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广义上讲城镇群空间结构,不仅包含城镇群在空间上的布局、形态、关系,而且更深层次地体现在城镇群内部各城镇规模等级、职能类型、空间关系;区域城镇体系的演化与城镇群空间结构的变动是一种协调互动的关系。以北部湾城镇群为目标区域,从城镇体系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着手,分析城镇群规模等级的形成过程、职能类型的发展与分异过程、空间关系的辐射与带动过程,结果表明:北部湾城镇群规模等级结构虽然不断向单中心发展,但是规模等级体系不断趋于合理;在职能类型结构上形成了港群城市与中心城市及两翼城市功能互动的格局;在空间关系结构上形成了不断强化以南宁市为核心和桥梁,辐射和关联两翼城市发展的局面。
简介:摘要:从国家首次对房地产行业进行宏观调控起,中国房地产业便开启了探索与寻求创新之路,通过不断的发展如今已日渐成熟。而在最近几年,国家陆续出台史上最严格的调控政策后,房地产住宅市场不得不面临有史以来最严酷的挑战。限购、限贷政策下,开发商只能重新寻找利益增长点,文化地产、创意地产等形式多样的地产此时登上了房地产行业的舞台,商业地产同样抓住此次机遇快速发展。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中,作为全新的开发类型,商业地产的功能主要涉及商业、酒店、办公以及居住等不同领域。商业地产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尚短,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它的出现确实带动了城市经济的复苏,体现了现代化特色,尽管满足了城市居民对物质以及文化等方面的更高需求,但是影响城市空间品质的诸多问题也开始突显。因此本文从商业地产开发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角度出发进行详细研究,为今后商业地产的继续发展给予一定参考和借鉴。
简介:摘要:在国家"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语境下,针对旅游经济的环境发展外部特征和空间溢出特点的科学意义与缺乏,探讨我国旅游经济如何推动国家环境发展和揭示其空间溢出特点,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选择国家绿色发展全要素产出(GTFP)为中国国家环境发展能力的衡量性指数;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描述了城市尺度的GTFP空间格局和聚类问题;利用空间杜宾模式,揭示了旅游发展对绿色经济的作用和空间上溢影响。研究结果:①东、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GTFP年度平均呈现总体增长态势良好,但"中部塌陷"特点突出;在地市尺度的GTFP布局和城市发展版图之间存在着空间错位。②旅游经济具备良好的绿色发展效应,可以同时带动绿色科技效能和环保工艺提升,从而带动目的地本地GTFP提升。③旅游经济对GTFP水平具有不明显的正面空间溢出,而对绿色科技效能则存在着明显正面的溢出。④战略上应强化地域间旅游经济互动机制,建立旅游项目创新溢出机制,促进地方旅游项目和邻市行业分工与协调发展,建立中国旅游业深度参与的区域产业生态圈和城市综合体机制,以增加中国旅游发展过程对环境科技进步的空间溢出。
简介:摘 要: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蓄势待发,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互联网技术对于人们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但由于互联网技术自身的开放性与复杂性,网络空间的问题也在不断加深,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信息时代的必然选择。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根据网络空间发展走向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提出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战略方针。但面对网络空间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建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成为时代发展的新任务,并且这个新任务的解决已经超过了单一国家所能解决的能力。所以面对互联网时代全球的共同吁求,从构筑网络责任共同体入手打造网络利益共同体最后实现网络和谐共同体,每个过程都体现了网络空间的逐步深化与上升的共生逻辑,成功推动了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简介:摘要:步行空间不仅是绿色低碳出行的重要支撑,也是增添城市活力、体现城市现代化的重要载体。近些年步行空间匮乏、老旧等矛盾问题逐渐显现。针对群众迫切要求改善步行空间的需求,本文从优化步行空间形态、整合周边公共设施、丰富性融合地域文化等几个方面优化步行空间生态品质,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简介:构建了物流集群共享性资源对物流企业动态能力影响机理的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采用区间数拓展DEMATEL法及基于贝氏估计值的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实证检验了价值共创的中介作用及齐美尔连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价值共创对物流企业的动态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价值共创对物流集群共享性资源(共同声誉、集群渠道、集群知识网络、集群竞合氛围、当地机构支持)与物流企业动态能力的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强齐美尔连接和强非齐美尔连接均显著正向调节价值共创与物流企业动态能力的正向关系;弱齐美尔连接和弱非齐美尔连接均不显著正向调节价值共创与物流企业动态能力的正向关系。
简介: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的框架下构建理论、计量模型及生产性服务业空间可得性测度,运用2003~2011年城市面板数据检验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技术溢出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作用,且其有效空间作用范围为100公里;有效距离范围内城市间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由东向西依次递增,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由东向西依次递减。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对经济增长不同分位点的技术溢出效应亦存在明显差异,随着经济增长分位数增加,有效空间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专业化集聚对经济增长的边际贡献呈先增后减的倒U型发展趋势,而多样化集聚的作用不断增强。
简介:要实现城市旅游与乡村旅游的协调发展,就需要进行合理的空间布局与运行机制设计。但目前学术界关于城乡旅游协调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探讨城乡旅游协调发展的战略意义、发展动力、发展模式及对策方面。本文对城乡旅游协调发展的空间布局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其空间布局宜结合我国现行城镇布局体系,以不同等级的旅游中心地建设为核心,突出大城市在城乡统筹中的辐射和拉动作用,加快县城和小城镇中心地的建设,形成结构完善、功能互补的旅游中心地结构体系;同时,本文提出建立错位发展、旅游产业集聚、旅游产业链延伸、利益分配与协调、制度创新等运行机制来保障城乡旅游的协调发展。
简介:使用1995—2012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构建0-1空间权重矩阵和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以铁路密度和公路密度表征交通基础设施,研究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省际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Moran指数逐渐减小但仍十分显著;一个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密度增大会对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即交通基础设施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其中,铁路密度的增大对临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公路密度的增大会扩大邻近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不显著。指出:继续加大铁路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优化公路投资结构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简介:以北京市2004—2015年六环内出让的居住用地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统计学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北京市居住用地价格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1)北京市居住用地价格呈多中心圈层式递减分布,具有中等程度的空间变异;高值区主要集中在国贸CBD、金融街、朝阳公园、万柳、奥体中心等区域,低值区主要集中在五环以外。(2)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改进了传统的特征价格模型,基于FixedGaussian的地理加权回归估计结果最优且稳健,能更有效地刻画空间异质性。(3)天安门对居住地价的影响表现出显著的内外城差异,对三环以外的区域影响更为明显;交通设施越是不发达的区域,其对居住地价的提升越明显;占地面积和容积率显著提升居住用地价格,但占地面积的影响边际递减;相比于招标,挂牌出让的居住地价相对更高。
简介:城市规模是城市经济、社会相互作用的产物,伴随经济和技术的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空间变化更具多样性。城市体系内原有的城与乡、新区与旧区、先进与落后、核心区与边缘区等内部异质性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为更好地反映城市空间变化带来的其所承载的经济、技术和社会活动变化,促进经济技术转型升级,需以新方法识别城市规模变动类型与空间联系变化。使用夜间卫星灯光光斑来衡量城市规模,将灯光光斑和地级市数据匹配后的研究结果显示,光斑衡量的城市规模与人口、土地总量显著正相关,表明在分析城市规模空间联系时,其作为城市规模的替代变量有一定合理性。将光斑分为亮、暗两区,根据相对变化方向和速度,识别城市规模变动类型,主要有"内聚型"和"蔓延型"两类,多数城市属后者。比较两类城市的空间联系,发现蔓延型城市间的空间联系比内聚型城市间要强,而分别用光斑和亮区衡量城市规模时,两类城市空间联系并不一致。结论印证了城市蔓延是普遍的空间现象,同时证实了城市蔓延"空间组织"能力强,是城市规模空间关系演化的主导力量。研究结论对新时期优化城市空间格局有一定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