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构建耐5-FU的胃癌耐药细胞株,初步探讨细胞发生5-FU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通过药物耐药间歇冲击并浓度梯度递增法诱导建立胃癌耐药细胞株SGC-7901/5-FU.应用MTT法检测亲代细胞对4种化疗药物的IC50并计算耐药指数(RI).通过MTT法绘制细胞的生长曲线计算细胞倍增时间.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分布.RT-PCR检测抑癌基因P53、癌基因Bcl-2、促凋亡基因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3(caspase-3)、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associatedproteinkinase,DAPK)家族成员(DAPK-1、DAPK-2、DAPK-3)、多药耐药蛋白(multidrugresistanceproteins,MRP)亚家族中的MRP-6、多药耐药基因1(multidrugresistance1,MDR1)、切除交叉互补修复基因(excisionrepaircross-complementing1,ERCC-1)的表达.WesternBlot检测MDR1编码的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结果SGC-7901/5-FU对5-FU、顺铂、环磷酰胺的耐药指数分别为6.26、3.71、5.25.SGC-7901与SGC-7901/5-FU细胞倍增时间分别为(30.82±1.46)h和(46.01±4.15)h,SGC-7901/5-FU细胞增殖速率显著变缓(P<0.05).与亲代细胞比较,耐药子株S期细胞显著减少,G0/G1期细胞则显著增高(P<0.01),而G2/M期细胞无显著差异(P>0.05).耐药子株SGC-7901/5-FU细胞MDR-1、MRP-6、DAPK-3和P-gp表达显著上调(P<0.01),而ERCC-1、caspase-3、P53、DAPK-1、DAPK-2、Bcl-2的表达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成功构建胃癌耐5-FU细胞株SGC-7901/5-FU,其对顺铂、环磷酰胺具有交叉耐药,耐药机制与细胞周期S期细胞比例减少、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有关,可能与MDR-1、MRP-6、DAPK-3基因及P-gp蛋白表达上调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精细化综合器械管理在肝胆胰癌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394台精细化综合管理前肝胆胰癌腹腔镜手术所使用的器械管理资料(对照组)和396台精细化综合管理后肝胆胰癌腹腔镜手术所使用的器械管理资料(观察组),统计分析两组手术器械的准备情况(缺失率、损坏率、不适用率)、抽查情况(遗失率、损坏率、消毒不合格率)和手术医师的满意度。结果术前准备中,观察组手术器械的缺失率、损坏率、不适用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80、7.33、4.73,P﹤0.05);随机抽查时,观察组手术器械的遗失率、损坏率、消毒不合格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医师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6,P﹤0.05)。结论精细化综合器械管理可以优化肝胆胰癌腹腔镜手术的器械管理工作,提高手术医师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研究匍枝马尾藻和铜藻多糖对人实体瘤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分别观察两种海藻多糖对人肺腺癌SPC-A-1、鼻咽癌CNE-2Z、卵巢癌HO-8910PM三种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瑞氏染色及流式细胞仪对其机理进行初步探讨。结果:两种海藻多糖在高浓度时对肺腺癌SPC-A-1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以匍枝马尾藻多糖较为显著。对鼻咽癌CNE-2Z、卵巢癌HO-8910PM基本无抑制作用,但与5-FU联合用药时,匍枝马尾藻有一定的增敏作用,而铜藻对5-FU没有增敏作用。进一步对匍枝马尾藻体外抑瘤机理进行探讨,发现凋亡并不起主要作用。结论:海藻多糖对人实体瘤细胞体外生长有一定的影响,凋亡不是其主要作用机理。
简介: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超声声像与分子免疫学指标——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上皮生长因子受体(CerbB-2)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总结98例IDC超声图像特征,并与经超声引导下自动活检(USGAB)术穿刺活检分子免疫组化结果ER、PR、CerbB-2表达行相关性分析。结果ER、PR、CerbB-2分组结果显示:肿瘤边缘毛刺征组ER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边缘毛刺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微钙化组PR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无微钙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周边高回声晕组及边缘毛刺征组PR表达阳性率高于周边无高回声晕组及无边缘毛刺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微钙化组、腋窝肿大淋巴结组CerbB-2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肿瘤内无微钙化组、腋窝无肿大淋巴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DC超声声像特征与ER、PR、CerbB-2表达水平有一定相关性,部分超声征象可能对其生物学特性有提示和评估的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72例鼻咽癌患者,根据患者放疗疗效分为放疗敏感患者37例(放疗敏感组),放疗抵抗患者(放疗抵抗组)35例,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两组Raf-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临床分期、组织分型及分化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射敏感组Raf-1蛋白阳性表达率为29.73%,低于放射抵抗组的91.43%(P〈0.05);放射敏感组Raf-1蛋白表达总体强度明显弱于放射抵抗组(P〈0.05);Raf-1蛋白阳性表达预测鼻咽癌患者放疗抵抗的灵敏度为97.14%,特异度为70.27%,阳性预测值为75.56%,阴性预测值为96.29%.结论Raf-1蛋白阳性表达率和表达强度与鼻咽癌放疗抵抗有关,对预测鼻咽癌放疗疗效有一定价值.
简介:目的:探寻未手术及放疗的肺癌行根治性或预防性放疗锁骨上淋巴结靶区勾画的范围。方法:将锁骨上区域按主要解剖转移途径分区,回顾性分析肺癌在锁骨上淋巴结的转移分布特点,进一步精确肺癌在锁骨上淋巴结靶区勾画范围。结果: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病例中有双侧锁骨上淋巴结的占31%;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在Ⅰ区出现的占22%,多数与其他区(如Ⅱ区及Ⅳ区)同时出现;锁骨上Ⅱ区淋巴结转移占绝大部分,为99%,与他区一同出现或单独出现。锁骨上Ⅲ区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约3.9%,且全部合并有Ⅱ区淋巴结转移,多伴有大的肿瘤负荷,纵隔及锁骨上广泛的淋巴结转移。Ⅳ区出现淋巴结转移的占16%,均合并有Ⅰ区或Ⅱ区淋巴结转移。结论:Ⅰ区及Ⅱ区是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主要集中区,临床上考虑进行锁骨上预防性照射时建议包括Ⅰ、Ⅱ区;当Ⅱ区存在淋巴结转移时,结合患者耐受性,考虑Ⅳ区照射。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血清及胸水CEA、NSE、CYFRA211水平在恶性胸水治疗前后的变化,判断对晚期恶性肿瘤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确诊病人共31例,其中男12例,女19例,年龄36-82(平均56)岁。原发肿瘤为肺癌21例,乳腺癌6例,胃肠道癌4例,所有病人均使用沙培林(OK-432)20KE+丝裂霉素10mg,胸腔内注射行粘连术(事先胸水引流完全),粘连术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及胸水CEA、NSE、CYFRA211水平,全部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作显著性分析。结果两组粘连前后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血清CEA、NSE、CYFRA211水平在粘连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无显著性差异,胸水CEA水平在粘连前后有明显变化,P〈0.05,有显著性差异,胸水NSE及CYFRA211水平在粘连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恶性胸水经局部化疗药灌注粘连后仅改善病人临床症状,不能有效阻止肿瘤进展。
简介:目的:探讨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中PGE2含量的变化并探讨阿司匹林对其术后复发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放免法测定组织匀浆中PGE2含量。对结肠腺瘤及结肠癌术后患者分别随机分为阿司匹林(ASA)治疗组(32例、30例)及谷参肠胺对照组(28例、28例),治疗组ASA,每次0.3g,每曰3次,饭后服用;对照组谷参肠胺,每次0.8,每日3次,饭后服用,随访12mo,观察两组复发率。结果:治疗前结肠腺瘤组(60例)病变组织中PGE2含量(186.32±21.24)pg/mg(组织)及结肠癌组(58例)病变组织中PGE2含量(244.32±20.31)pg/mg(组织)均明显高于其病变相邻的正常结肠粘膜组织中的PGE2含量(83.44±34.12)pg/mg(组织)、(89.34±36.42)pg/mg(组织)(P<0.01)。术后6mo及12mo,结肠腺瘤阿司匹林治疗组复发率(6.3%,15.6%)(2/32,5/32)均明显低于谷参肠胺对照组(14.3%,321%)(4/28,9/28)(P<0.05);结肠癌阿司匹林治疗组复发率(10%,20%)(3/30,6/30)也明显低于谷参肠胺对照组(25%,43%)(7/28,12/28)(P<0.05)。结论: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中PGE2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粘膜组织中PGE2含量。阿司匹林通过抑制结肠腺瘤及结肠癌组织中的PGE2合成,在预防其术后复发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D2根治术中行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中上部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保脾组50例行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切脾组46例行全脾切除术。结果全部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No.10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度及平均清扫No.10淋巴结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保脾组发生并发症3例(6.0%),肺部感染、切口感染和肠梗阻各1例;切脾组发生并发症5例(10.9%),其中胰漏2例、肺部感染1例、吻合口瘘1例、腹腔出血1例。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脾脏的脾门淋巴结清扫术能够取得同切除脾脏相同的效果,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简介:目的分析比较经腹会阴联合切除术(abdominoperinealresection,APR)与低位前切除术(lowanteriorresection,LAR)两种术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在本院接受APR和LAR手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结直肠癌生活质量测量量表29(Qualityoflifequestionnaire-ColorectalCancer29,QLQ-CR29)对APR组和LAR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最终有完整问卷的患者有164例(APR组50例,LAR组114例)。APR组患者的平均年龄显著高于LAR组,APR组患者肿瘤下缘距齿线距离显著短于LAR组(P〈0.001)。两组患者在性别、体质指数、ASA评分及术前临床分期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排尿情况,APR组在术后1个月明显优于LAR组,术后6、12个月两组无差异。大便情况,术后1个月APR组明显优于LAR组,术后6个月两组无明显差异,但术后12个月LAR明显优于APR组。主观感受术后1、6个月LAR组明显优于APR组,但术后12个月,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APR术式优势在于术后短期内排尿、排便,而LAR术的优势也在于术后短期内主观感觉方面。低位直肠癌患者行APR手术后长期生活质量不逊于LAR术式。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CEA、CA125、CA19-9和CA72-4联合检测对大肠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44例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28例大肠息肉患者、3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CEA、CA125、CA19-9和CA72-4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大肠癌患者血清中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大肠息肉患者和健康体健者(P〈0.05)。大肠癌DukesC-D期患者血清中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高于DukesA-B期患者(P〈0.05)。同时大肠癌高、中分化患者血清中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和低分化患者血清中四种肿瘤标志物水平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查结肠癌的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明显高于单一标志物。大肠癌患者作根治性切除术后1个月血清中四种肿瘤标志物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而作姑息性切除术后1个月血清中四种肿瘤标志物含量与术前相比,下降不明显(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清CEA、CA125、CA19-9和CA72-4水平可作为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手术方法的选择、疗效评价及预后监测有意义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