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徐打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体。他不仅擅长于小说和诗歌创作,而且在戏剧创作方面也成就了他在戏剧史上的突出地位。徐舒的戏剧创作倾向于情感世界的叙述,具有独到的探索意识,融入了作家深沉的哲理化思考。徐莳力图在都市繁忙的生活中运用感官世界的语言文字表现出抽象的意念世界,他把浪漫的抒情和哲理化思考诗化般地凝练在一起,透视出人生与现实社会斑驳复杂的矛盾,逐渐形成爱的哲学体系。
简介:《人民音乐》杂志2004年第一期刊登了著名作曲家王西麟的评论文章《由〈夜宴〉〈狂人日记〉到对“第五代”作曲家的反思》,对郭文景等“第五代”作曲家的创作提出了批评。随后,《人民音乐》同年第四期发表了郭文景针锋相对的文章《谈几点艺术常识,析两种批评手法》。继“卞谭之争”后的这场因创作方向而起的论争,再次在音乐界和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期特刊出王西麟的回应文章,使读者对这场论争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以期引发进一步探讨。
简介:面对新自由主义全球化愈演愈烈的趋势,英国文化研究学者麦克盖根借鉴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和“交往行为”相关理论,突破福柯—托尼·贝内特固有的文化研究模式,分析当下西方国家以市场经济和国家话语为导向的文化政策,呼吁文化政策研究要重返批判性与自反性的道路。最终他提出建构文化公共领域的设想,以此实现文化研究模式的新突围,促进公众参与文化政策的讨论与制定,制约国家与市场话语,实现社会和文化的公正。
简介:人文精神是解读曹禺戏剧创作的一把钥匙,本文通过三类戏剧形象的解析,探讨人文精神在《北京人》中的具体表现,包括对礼教文化的控诉,对人性世界的洞察,和对自由生命的歌唱,以期与研究者再度感悟曹禺戏剧作品深沉的人文主义思想内涵。
简介:根据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未来五年规划中在艺术生产方面对“主流戏剧”和“经典示范”的发展要求,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特别以“上海历史、上海人文、上海精神”为着眼点,邀请文化艺术界专家学者于2006年3月16日莅临话剧大厦,为话剧中心的创作规划出谋划策。
简介:弗雷德里克·杰姆逊断言:“所有第三世界本文均带有寓言性和特殊性”,那些“关于个人命运的故事都包含着第三世界的大众文化和社会受到冲击的寓言。”~①坦言之,“本文”的这种寓言性质已渗透并体现在当下的文化生产之中,构成了林林总总的现实喻示。电影作为现代化的“本文”生产,其寓言属性自不待言,电影中呈现的各色人等的戏剧性的行为百态,同样意味深长地揭示了他们实际的生存境况。所有讲述个人生存际遇的故事都包孕并折射了社会的纷杂世相,传达着由个人心智整合的总体现实。正是
简介:一、我为什么要接排《李四光》在一般人看来,余笑予早已功成名就,且年逾古稀,体弱多病,该是退守山林,回归田园的时候。然而当爱徒张辉揣着《李四光》的排练方案登门求师时,我本就从未泯灭的爱戏之情被强烈诱动了。原因有四:其一、《李四光》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省主要领导指示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黄冈市的有关领导多次亲自过问创作情况和排练方案,
在哲理化叙述中渗透人文精神的爱——论徐訏戏剧的美学风格
论艺术家的道德建设、人格建设和人文建设——评郭文景的反批评
文化研究的新突围:建构文化公共领域——麦克盖根文化政策研究的独特视角
生命的悲歌与自由的礼赞——从戏剧形象看《北京人》人文精神的丰富意蕴
上海历史·上海人文·上海精神——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召开创作选题专家意见会
启蒙者的被启蒙——从两部影片看当下人文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
用创新思维开辟戏曲艺术的新领域——写在大型现代黄梅戏《李四光》问世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