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肿瘤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及其干预对策。方法 收集 2017年 1~12月我院肿瘤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制定针对性对策进行干预,观察干预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上报护理不良事件 50起,主要以意外拔管、医嘱处理错误和药物外渗为主,护理不良事件分级: 0级共 0起、Ⅰ级 22起、Ⅱ级 23起、Ⅲ级 4起、Ⅳ级 1起和Ⅴ级 0起;护理工作年限 <5年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比例明显高于工作年限≥ 5年者 (p<0.05);护士职称者中发生护理不良事件比例明显高于护师及以上职称者 (p<0.05);护理不良事件时间分布中, 13:00~18:00护理不良事件比例最高。结论根据肿瘤病区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综合对策进行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障患者治疗安全。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的病理学特征与分布状况。 方法 囊括本院 201 7 年 2 月 ~2019 年 3 月收治的上消化道粘膜下肿瘤患者 287 例,对其分别开展病理学分析,分析其病理类型及分布特点。 结果 SMT 主要发生与胃部,占比 59.23% ( 170/287 ),食管各部粘膜下肿瘤主要以平滑肌瘤与囊肿为主,胃各部位黏膜下肿瘤主要发生与胃底、胃体上部及胃窦,前两者以胃间质瘤、平滑肌瘤为主,胃窦部以异位胰腺、脂肪瘤为主 。结论 食管全段以平滑肌瘤最为常见,胃体上部及贲门处以平滑肌瘤最多见,胃底部以胃间质瘤为主,胃窦部以异位胰腺最常见。
简介:【摘要】:目的 对肿瘤内科实施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的教学效果、临床教学质量满意率进行探寻。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肿瘤内科临床实习生共88例,实习时间2019年9月到2020年9月。教学①组(44例)方案:实施传统临床教学;教学②组(44例)方案:实施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临床教学。对考试成绩得分、临床教学满意率进行统计。结果:教学②组考试成绩得分(93.15±2.13)分、临床教学满意率97.73%,相比教学①组的相比教学①组的(85.16±1.68)分、81.82%而言均更高(p<0.05)。结论:肿瘤内科采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教学模式,开展临床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更好,有利于实习生更好的掌握理论和实践知识,实习生的教学满意度更佳。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全脊椎整块切除术( total enbloc spondylectomy, TES)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的并发症护理,并探讨其护理策略。方法: 2008 年 1 月 ~2017 年 12 月采用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治疗原发性胸腰椎肿瘤 41 例,其中男 23 例,女 18 例,年龄 27~ 60 岁( 41.7±3.5 岁)。病变节段: T7 1 例, T11 3 例, T12 6 例, L1 10 例, L2 10 例, L3 7 例, L4 4 例。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 18 例,骨肉瘤 10 例,骨母细胞瘤 4 例,组织细胞肉瘤 7 例,脊索瘤 2 例。 Tomita 分型均为 3~ 5 型, WBB 分型累及 4~8 区或 5~9 区 29 例, 4~9 区 12 例。其中 30 例行单一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 11 例行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肿瘤切除后均一期行脊柱稳定性重建,前方采用钛网或人工椎体重建,后方在病椎上下各两个节段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渡过围手术期,并顺利出院。结论:原发性胸腰椎肿瘤一期行全脊椎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早期积极对症处理能够获得满意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放疗联合唑莱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我院自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随机抽取 120例患者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不同类型的治疗方式,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放疗模式,观察组患者接受放疗 +唑来膦酸治疗模式,通过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疼痛症状缓解时间等方面的差异,继而判定放疗联合唑莱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活率高于对照组, P< 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放疗联合唑莱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抑制骨转移进程,缓解患者疼痛感受,副作用较轻,耐受性良好,缩短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
简介:【摘要】 目的:评价 T2WI-TSE和 HASTE序列在肾脏 MR检查中的效果。方法:对 44例可疑肾脏肿瘤患者进行 MR检查,分别采用 T2WI-TSE和 HASTE序列扫描,比较两组图像的运动伪影,肿瘤边缘清晰度及肿瘤与肾脏解剖学结构关系显示清晰程度。结果:两组序列在现实显示肾肿瘤及肾脏解剖学结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149),但 HASTE的图像伪影少,明显优于 T2WI-TSE序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 HASTE序列扫描速度快,运动伪影少, SAR值低,图像质量满足诊断要求,在肾脏检查中的取代传统 T2WI-TSE序列具有可行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卵巢肿瘤剔除术对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IVF-ET)技术中卵巢反应性影响价值。方法:纳入本院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间收治进行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的 6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以其中 30例行卵巢肿瘤剔除术患者建立观察组,以另 3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建立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在 IVF-ET术中卵巢对控制性超排卵产生的反应情况。结果: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术侧卵巢大小、窦卵泡数与卵泡数相比健侧卵巢均显著更少( P<0.05);观察组 FSH用量相比对照组明显更多( P<0.05);观察组患者健侧卵巢窦卵泡数、 HCG注射日≥ 14mm卵泡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少( P<0.05)。结论:卵巢肿瘤剔除术可能影响到卵巢功能,导致 IVF-ET卵巢反应效果降低。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经剑突下胸腔镜前纵隔肿瘤切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前纵隔肿瘤患者5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参照组(n=28)与治疗组(n=28),参照组采取胸壁胸腔镜治疗,治疗组给予经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种术式临床效果。结果:与参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相比,治疗组明显较短,两组术中出血量、疼痛评分相比,治疗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与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8.57%、3.57%,治疗组高于参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纵隔肿瘤患者实施经剑突下胸腔镜切除术治疗,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外科患者采用"工"字形引流管标识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分析结果在对比上具备有效性,本次进行研究的患者人数为78位,这78位患者截选的护理时间在2018.10月~2020.05月之间,观察组护理管理采用"工"字形引流管标识,对照组护理未采用。为确定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护理事故发生率,探究应用效果。结果:对比分析整理后发现,在护理中采取"工"字形引流管标识后,可以有效控制护理事故的发生,而且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较大,p<0.05从统计学角度上来看,具有实际对比价值。结论:对肿瘤外科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工"字形引流管标识,可以明显降低护理事故的发生,可进一步在肿瘤外科管道护理中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加速康复外科专业护理干预对胃肠肿瘤手术病人在手术前期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9月间在本院治疗并行胃肠道部位肿瘤手术的90位病人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以随机标号的方法平均分成两组,分别命名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中均为45位患者,实验组中患者使用加速康复外科专业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中患者使用标准流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有无并发症。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手术进行前无留置胃管且没有进行常规手术中的肠道准备,相较于对照组患者,其术后留置导尿管的总体时长、经肛门排气的时间、术后初次进食的时间以及术后首次排便都有明显的改变(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胃肠道肿瘤手术护理干预对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胃肠道肿瘤患者中筛选78例作为探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组别命名为对照组(39例)、实验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手术护理干预,评价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统计研究数据显示,实验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低,术后排气时间、进食时间、排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早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胃肠道肿瘤患者手术护理干预,可显著预防和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对促进术后恢复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抽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32例,依照入院顺序分参照组和实验组,各16例。参照组行基础护理,实验组行综合护理。比较生活质量评分、应激指标、膀胱痉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生活质量比参照组高(P<0.05);实验组应激指标低于参照组,膀胱痉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参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全部融入至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护理工作中,改善膀胱痉挛发生情况,使应激水平降低,获得高质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