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0例作为该研究的对象,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施以替比夫定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替比夫定的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变异耐药率、不同时间点HBeAg血清转换率和安全性。结果整理两组患者HBV-DNA阴转率、HBeAg阴转率、变异耐药率、48周HBeAg血清转换率临床数据可知,观察组整体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安全性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应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方式,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极大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病例来源我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住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患者分组方法分层随机化法。100例患者分为组1和组2两个组别。组1行常规抗结核、护肝治疗;组2加用拉米夫定治疗。观察指标(1)病灶显吸率、痰菌转阴率;(2)肝功能损伤率;(3)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肝功能指标的差异。结果(1)组2相比于组1病灶显吸率、痰菌转阴率更高,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2)组2相比于组1肝功能损伤率更低,χ2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3)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指标相似,t统计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组2相比于组1肝功能指标改善更显著,t统计处理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乙肝合并肺结核患者在常规抗结核、护肝治疗的同时加用拉米夫定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肝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乙肝大三阳的配偶的乙肝两对半情况间接反映乙肝在人群中的传染性。方法选取乙肝大三阳男37人,女25人,化验其配偶乙肝两对半。结果(1)男性大三阳的配偶两对半HBsAb、HBeAb、HBcAb阳性18人,HBsAb、HBcAb阳性8人,HBsAb、HBeAb阳性2人,HBsAb阳性5人,全阴性4人。(2)女性大三阳的配偶两对半HBsAb、HBeAb、HBcAb阳性9人,HBsAb、HBcAb阳性5人,HBsAb、HBeAb阳性1人,HBsAb阳性7人,全阴性3人。结论乙肝大三阳其配偶无一人被传染,多数可自行产生抗体,因此乙肝对周围人正常生活接触应该传染性很弱。
简介:摘要目的对乙肝患者的五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3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乙肝患者67例,以上患者均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方法进行乙肝五项检验,对以上患者的五项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6例患者显示为HBsAg阳性,HBsAg阳性率为83.6%;54例患者显示为抗-HBc阳性,抗-HBc阳性率为80.6%;31-40岁的乙肝患者人数最多,占比34.3%,20岁以内的患者人数和60岁以上的患者人数较少,分别占比9.0%和4.5%。结论临床上在对乙肝患者进行诊断时应该参考乙肝五项的检验结果,其是诊断和治疗乙肝的重要临床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剂量乙肝疫苗对母婴传播的预防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在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我市范围内乙肝病毒双阳性孕妇94例,根据接种疫苗剂量分组。两组分别按照0-1-6方案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和20μg重组(CHO细胞)乙型肝炎疫苗。1个月后采集静脉血,观察两组阻断效果。结果接种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17.0%,抗-HBs阳性率为59.6%。接种20μ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新生儿HBsAg阳性率为4.3%,抗-HBs阳性率为93.6%。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0μg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优于10μg重组酵母乙肝疫苗。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阻断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临床观察。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乙型肝炎病毒携带孕妇224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治疗组112例和对照组112例,治疗组孕7个月起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200IU,每隔1个月1次,共3次。对照组产前未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观察新生儿脐血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及新生儿脐血HBsAb(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检出率并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112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sAg阳性2例,感染率为1.79%;对照组112例,新生儿HBsAg阳性59例,感染率为52.68%。治疗组112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脐血HBsAb阳性检出43例(38.39%),对照组112例孕妇分娩的新生儿HBsAb阳性检出3例(2.67%)。结论孕晚期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被动免疫方式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具有重大作用,同时加强产时、产后新生儿主被动免疫,减少了母婴垂直传播(宫内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了乙型肝炎传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接种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流行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本地区2000年5月-2014年5月出生并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的新生儿2100名(观察组)进行调查,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后血清乙肝病毒(HBV)为标志物,检测血清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和抗体(抗-HBs)及乙肝病毒核心抗体(抗-HBc)为指标,并与1985-1999年以前未接受乙肝免疫接种的1900例新生儿(对照组)的血清HBsAg、抗-HBs及抗-HBc指标结果进行对比,观察两组人群HBsAg、抗-HBs阳性率以及HBV流行率。结果观察组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2.33%),而对照组未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sAg总阳性率为(11.89%)(P<0.05);观察组抗-HBs总阳性率为(52.95%),而对照组抗-HBs总阳性率为(24.36%)(P<0.05);观察组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V流行率为(5.2%),而对照组未接受乙肝疫苗全程免疫人群HBV流行率为(4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程免疫后<1岁儿童抗-HBs阳性率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结论大规模实施新生儿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并保持较高的接种率,可明显降低HBV感染率和流行率,增加抗-HBs水平,从而有效控制HBV的传播。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超滤联合血液透析的治疗方法对急、慢性肾衰的血液透析患者并发心力衰竭、全身浮肿及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30例急、慢性肾衰合并心衰、低血压等病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单纯超滤联合血液透析的方式,观察患者的透析情况。结果14例心功能不全及伴水肿的维持性透析患者显效12例,有效1例,无效1例,患者由于病情危重提前下机。16例透析中频发低血压患者8例单纯透析(28透次)患者,4次透析1小时就发生低血压,4次在结束前半小时出现哈欠、汗出,提前结束透析。5次正常透析结束,其余在透析中反复出现低血压;8例患者采用单纯超滤联合血液透析方式透析中(28透次),透析低血压发生2次,发生率为7.1%。无一例提前下机。结论单纯超滤联合血液透析是治疗急、慢性肾衰合并心衰、水肿、低血压患者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临床特点、检测手段及治疗。方法对20例经酶免疫斑点技术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的小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病例均给予更昔洛韦治疗。结果小儿单纯疱疹病毒脑炎多见于5岁以上农村患儿,临床表现以发热、呕吐、抽搐、瘫痪、意识障碍和锥体束征为主,头颅影像学检查多见额叶和颞叶损害,治愈6例,好转13例,未愈1例。结论单纯疙疹病毒感染占儿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4.67编。儿童中枢神经系统单纯疙疹病毒感染多为单纯疱疹病毒的原发感染,可导致脑炎、脑千脑炎、急性播散性奋健膜炎;起病较危重,出现精神症状较多,及时有效的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病情,降低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治疗,探讨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到2015年1月入住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70例,根据其临床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均给阿德福韦酯核苷类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扶正化瘀胶囊进行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肝HA、PC3、LN和CIV等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肝纤维化治疗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ST与ALB等肝功能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好转;研究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不仅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肝纤维化程度,而且有利于患者肝功能的改善。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阿德福韦酯联治HbeAg阳性慢性乙肝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94例慢性乙肝患者,这些患者均有HbeAg阳性特征,将其均分作对照、研究两组,研究组47例实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阿德福韦酯联合治疗方式,对照组47例单独运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情况。结果治疗48周后,研究组47例HbeAg血清转换、ALT复常、HBV-DNA阴转等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47例的指标情况,比较发现,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将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方式用在慢性乙肝治疗中,能够有效改善相关病症,但此次研究病例有限,详细治疗情况还需再作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