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3 个结果
  • 简介:春花月。我因公出访赤道岛国花都——新加坡。月的新加坡,相当于我国南方的初夏,正是海风送暖,花事正繁的季节,穿一件短袖单衣,行走在林荫与花丛相交辉映的街道上,十分写意。但我们没有时间去欣赏这星洲狮城的明媚风光.事先制定好的时间表,像一条柔软的丝绳,把我捆绑在别人划定的轨道上——采访、座谈、吃饭、睡觉.都得听从安排。在新加坡逗留期间,除了参观书城,洽谈图书业务,接触新闻出版界的友人之外,我还以一个壮族作家的身份.访问了新加坡作家协会,和会长黄孟文(孟毅)博士进行亲切友好地交谈,还拜会了新加坡著名作家、诗人尤今(谭幼今)、田流(钟文灵)、贺兰宁(陈鸿能)、雨青(苏

  • 标签: 新加坡作家协会 黄孟文 华文文学 贺兰宁 尤今 新加坡华人
  • 简介:引言1995年,无论对于世界电影,还是对于中国电影,都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年份。它是一个世纪的终结,又是一个世纪的开端。这一年,恰逢世界电影诞生10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90周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的背景又与电影文化产生了某种具有意义的关联。同样是在这一年,“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十部大片”以“票房分帐”的方式在中国登陆,使中国观众终于在等待了40余年之后以差不多同步的方式看到了美国好莱坞电影,一度沉寂的电影市场似乎显出复苏的迹象,许多已经习惯于在电视机前消磨时光的观众重新回到了电影院。而正当人们为受到冲击的国产电影忧心忡忡的时候,仿佛是

  • 标签: 中国电影 世纪之交 文化特征 “历史” 主旋律电影 意识形态
  • 简介:"自然"在《李尔王》中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概念,可以说剧中的每个角色都是在一定的自然观念基础上行动,所有这些对于自然的理解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派,而李尔和爱德蒙关于自然的观点则是两派观点的代表。本文试图从李尔和爱德蒙以自然去挑战法律和秩序这个角度去认识李尔和爱德蒙各自对于自然看法的异同,采用的方法是从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个哲学层面去解读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行为内容的基础,也即通过看李尔和爱德蒙的言行去反观支配他们各自行动的关于自然的看法。

  • 标签: 自然 法律和秩序 挑战
  • 简介:在小说《柏油孩子》中,莫里森通过儿子与吉恩的爱情与分离探讨了美国黑人文化的出路问题。两人的结合象征着黑白两文化的相互吸引;两人的分离象征着两文化的冲突。那么,处于夹缝中的黑人到底该如何选择?固守黑人传统还是迎合白人文明?莫里森的情感显然更加倾向于吉恩。她虽然离开了儿子,但经由他唤起的黑人文化的记忆却留在了她的意识深处。可以说,相对于回归荆棘丛的儿子来说,吉恩更有希望走出一条新的道路。这样,莫里森又回到了她一贯的主张上来:坚守黑人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地融入现代美国社会。

  • 标签: 《柏油孩子》 黑人性 白化 文化选择
  • 简介:本文特意标明是“一表面的叙述”,主要是因为在这种以产代和叙述“事实”为主的过程中,对一些问题的深入探讨受到限制。我试图通过对章太炎、王国维、鲁迅等的思想进行重新阐释和叙述,探讨中国现代意识的发生与原有文化资源的考掘和重造、现代意识与个人性承担、现代主体的确立及其位置、现代主体内部的精神世界等问题的;通过对中国新诗的现代焦虑、中国都市文学兴盛一时等文学现象的考察,描述和分析现代意识的文学表达,并试

  • 标签: 20世纪上半叶 中国 文学 现代意识 现实环境
  • 简介:何谓文学?翻开任意一本手头的中外词典,都有清晰可见的注解与明确的标示,大致陈述为:以语言文字为工具通过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情感的艺术。即使存在细微的差别与区分,但总体的精髓内核是不会改变的,即都会强调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抑或载体,而形象的诉诸与表达则为文学所倚靠的主要表现方式与使用方法,其最终目的则在于表达作者所内蕴的深厚情感及其对丰富社会生活的折射与描摹。

  • 标签: 语言文字 底层文学 立场问题 话语建构 方言写作 方音
  • 简介:本文旨在深入解读斯皮瓦克所界定的对“伦理特异性”做出回应和负责任的后殖民翻译诗学:后殖民翻译应履行的文化批判与政治介入功能:呈现第世界属下阶层、属下女性被遮蔽的他者性;应承担的正义的伦理责任:对多重差异性的第世界属下他者文本的爱与爱欲;应采取的思维方式或认识论立场:一“策略上的本质主义”;以及应实行的操作策略与技术:屈服于第世界原文语言修辞性的直译法。

  • 标签: 斯皮瓦克 属下阶层 伦理特异性 爱欲 策略上的本质主义.
  • 简介:在任何一歌剧音乐题材中,抒情性咏叹调,叙事性咏叹调,冲突性咏叹调的戏剧性功能经常处于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状态中。因此,此论文只是阐述这戏剧性格最为突出的特点。

  • 标签: 抒情性 咏叹调 叙事性
  • 简介:总是从外部角度谈诗歌,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是个危险,这表明,要么这个研究者对诗歌的内部是缺少敏感性的,要么干脆就是缺少进入诗歌内部的能力。但从另一方面说,这样谈论又有某种不得已的因由,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艺术问题都社会化了,所以免不了要从外部角度进行辨析和观察。本文主要以对2007年诗歌的阅读为感受基础,从几个现象出发,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 标签: 诗歌 地理 艺术问题 研究者 敏感性 社会化
  • 简介:《纸醉》、《取景器》、《逝者的恩泽》、《思无邪》、《颠倒的时光》、《超人中国造》、《正午的美德》等等,这是一个有趣的集合:小镇纯净善意的人际关系以及”无邪“的人心;在反季节蔬果大行其道的年代意外品尝到了自然生长的植物的甘甜与芳香;一个已过六十且身患绝症的男人回忆中年时一段情事,在回忆中再度品味那个“亲爱的灵魂”带来的甜蜜与酸涩;一个已逝男子的两个女人并没有落入原配与外室的俗套关系,

  • 标签: 取景器 《思无邪》 词语 世界 人际关系 反季节
  • 简介:巴黎第大学教授皮埃尔·索尔兰在为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教授安德烈·戈德罗《从文学到影片:叙事体系》一著作序时写道:“叙事是根据接受者而建立的一安排……词语和句法提供多种多样的表达能力,能够描述一些情景或一些情感,文学的艺术就在于操作词语和句法,使一个故事情节引人人胜,仅仅陈列基本素材,故事情节可能流于一般。”

  • 标签: 《教父》 叙事 三部曲 科波拉 大学教授 故事情节
  • 简介:黄平:从历史想象、改革时代、左翼悲情、学科现状一路谈来,以文学为志业,最终要面对当下写作。我们恐怕不止一次听学界朋友带着骄傲的口吻讲过,90年代之后不读小说了;对于年轻读者情况也不容乐观,至少我在课堂上提到茅奖级别作家时,我校那些普遍高考六百分以上的同学们一片茫然。在一个被牢牢判定为“文学边缘化”的时代,当下写作的境况如何?我们不谈初步经典化的作家,比如王安忆、余华、贾平凹、莫言;我们也不谈高度市场化的作家,比如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笛安。我们选择六位携带各自美学特色的作家,从混沌的当下写作多样性谈起。

  • 标签: 多样性 写作 80后 文学边缘化 学者 历史想象
  • 简介:中国电影路在脚下——访北影厂厂长韩平伴着改革的东风,中国电影又走过了一个不平常的年份。辞旧迎新,回眸过去,的确有着许多值得书写的话题。中国电影在经历着困惑与艰辛,徨与无奈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许多值得珍视的经验,并向社会提供了一批值得欣慰的影片。展望...

  • 标签: 中国电影 北影 电影市场 导演 影片 影院
  • 简介:彭洋赴梧书展开幕前两天,他亲自送来了请柬。对于这位来自邕江河畔的青年,起初我们并不抱多大的期望,因为彭洋是位作家,并不以书法传名。然而两天后,当我们步入展厅,我才知道先前的估计失误了——展出的作品不但形式感很强,而且极富个性。我徜徉其间,品味之余,会心良多,不吐不快。我以为,彭洋的作品可以分为大类。第一类是以传统功力见长的文人气质型书法。

  • 标签: 书艺 行草书 形式感 三叠 文人气质 结体
  • 简介:当代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处女作《喜福会》在文学界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具有很大的文学研究价值。本文主要以现代叙事学理论为出发点,对小说《喜福会》中的叙事人物、叙事结构以及叙事视角进行多方位的辩证分析,进而解析其获得成功的奥秘之处,同时肯定其在文学研究上的价值。

  • 标签: 叙事人物 叙事结构 叙事视角
  • 简介:摘要音乐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艺术,对音乐美的感知、感动以及音乐表现与创造的乐趣,都只能在亲身参与的实践过程中获得。而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则是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很少考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对音乐作品的看法与见解,很少提供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音乐实践并从中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本文则对针对高中音乐欣赏作出一番探讨。

  • 标签: 高中 音乐欣赏 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