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脊柱手术患者手术后产生腹胀并发症应用早期中医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60例进行脊柱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资料,一组为观察组,30人,采用早期中医护理干预,一组为对照组,30人,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腹胀发生率以及术后各项指标情况。结果经过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为93.33%,而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后的护理效果为66.67%,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腹胀发生人数为3,发生率为10%,要远低于对照组(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的评分均要优于对照组,而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早期中医护理干预对脊柱手术患者术后腹胀具有显著的作用和影响,建议积极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科手术治疗心肌梗死(MI)合并室间隔破裂(VSR)患者的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20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外科手术治疗的MI后VSR(PI-VSR)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26例,年龄44~82(64.3±8.2)岁]。根据围手术期和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存活患者进行随访,对各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运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68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死亡9例,对59例存活患者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0.1~10.5)年,随访死亡7例,据此纳入存活组52例,死亡组16例。单因素比较分析显示,术后存活组与死亡组年龄、VSR至手术时间<7 d、Killip分级≥3级、心源性休克、术前使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急诊手术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单因素比较分析P<0.2的因素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R=1.099,95%CI:1.010~1.195,P=0.028)、血小板计数(HR=0.993,95%CI:0.986~1.000,P=0.044)、D二聚体水平(OR=1.001,95%CI:1.000~1.002,P=0.011)、心源性休克(OR=6.221,95%CI:2.054~18.841,P=0.001)是术后死亡的相对危险因素。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发现2、4、6、8和10年存活率分别为77.5%、77.5%、71.0%、71.0%和71.0%。结论年龄、血小板计数、D二聚体水平、心源性休克是MI合并VSR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外科手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院内存活患者的中远期预后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预防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措施。方法资料选自2013年1月-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6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在回顾与分析其临床治疗资料的基础上,将其随机划分成两个组,对照组33例研究对象接受常规治疗方案与护理方案,而实验组33例研究对象接受针对性预防措施,同时观察两组研究对象感染症状的发生几率。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感染病例数方面的比较存在着差异(P<0.05)。结论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必须严格控制手术后切口感染症状的发生,这就必须严格把握抗生素应用程序,同时严格控制手术时间、手术方式以及执行无菌操作,从而达到预防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整体目标。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行介入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4例。参照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康复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好,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妇产科手术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之原因、治疗过程、治疗结果与对策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回顾及分析本科27870例腹部手术病人;结果对妇产科手术后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患者抗感染、支持治疗,所有患者均愈后良好;结论患者术后咳嗽、贫血、肥胖糖尿病、妊高征水肿、滞产、缝合技术、术前未使用抗生素等问题与妇产科腹部切口液化密切相关。对于此类问题,我们应制定切实有效的措施,防范和减少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