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冷刀锥切在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CINIII)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64例行宫颈冷刀锥切术治疗的CINIII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64例中有116例锥切与活检病理结果一致,符合率为(116/164)70.73%;25例级别降低为CINI-II级,考虑到CINIII病变已经被初次活检取走,故仍维持原诊断;23例级别升高为宫颈浸润癌,其中IA1期16例,IA2期5例,IB1期2例,按宫颈癌规范化治疗。141例术后仍诊断为CINIII的患者根据年龄,生育要求,切缘情况及是否合并其他生殖道病变等,50例行筋膜外子宫全切术,91例未进一步处理。术后至少随访1年,发现高级别的CIN及浸润癌认定为治疗失败,其中半年内发现者为病变残存,1年后发现者为复发,共有2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治疗失败与高危型HPV持续阳性、术前HPV载量及手术方式有关(P<0.05),与病变是否累及腺体无关(P>0.05)。结论冷刀锥切术是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的重要诊断及治疗方法,建议阴道镜下活检提示CINIII的患者先行宫颈冷刀锥切术。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应用MIPPO技术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结合断端PRP注入治疗Pilon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有随访记录的21例Rueedi-AllgoewerIII型胫骨Pilon骨折病例,均使用胫骨远端内侧锁定加压钢板(LCP)应用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技术(MIPPO)治疗,骨折断端PRP注入。结果骨折全部获得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骨不愈合等并发症发生。根据Mazur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5.2%。结论Rueedi-AllgoewerIII型胫骨Pilon骨折在采用Mippo技术置入LCP集合骨折断端PRP注入,骨折愈合率高,愈合时间短,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劈三角肌入路和胸三角肌入路对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围手术期隐性失血影响,为临床处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4年10月-2016年10月肱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共87例,微创组(A组)采用劈三角肌入路共39例,男16例,女23例,平均年龄(51.2±12.5)岁;传统组(B组)采用胸三角肌入路共48例,男21例,女27例,平均年龄(54.3±14.7)岁。收集患者术前、术后第1、3天血常规结果和围手术期显性失血量及引流量,计算隐性失血量。分析两组间显、隐性失血量差异。结果A组术中失血量(324.2±46.8)ml,总失血量(680.7±133.6)ml,其中隐性失血量占28.5%;B组术中失血量(408.8±74.3)ml,总失血量(657.6±142.7)ml,其中隐性失血量占18.5%。微创组术中失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术后第1、3天隐性出血量均多于传统组;术后第1天传统组显性出血量更多;术后第3天显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两组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两种入路总失血量无显著差异,隐性失血比例均较高,微创组隐性失血量较传统组更多,临床医师应予以重视,严密观察患者术后贫血变化。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内侧柱支撑重建应用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采用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治疗的4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回顾性地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有28例(65.12%)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为优,有9例(20.93%)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为良,有5例(11.63%)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为可,有1例(2.32%)患者骨折愈合情况为差,骨折愈合情况优良率为86.05%。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结合内侧柱支撑重建应用在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中具有着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的增加骨折后固定的力学稳定性,降低发生肱骨头内翻畸形、内固定失败等不良反应的概率,提高临床疗效,在临床中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在小于2厘米近端输尿管结石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应用输尿管软镜联合钬激光治疗小于2厘米近端输尿管结石中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2例患者中,58例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一次性成功,手术成功率93.5%,平均手术时间为72.5分钟(35~152),术后2例患者(3.2%)并发轻微输尿管损伤,术后5例患者(8.1%)出现并发症,包括尿路感染3例,尿潴留2例,同时2例合并支架相关疼痛,给予解痉、止痛等治疗后缓解,4例(6.5%)残余结石患者中,经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并辅以口服排石药物3例顺利排出,仅1例需再次输尿管镜手术。结论输尿管软镜手术临床效果良好,适用于小于2厘米的近端输尿管结石患者。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AO分型中的A2和A3型骨折选用smith&nephew公司提供的股骨近端重建钉进行手术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8月至2010年10月15例病例,均为AO分型中的A2和A3型骨折,均手术采用(smith&nephew公司)提供股骨近端重建钉内固定,平均随访14个月,术后进行Harris评分。结果依据Harris评分,除1例未作评分,14例平均83.2分,良3例,较好7例,好4例。所有病例中无感染、无骨折不愈合及髋内翻畸形、无髓内钉断裂。结论采用股骨近端重建钉技术治疗AO分型中的A2和A3型骨折,出血少,创伤少,固定坚强,早期活动,结果令人满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2016年5月,总共收治的30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全部患者均在住院之后的3天内进行全身麻醉,并选择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的病床为骨科牵引床,在患者平卧状态下完成相应的手术,并对手术时间以及患者出血量进行及时记录,以及临床骨折复位效果。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30例患者顺利进行手术,并且患者骨折复位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手术时间在30分钟到50分钟之间,患者出血量在30ml~100ml范围内,患者术后愈合时间在九周左右。而30例患者中,27例为优,2例为良,1例患者为差,总有效率为96.7%。结论亚洲型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中的治疗效果较为理想,对患者骨折复位具有良好的固定性,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用带袢钢板双(Endobutton)重建喙锁韧带治疗TossyIII型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峰端骨折效果。方法对TossyIII型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峰端骨折12例均采用带袢钢板行韧带重建,术后采用肩关节Constant—Murley进行评分。结果患者经3~12个月随访,切口愈合良好,肩关节疼痛度、肩关节外展活动度均可,肩关节功能恢复满意,影像学检查显示,肩锁关节复位和骨折愈合优良。结论应用带袢钢板治疗TossyIII型肩锁关节脱位和肩峰端骨折具有术口小,创伤少,肩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发生率低,有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无需二次取出,降低医疗费用等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肠吻合术中采用改良的套入式端侧吻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中接诊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选取18例,对其治疗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无死亡病例,术中患者出血量为100-500mL,手术持续时间为160-260min,其中1例患者发生胰瘘,另1例患者出现腹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6(13-24)d。结论基于“以人为本”医学理念,对胰肠吻合术中胰肠吻合进行探讨,发现改良的套入式端侧吻合具有非常好的吻合效果,在控制并发症上具有显著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006~2011年景德镇市钩端螺旋体病监测资料的分析,了解人群和宿主动物钩体菌群分布和变动情况,研究钩体病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显微镜凝集试验,对自然人群和宿主动物进行抗体测定。采集鼠、蛙、猪肾、牛中段尿,进行病原体分离培养。结果2006~2011年全市累计发生钩体病14例,年报告发病率0.15/10万,其中2006年发病率最高(0.26/10万);病例主要发生在浮梁县,占全市总病例数的78.58%;8-10月为钩体病发病高峰,占总病例数的71.43%;职业以农民为主,占总病例数的92.86%;发病年龄集中在10~60岁,占全部病例的85.72%;男女性别之比约为3.671;2006-2011年景德镇市钩体病监测发现流行菌群为黄疸出血群,自然人群血清群以黄疸出血群和流感伤寒群为主,宿主动物主要携带黄疸出血群钩体。结论近几年我市钩体病处于最低发病水平,主要宿主动物携带钩体菌群为黄疸出血群,与自然人群感染主要菌群基本一致,主要流行菌群稳定。培养分离出钩体的宿主动物主要为黑线姬鼠,为主要传染源。今后仍应加强钩体病监测,为有效预防钩体病的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CT、MRI对三类长骨干骺端同属纤维组织细胞源性肿瘤的(干骺端纤维性缺损FCD、非骨化性纤维瘤NOF及良性纤维组织细胞瘤BFH)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病理证实的三类长骨干骺端同属纤维组织细胞源性肿瘤患者的X线、CT、MRI表现。结果X线平片和CT上表现为沿骨长轴走行局限于皮质内和皮质内偏心性膨胀累及髓腔的均匀溶骨性透光区,MRI信号较均匀,T1T2信号呈长T1T2及低(或等)的T1T2信号;中等度强化,强化亦较均匀。FCD、NOF具有蛋壳样骨质硬化带,BFH硬化带不连续,部分边界模糊,影像学表现可因病变部位及病程不同而异。结论三类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意义,多数典型病例X线平片结合CT、MRI可做出明确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