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9 个结果
  • 简介:阿图鲁·马提尼[图1],20世纪最伟大的意大利雕塑家.他1889年8月11日出生于意大利Treviso小镇的一个贫寒家庭.贫寒的家境使他难以有机会进入小学接受正规的教育,直到12岁他才幸运地到了一家金首饰作坊当了一名学徒.他非常希望能成为一名音乐家,但是贫寒家境的现实使他发现了适合自己的不用花费的艺术追求--他的第二个至爱:雕塑.

  • 标签: 司顿斯 大师阿图鲁 安东尼·司
  • 简介:文章以广场舞引发社会矛盾的现象为研究背景,先简要阐述了国外学者如何用游憩设施艺术解决公众矛盾的典型案例,并借由马先生的观点指出了国内在城市公共空间领域微景设计的研究盲区。再以武汉巡河广场噪音扰民事件为例,提出了如何通过游憩设施艺术设计实现景观改造,从而从功能上解决公共空间使用矛盾的方案。创新点是就地盘活混合功能与屋顶增量转移功能两种对策的提出。

  • 标签: 游憩设施 城市 景观 社会 艺术
  • 简介:2017年7月第十届意大利科音乐节(FestivalComoCittadellaMusica)以威尔第的歌剧巨作《纳布科》拉开序幕。本人有幸受到科歌剧院艺术总监——乔万尼先生的邀请,来到了这座作为意大利著名旅游胜地的美丽城市。

  • 标签: 音乐节 意大利 欧洲 艺术总监 旅游胜地 歌剧院
  • 简介:经中国文联批准,蒙特卡国际马戏节副主席兼艺术总监、世界马戏联合会主席乌兹·皮尔斯先生于4月20日至25日来华工作访问。皮尔斯先生此行主要目的是审看2013年第37届蒙特卡国际马戏节中方参赛节目,参加中方举办的"世界马戏日"活动,并与中国杂技家协会举行工作会谈。

  • 标签: 中国文联 蒙特卡洛 皮尔斯 副主席 马戏 国际
  • 简介:文章以《地文集·戏剧卷·卷一》为蓝本,结合与"戏弄"相关文献的解读、若干教科书之相关观点的比照思考,初步辨析出中国传统戏剧的一类"戏弄"之源流:即自先秦戏弄之滥觞始,经汉戏弄之蕴而待出、北朝戏弄之明确形成、唐戏弄的成熟,至宋(金)出现了繁荣的局面。这一戏剧起源与发展的脉络当即在中国传统戏剧的另两类——"戏文"、"戏曲"——产生前中国戏剧发展的基本线索。如此不断梳理、探究出的日趋合理的戏剧运动自身逻辑,想必是戏剧音乐史建构的前提。

  • 标签: 戏剧音乐史 洛地 戏弄源流 中国古代音乐史
  • 简介:英国16世纪诗歌、戏剧的文学巨匠:克里斯托弗·马(ChristopherMarlowe,1564-1593)和莎士比亚(WilliamShakespeare,1564-1616)。前者被看作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或现代早期戏剧文学的先驱,后者被视为英国乃至世界戏剧文学的巅峰人物。尽管在英国数百年的戏剧文学研究史中,马对莎士比亚影响巨大,但仍有研究者偏爱于将他俩的个人

  • 标签: 商人马洛 威尼斯商人 岛犹太人
  • 简介:【上接第三期】三作为文艺复兴时代的经典戏剧作品,《马耳他岛的犹太人》和《威尼斯商人》反映出作者许多彼此相似的、反传统的犹太观。首先,马与莎士比亚在作品中都认可犹太人的商业成功,着意将巴拉巴斯和夏洛克刻画成守法经营的商人,并将巴拉巴斯和夏洛克对财富的追求与他们对金线的吝啬结合起来,表达了对犹太人财富观的一种肯定。在《马耳他岛的犹太人》第一幕第一场,马就表现了巴拉巴斯在商场上英雄般的气度。当商人向巴拉巴斯报告他的商船已经平安到达,巴拉巴斯命令他:'去,让他们靠岸,让他们带上入关证明,我希望他们在海关的信用就和我在场时一样好。给他们送去六十匹骆驼、三十头驴、二十辆马车,驼运货物。你是不是我的一

  • 标签: 商人马洛 威尼斯商人 岛犹太人
  • 简介:2011年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认真贾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继续加强各类课程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丰富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突出工作重点,注重工作实效,重视调查研究,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各种积极因素,全力推动学校艺术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 标签: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 教育工作会议精神 体育卫生 教育司 教育部 发展规划纲要
  • 简介:美国美学开创者乔治·桑塔亚纳(GeorgeSantayana)曾经说过:“忘记过去必将陷入重复的魔咒”,对于舞蹈这门以身形动作来表达诠释人类情感的艺术而言更是如此。世界舞蹈总会WDC(WorldDanceCouncil)新任历史委员会主席布里吉特·梅尔(BrigittMayer)也曾说过:“记录舞蹈的历史不仅是为了防止被遗忘,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保存相关文化遗产的同时对其进行反思,为舞蹈艺术的发展做出更明智的决定。”

  • 标签: 舞蹈研究 档案馆 萨尔斯堡 莫罗 大学 教学
  • 简介:杰奎琳·肯尼迪·奥纳西斯对时尚品味独特,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然而她又命运坎坷。她在白宫时期及其后的生活,一直是美国公众关注的焦点。接下来我们将盘点十件你可能不了解的关于她的秘闻。1.她曾做过记者和摄影师1952年,在结束了纽约瓦萨学院、索邦大学与乔治·华盛顿大学的游学和本科教育之后,杰奎琳应聘了《华盛顿时代先驱报》记者职位,这是她的第一个工作。作为一位“调查摄影师”,这位未来的总统夫人游荡在首都华盛顿的街头巷尾,她采访路人问他们各类问题,

  • 标签: 杰奎琳 奥纳西斯 时代先驱报 乔治·华盛顿 洛特 卡米
  • 简介:根据相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10月全国票房42.05亿元,超过今年2月的41.34亿元和4月的41.12亿元跃上影史亚军,仅次于今年7月的54.91亿元票房;比上年同期的27.9亿元增加14.15亿元,增加50.71%。观众1.27亿人次,比上年同期的7800万人次增加4900万人次,同比增加62.82%。共放515万场,创单月放映场次历史之最;比上年同期的365万场增加150万场,增加41.1%。

  • 标签: 万达 放映场次 院线 金逸 名侦探柯南 武汉光谷
  • 简介:对于我们这些20世纪五十年代开始从事演奏艺术的人来说,由于历史的原因,使我们似乎对前苏联的一批演奏家更为熟悉。如大卫·奥俨斯特拉赫、柯岗、巴莉诺娃、史库尔尼科娃、伊戈力·奥伊斯特拉赫、皮凯津、西特科维斯基、克利夫、贝琳娜、瓦伊曼等等。处于政治、经济、文化鼎盛时期的前苏联,以其先进和科学的小提琴教学法,培养了一大批立足于世界琴坛的演奏家。但是这种优势,随着国家政局的动荡,一度走向低迷。直至八十年代初期,青年小提琴家穆娃的出现,又为俄罗斯带来了新的辉煌。穆娃,1959年出生于莫斯科的郊外。3岁开始学琴,聪颖的天资和她对小提琴的早熟,使她9岁便进入了莫斯科中央音乐学校。命运给予了她最好的机遇:得以在柯岗和布朗宁两位大师的指导下深造,使她的演奏趋于成熟。1976年16岁时便在波兰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中一举夺魁。之后,1981年和1982年又连续在芬兰西贝柳斯和苏联柴可夫斯基两项世界顶尖级的国际小提琴比赛中获得大奖。穆娃的名字轰动了世界乐坛。一位青年演奏家连续三次在国际大赛中夺魁,这不是运气、不是侥幸、不是偶然,而是真正体现了她无可非议的演奏实力。同时,也再次体现了俄罗斯小提琴教学体系,仍处世界领先的地位...

  • 标签:
  • 简介:国际钢琴比赛曲目的各种制度樊:这也牵涉到参赛者如何选择曲目的问题,每项钢琴比赛的曲目要求不尽相同,有的十分广泛,有的却好像还当做是音乐院校的考试一样.此外,像范·克莱本与巴考尔等大赛近年采用开放自选的方式,似乎也已形成一种风尚.

  • 标签: 英国 乐评家 布莱斯·莫里森 音乐艺术 音乐事业 艺术比赛
  • 简介:讲到当代俄罗斯的钢琴作品,人们经常能想到的大约是斯克里亚宾、拉赫玛尼诺夫、普罗柯菲耶夫等人的作品,但是人们不太熟知还有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一生中除了创作百十余首歌曲及少量的室内乐曲外,毕生的精力全部专注于钢琴作品的创作上,而且具有极高的成就--这位作曲家不是别人,就是钢琴大师尼古拉·卡尔维奇·梅特涅尔(NikolaiKarlovichMedtner,1880-1951).

  • 标签: 作曲家 钢琴作品 拉赫玛尼诺夫 室内乐 歌曲 乐曲
  • 简介:老虎洞窑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凤凰山与九华山之间长约700m的一条狭长溪沟的西端。窑址现场为一约2000m~2的山岙平地,海拔高度约90m,南距南宋皇城墙不足百米,距南宋郊坛下官窑约2.5km。老虎洞窑址于1996年9月因有人盗挖溪沟边上的瓷片而被发现,同年11月我所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考占调查,发现2条窑炉和作坊遗址,出土少量瓷片、素烧坯、窑具等遗物,为了

  • 标签: 修内司窑 南宋官窑 窑址 杭州市 窑炉 瓷片
  • 简介: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的意大利导演南尼·莱蒂,是当今世界影坛不折不扣的一位集编剧、导演、演员、制片人甚至包括剪辑于一身的电影作者.他一直坚持着自1976年电影处女作《我自给自足》(Iosonounautarchico)以来矢志拍摄的"个人的、有根的电影",不以观众的意志为转移,多拍摄一些注重个性化探索主题与风格的电影;而且他的电影风格独特怪异,一方面以善于自我嘲讽、自我思辩的方式进行创作被誉为是"意大利的伍迪·艾伦",一方面又明显地带有类希区柯克式的标签,他本人必须出现在每一部电影中,必须以幽默的方式来呈现"社会与政治环境、以及我们这一代的"(导演语)人,还有自传色彩浓重等特点都自始至终地贯穿于他的创作.

  • 标签: 意大利 电影导演 《亲爱的日记》 《儿子的房间》 20世纪90年代 南尼·莫莱蒂
  • 简介:与刘易斯·芒福德在《历史名城》(TheCityinHistory)中,始终偏爱低清晰度的、结构松散的城市类似。在本期的“独立空间”项目中,松散的城市之声也是连接着不同空间结构的、低清晰度的暗语。在上期组织“故乡缺口”的主题时,我们希望以一种比较;令硬、具有强迫感的视角,将那些分散在不同城市和头脑中空间的“独立性”强化出来,作为一种异质性的存在与其所在的城市产生着“对抗”——用不被大众所认可的艺术方式切开故乡慵懒文化的伤口。而随着专题的推进,这些非中心城市“散漫”的生长轨迹,还是将那种一厢情愿式的强硬姿态,带回到“松散”和“低清晰度”的概念中来。

  • 标签: 空间结构 中心城市 清晰度 有意识 态度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