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g)水平在不同时间段的变化及低分子肝素治疗对其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抗凝组和非抗凝组各50例,并设立健康对照组50例。抗凝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分别于治疗第1天和第10天检测血浆Fg水平,并在治疗前后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第1天和第10天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抗凝组与非抗凝组治疗前后Fg水平比较,治疗前两组无差异,治疗后,抗凝组较非抗凝组明显降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应用低分子肝素干预治疗10天后,抗凝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非抗凝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血浆Fg水平明显增高,应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能降低患者血凝状态,提高临床疗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肺癌18F-FDGPET/CT原发灶代谢参数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为晚期肺癌患者的治疗和预后提供一定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0例IV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其中腺癌89例、鳞癌21例。获取其PET图像的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SUVmin、SUVpeak、MTV、TLG,及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转移部位。以此研究晚期肺癌18F-FDGPET/CT原发灶代谢参数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转移部位的关系。结果PET图像代谢参数SUVmax、SUVmean、SUVmin、SUVpeak、MTV、TLG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相关性(P>0.05),与病理类型有相关性(P<0.05);MTV、TLG与肿瘤转移部位有相关性(P<0.05)。同时代谢参数在不同病理类型间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探究晚期肺癌18F-FDGPET/CT原发灶代谢参数与各临床特征的关系,有利于对晚期肺癌原发灶生物学特征进行分析,以指导治疗和评价预后。
简介:目的观察葡萄籽原花青素(GSPE)和长波紫外线(UVA)对人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以探讨GSPE有无光保护作用。方法MTT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GSPE以及不同剂量UVA对HaCaT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GSPE浓度为5-200μg/mL时,对HaCaT细胞增殖影响不明显,浓度为500μg/mL及以上时抑制细胞生长,且有统计学意义;UVA剂量超过10J/cm2有抑制作用且随剂量增高抑制作用越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25J/cm2时其抑制率达37.65%;浓度为50、100μg/mL的GSPE对25J/cm2UVA照射后的HaCaT细胞的增殖有明显促进作用。结论25J/cm2的UVA对HaCaT细胞的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而合适浓度的GSPE对HaCaT细胞增殖活性有光保护作用。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在2013年7月我科确诊的1例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患者系39岁女性,以多发皮下结节为主要临床特点,皮肤活检病理检查免疫表型为CD20~-、CD3~+、CD4~-、CD8~-、CD56~+、TIA~-1~+、Ki~-67~+(约60%);浆细胞κ~+(部分)/λ~+(部分);组织细胞CD4~+、CD68/PGM1~+;βF1~-、EB病毒EBER原位杂交检查阴性。结果:给予包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获得疾病缓解,于2014年2月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术后14d粒细胞稳定植入,12d血小板稳定植入。术后随访,缓解至今。结论:原发皮肤γδT细胞淋巴瘤临床罕见,容易误诊,疾病呈侵袭性,临床进展快,应用含左旋门冬酰胺酶的化疗方案治疗有一定疗效,自体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有助于延长患者生存。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监测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取65例脓毒血症患者作为观察组,取65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均于入院后第1、3、5、7d均行血清PCT检查,评估两组PCT动态检测水平,并比较观察组不同预后者的PCT水平的变化。结果经第1、3、5d血清PCT检测,观察组各时间点的PCT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5例患者中,好转者(25例)的PCT水平随时间推移而逐渐降低;无效者(21例)PCT无异常改变,但呈缓慢上升趋势;死亡者(19例)的PCT水平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升高,观察组不同预后者动态PC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水平变化直接反映患者的病情变化和临床预后,故此PCT可作为脓毒血症患者可靠的监测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在肝硬化腹水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9月收治的肝硬化腹水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SBP,分为无SBP组和SBP组,测定PCT和CRP值,通过统计学方法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肝硬化腹水SBP组血清和腹水中PCT浓度显著高于无SBP组,同时,血清中CRP浓度显著高于无SB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治疗后随着病情的减缓,血清中的PCT和CRP浓度逐渐降低。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血清中PCT和CRP水平可作为SBP发病的重要诊断指标,此外,血清中的PCT和CRP浓度可用于治疗及预后的检测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间收治的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缬沙坦/氢氯噻嗪药物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氨氯地平药物治疗,三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血压、血尿酸、空腹血糖以及空腹胰岛素等指标变化。结果经过不同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显著有效55例,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患者显著有效45例,总有效率为75.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以及空腹胰岛素等下降情况,两组患者均有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患者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原发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缬沙坦/氢氯噻嗪治疗,能够有效的降低患者血压,使身体各项指标趋于正常,其药物治疗的疗效非常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在判断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情严重程度及评估预后方面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就诊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儿科门诊、呼吸儿科及儿童重症监护病区住院的CAP患儿138例为治疗组,按病情严重程度将治疗组分为3组,轻度肺炎组(治疗1组)、重症肺炎组(治疗2组)及极重度肺炎组(治疗3组);随机抽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6例为对照组。比较各组间病情状况时血清PCT、CRP的水平。结果治疗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极重度肺炎组患儿血清PCT、CRP水平均高于治疗1组、2组(P<0.05)。结论检测血清PCT、CRP有助于儿童肺炎严重度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