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超声联合下肢深静脉超声在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4年8月收治于我院的PTE患者36做为研究病例,本组病例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IE33、GE730)做为检测仪器。结果受检的36例患者均同时存在有单侧或者双侧的下深静脉血栓。结论本研究将心脏超声加下肢深静脉超声的联合检测方式用于对PTE患者的辅助检查中,在提供有效诊断依据的基础上,还可实施针对性的进一步检测,并同其它各类相关检查进行有机结合,有利于临床上对肺栓塞患者早期做出预防,早期明确诊断,早期实施治疗,并做出有价值的疗效评估以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采用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的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10~2023.1月于我院就诊的105例患者,疑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均接受多层螺旋CT检查,采用低剂量及常规剂量扫描方法,将肺功能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比较疾病诊断中不同扫描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105例疑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哮喘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0例,肺气肿11例,支气管扩张10例,慢性鼻窦炎9例,肺部纤维瘤7例。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均明显高于常规剂量扫描(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中具有极高应用价值,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重要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的CT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抽取本院在2022年2月-2023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参考组及实验组,其中参考组行X线诊断,实验组采取CT诊断,每组25例。对比两组临床表现及诊断准确率。结果:实验组微结节影、支气管扩大、网织变化、小叶间隔增厚、蜂窝征及毛玻璃影检出率相比较参考组较高(P<0.05)。实验组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诊断准确率高于参考组(P<0.05)。结论:肺间质改变为主的继发性肺结核患者采取CT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能够提升疾病检出率及诊断准确率,有助于患者的病情诊断及后续治疗,此种方法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肺功能、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收集所有患者的病历数据资料,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进行治疗比较,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芪补肺汤。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肺功能比较,研究组治疗后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对照组患者的肺功能各项指标比治疗前有明显的下降趋势,所以研究组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参芪补肺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气虚证患者不仅疗效确切,还能确保肺功能安全且稳定。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的预测和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10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均进行血常规检查,比较两组血常规检查结果,包括淋巴细胞百分数(LY%)、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白细胞计数(WBC),分析其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的诊断价值。 结果:观察组患者淋巴细胞百分数低于观察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细胞计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预测和诊断中,血常规指标有着较好的辅助诊断和疾病预测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对肺癌诊断和分型的临床价值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探讨;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肺癌患者共80例,对所有的患者都采用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检查,同时和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有效的对比。结果对于选取的本组80例肺癌患者经过手术病理诊断鳞癌52例(65.0%),腺癌6例((7.5%),小细胞癌22例(27.5%)。在经过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的检查诊断后有肺癌77例,其中鳞癌51例,诊断符合率98.1%;腺癌5例,诊断符合率83.3%;小细胞癌21例,诊断符合率95.5%。结论采用肺纤维支气管镜细胞病理学进行肺癌的诊断检查有着非常高的诊断价值,其费用低,患者也往往比较容易接受,在当前应用比较广泛。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多排螺旋CT对浸润性肺腺癌与浸润前病变的CT鉴别诊断。方法选择在2011年5月—2014年3月期间诊治的135例浸润性肺腺癌和浸润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且所有患者在开展手术之前均实施多排螺旋CT扫描。结果病灶形态包有76个表现为不规则形,另外59个表现为圆形类圆形;本组患者的病灶边缘情况为有89个为分叶,另外46个为毛刺;患者的病灶内部结构有38个为空泡征,有35个为支气管征;邻近结构有49个为血管集束,65个为胸膜凹陷,另外21个为血管增粗。浸润性腺癌与浸润前病变在CT征象以及病灶直径方面通过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浸润前病变和浸润性肺腺癌的实性部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浸润前病变在纯磨玻璃结节中大约占据了66.78%,混合性密度磨玻璃结节在浸润性腺癌中的比例为91.67%,病灶直径最小为浸润前,最大为浸润性腺癌,并呈现递增的势态发展。结论多排螺旋CT能够比较准确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浸润性肺腺癌与浸润前病变。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继发性与原发性肺淋巴瘤鉴别诊断中应用CT诊断的临床效能。方法:回顾性筛取我院2020.01-2023.12期间接诊的22例原发性肺淋巴瘤与24例继发性肺淋巴瘤患者为观察对象,整理两组患者的CT影像学资料,对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PPL多表现为单发、周围性病灶,而SPL多见多发于近肺门病灶,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气管扩张、纵膈/肺门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表达,PPL与SPL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与原发性肺淋巴瘤在CT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在鉴别诊断中应用CT观察,可为鉴别诊断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