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期间收治的 60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 30例和对照组 30例 ,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丙硫氧嘧啶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甲巯咪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同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 73.3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20.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46.67%;上述差异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不仅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而且治疗有效性值得肯定。
简介:目的探讨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43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甲巯咪唑组(n=80)和丙硫氧嘧啶组(n=63),分别给予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巯咪唑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5%,丙硫氧嘧啶组为90.4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巯咪唑组血细胞计数异常,皮疹、皮肤瘙痒发生率明显高于丙硫氧嘧啶组,而肝功能指标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丙硫氧嘧啶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巯咪唑治疗甲亢的疗效确切,易引起血细胞减少和皮疹,对肝功能影响较少。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巯咪唑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6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丙硫氧嘧啶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甲巯咪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值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0.00%,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游离甲状腺素和高敏促甲状腺素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巯咪唑可有效提高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甲状腺素水平效果显著,且临床应用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普萘洛尔配合甲巯咪唑方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本院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接收的84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随机将其分为甲、乙两组,甲组42例(甲硫咪唑医治),乙组42例(普萘洛尔配合甲巯咪唑方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前,甲状腺激素水平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均有明显降低,且乙组TSH、FT3、FT4水平明显低于甲组(P<0.05);乙组治疗总有效率(95.24%)明显高于甲组(80.95%),组间差异显著(X2=4.086,P<0.05)。 结论 普萘洛尔配合甲巯咪唑方案治疗甲亢,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甲状腺激素水平,具有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1月-2022年1月)内,入组案例对象(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70例,经随机数字分组后,分别对案例对象应用普萘洛尔+甲巯咪唑联合治疗(观察组,n=35)与甲巯咪唑单药治疗(对照组,n=35),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差异。结果:观察组中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7.15%(34/35)高于对照组82.85%(29/35),(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低于对照组;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低于对照组;促甲状腺素TS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普萘洛尔与甲巯咪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参考实施。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基丙二酸血症(MMA)患儿眼部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临床病例研究。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河南省儿童医院眼科就诊的MMA患儿13例纳入研究。患儿均于表面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眼前节及眼底检查。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屈光检查9例;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3例;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查6例;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检查6例;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3例。结果13例患儿中,男性6例,女性7例。首次就诊眼科平均年龄为45个月。均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伴癫痫、婴儿痉挛症分别为9、2例;发育迟缓11例;生长发育期伴反复肺部感染13例;脑积水4例;高血压、肾功能不全1例。8例患儿有基因检测结果记录,均发现MMACHC:c.609G>A:p.W203*突变位点。角膜溃疡1例;眼球震颤10例;黄斑病变4例;伴远视、内斜视3例。行BCVA检查的9例,BCVA为光感~0.6;行OCT检查的3例中,黄斑区视网膜变薄、光感受器细胞层萎缩2例。行FFA检查的3例中,黄斑区可见类圆形透见荧光2例。行FVEP检查的6例中,不同程度P100波峰时延迟及振幅降低5例;行FERG检查的6例中,a、b波各反应振幅降低4例。结论MMA患儿眼部临床表型多样,严重程度不一;多伴有眼球震颤,眼底病变以黄斑区病变常见;出现黄斑病变者视力损害较重。
简介:摘要目的对21个甲基丙二酸血症家系进行遗传学分析,明确致病基因及为患者家系进行遗传咨询提供依据。方法应用高通量测序法对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及Sanger测序验证。结果21例甲基丙二酸患者共鉴定出MMUT、MMAA和MMUT3个基因29个变异位点;MMUT基因c.323G>A(10%)、c.917C>T(10%)和c.984delC(10%)变异及MMACHC基因c.609G>A(45%),c.80A>G(10%)和c.567dupT(10%)变异较为常见。其中MMUT基因c.2000A>G、MMACHC基因c.298G>T和MMAA基因c.734-7A>G变异是首次报道的新变异位点。结论对甲基丙二酸血症患者进行基因变异检测可以明确其可能的致病原因,为其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新变异的检出丰富了甲基丙二酸血症致病基因的变异谱。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神经发育特征及可能影响因素。方法设计临床调查表,对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就诊的86例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进行调查,采用Gesell发育量表进行神经发育评估。结果86例患儿中男45例,女41例;年龄2.4~62.5个月,中位数8.3个月。新生儿期筛查确诊的患儿33例,发病后临床诊断的患儿53例,患儿各能区多为轻到重度发育缺陷。其中,0~6月龄患儿28例,精细运动、大运动、适应性缺陷显著;>6~12月龄患儿24例,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缺陷显著;>12~36月龄患儿23例,语言、适应性、大运动缺陷显著;>36~72月龄患儿11例,语言、个人-社交、适应性缺陷显著;新生儿筛查发现的患儿在精细运动、大运动、适应性、个人-社交和语言方面发育商均不同程度高于发病后临床诊断的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虽经积极规范治疗,大多数发病后诊断的甲基丙二酸血症患儿仍存在神经发育障碍,各能区存在轻到重度发育缺陷。不同年龄段患儿神经发育能区损害稍有不同,6月龄以下的患儿精细运动、大运动、适应性发育缺陷显著,6月龄以上患儿语言、适应性、个人-社交缺陷显著。经新生儿筛查发现的患儿神经损害较轻。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咯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病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54例支气管扩张伴大量咯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血凝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氨甲环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8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44%。观察组复发率为7.41%;对照组复发率为29.63%。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凝酶联合氨甲环酸治疗咯血具有显著效果,能够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