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拟以笔者在老挝北部山区的田野调查经历为例,反思在异文化进行人类学田野调查所面临的困境与问题,并以实例讨论田野资料的真实性与客观性等问题。认为田野调查研究是了解人类社会与文化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社会-文化人类学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最显著的标志。
简介:在全球化过程中,现代民族国家尤其是后发展国家面临着"去中心化"的威胁,国家认同出现严重危机。国家认同与国家安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对公民而言是认同危机,对国家而言则是安全危机。为了维护国家的生存与发展,后发展国家不得不同时完成构建民族国家和融入全球社会这两大任务。在全球化时代,国家认同变得困难重重。领土分割在后现代的全球化时代已不再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民族存在于多层治理体系的世界之中,作为一个民族,我们是谁,我们代表着什么,这些问题都希望得到解答,这些问题也变得更加开放,而且是必须回答的问题。
简介:
简介:一个民族及其文化的形成、发展往往与其地理环境密不可分,而特定地域的地理位置对该地区民族关系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青藏地区为个案,就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的形成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影响问题作了考察。
简介:社区是社会管理最基本的单元,在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大力加强城乡社区建设,积极创新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提高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城乡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影响着社区管理服务功能的提升。针对问题及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本文对推进内蒙古自治区城乡社区管理创新,提出了创新的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着重点与六条相关政策建议。
简介:自先秦以来,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一直心系中华,同中原保持密切的经济交往。在中原王朝的推动下,开展了朝贡贸易、民间贸易以及对外贸易等多种形式贸易,形成了东北亚陆海丝绸之路,绵延数千载。在这条丝绸之路的形成、发展与维系的历史过程中,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是重要的开拓者、独特贸易产品的提供者、独特交通方式的创造者、中华文化的传播者,对东北亚陆海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功不可没。
简介: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农村中的主体力量,而未升学的初中毕业生是新农村建设主体力量的主要来源,但他们只是潜在的主体。为此,必须对其实施主体性教育思想下的职业技术教育,以期对其进行开发。
简介:基于语料的分析和调查,对中英广告语篇中的人称指示语的使用进行了对比性分析,总结两种语言的广告语篇中人称指示语在语用功能方面的不同点和相似之处。希望能对两种语言中人称指示语的恰当使用起到借鉴作用。
简介:在整个清代的民族认同过程中,作为主政中原的少数民族君主,清帝身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对相互矛盾的二元心态——自卑与自大。清帝的这种二元心态反映到全国范围内的民族认同上,主要表现为:一方面继承发扬儒家传统民族观中有利于其统治的部分;另一方面去除传统民族观中的一些民族歧视成分,努力争取以满族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的平等地位。
简介:西北地区是研究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华相遇的理想之选.1876-1884年间,基督教虽刚传入西北,但与伊斯兰教多次相遇,这些相遇均和平地进行,其主要原因在于穆斯林的宽容和当时伊耶两教均处于不利的境地.此时基督教传教士经历了由发现穆斯林到观察穆斯林、并初步获得与穆斯林相处及传教经验的过程.
简介:"坠落之美"是川端康成在其后期颓伤文学作品中的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本文试图时川端康成所追求的"坠落之美"进行全面而细致的阐释,并追寻其产生的社会原因和文化根源,以期对川端康成后期作品中的美学追求进行重新解读.
简介:基于广西8所高校的调查,认真分析了大学生网络行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正反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抢占阵地,创新培育方法,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吸引力;理顺体制,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运行力;统筹力量,净化网络环境,增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凝聚力,以化解大学生网络行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消极影响。
简介:互动式教学模式正在被广泛采用,将互动式教学模式应用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中.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实战证明互动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思雏能力、动手能力、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精神有明显作用,加强互动式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大学生的有效途径。
简介: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相对落后。因此,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积极开展科学精神教育、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和科学思维教育,这是改变民族地区贫穷落后面貌行之有效的重要方式。文章就民族地区实施科技教育的内涵、形式等作了探讨。
简介:试论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在中华服饰文化宝库中的地位何晏文我国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艺术的发展水平及其在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所占的地位,是由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观念、美学观点及传统文化、艺术的自身特点及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所决定的,而不是由其民族人口的多少来决定的...
简介: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纲领政策不断完善并走向系统化。中国共产党人在起草1946年《陕甘宁边区宪草》和1947年《后甘泉后期宪草初稿》过程中,并未盲从效仿苏联“民族自决”,而是规定实行“民族自治”。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最终确立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制定新民主主义宪法过程中不懈探索的结晶,也是中国共产党在解放战争期间进行法制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
简介:《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通假字注释商榷──兼评《辞海》《辞源》对某些字的处置黎曙光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①是目前高等院校《古代文学》课首选的教材,其发行量居同类教材的首位,为了使这套深受广大师生普遍欢迎的教材日臻完善,本文拟就教材中的某...
简介:为着藏学研究的深入,必须加强对藏区周边和周边藏区的研究,理由:一、我国四川甘肃等省比西藏还要大的藏族地区,本来就属于藏学研究的范畴。周边国家锡金、不丹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等国的部分地区,也是藏文化圈地区。那里不论过去和现在,都与我国藏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历史上藏族的活动范围很广,不仅在上述地区,甚至包括更广阔的中亚、东亚大舞台,都留有众多的藏族历史文化遗迹。三、我们必须了解上述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实际情况,才能制定出有利于我国藏区改革开放的政策。
简介:技术统治论是现代西方最具代表性的几大哲学社会思潮之一。其伴随着工业革命而兴起,对近现代社会产生了空前绝后的软性温床式影响,在全世界兴起了前所未有的唯技术论浪潮。哈贝马斯认为其是一种"意识形态",对全世界充满着强大的诱惑力。作为东方独具一格的文明承载体——中国,受其深刻影响难以例外。中国边缘化民族地区的传统技能面临的断代性传承困境与危机亦和其关系密切。本研究以滇东南民族地区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技术统治论对边缘化民族地区传统技能传承之实质影响。
在异域做田野:老挝的经历——兼论田野资料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身份认同和爱国主义——对爱国主义情感的民族学解读
论莫·伊达木苏荣的《三个姑娘》《一对青年》两部中篇小说
地理环境对民族文化形成及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以青藏地区为例.
对民族地区城乡社区管理创新的思考——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黑龙江流域少数民族对东北亚陆海丝绸之路的历史贡献
关于在西部农村初中毕业生中开展职业教育的思考
人称指示语在中英广告语篇中的语用对比分析
在“自卑”与“自大”之间——清帝民族认同中的矛盾心态论析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在西北地区的早期相遇
坠落之美——试论川端康成在颓伤文学作品中的美学追求
大学生网络行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影响——以广西高校为例
互动式教学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中的探索
论科学技术教育及其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实施
试论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在中华服饰文化宝库中的地位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宪法化探索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通假字注释商榷──兼评《辞海》《辞源》对某些字的处置
应该加强对周边藏区乃至藏区周边的研究──从西藏、藏区、藏文化圈谈起
技术统治论对民族地区传统技能传承的影响——以滇东南边缘化地区为例
新加坡观在宝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