只,再狭窄病变支架置入2只。结果术后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疗效满意,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4%。术前病变平均直径狭窄(86.5±7.8)%,术后残余直径狭窄(5.1士10.3)%。住院期间无亚急性支架血栓形成。1例出现假性动脉瘤,1例在术中及术后出现三次心室颤动,4例患者术后心绞痛复发,复查冠状动脉造影发现了3个支架节段血管有再狭窄。结论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性治疗技术,其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 治疗 老年患者 复杂冠状动脉病变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总结颈动脉支架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方法 选取我科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颅外段颈动脉狭窄患者56例为研究对象,对其整体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架植入,出现血管痉挛1例,血压降低和心动过缓2例,高灌注综合征1例,穿刺部位皮下血肿2例,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后得到改善,未遗留严重后果。结论 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术前充分准备,熟悉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及时实施护理干预,术中良好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良好的围手术期护理有助于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颈动脉狭窄 颈动脉支架术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