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 要:目的:针对评估临床垂体瘤患者的主要特征及垂体功能在手术前后的变化进行初步探讨。方法:收集患有垂体瘤的 140例患者有关资料,评估分析患者临床特征表现及肿瘤类型与手术后产生垂体功能减退之间的关系。结果:肿瘤全切患者术后有 10例患者(占 14.3%)产生电解质紊乱, 20例患者(占 28.6%)产生多尿、尿崩。肿瘤非全切患者术后术后有 24例患者(占 34.2%)产生电解质紊乱, 35例患者(占 50%)产生多尿、尿崩。评估对患者定期随访情况,手术前后患者垂体功能减退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术前 98例患者有垂体功能减退,术后 15例患者改善, 42例患者术前无垂体功能减退而术后发生,其中 16例患者甲状腺轴功能低下, 20例患者肾上腺轴功能低下, 6例患者性腺轴功能低下。结论:不同类型垂体瘤患者具有不同的特点,手术前后患者垂体功能减退之间具有正相关关系,术后患者产生垂体功能减退的比例较高。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脑出血患者应用凝血功能检测所取得的临床效果,希望能为脑出血的临床诊断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帮助。方法将2014年11月15日—2017年11月21日期间进入我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盲选62例作为本次研究主体,按照患者入院检查结果以及正常指标对比进行分组,其中变化不明显的31例患者纳入第一组,变化明显的31例患者纳入第二组,对第一组和第二组患者关于凝血功能以及预后评估之间的关系展开详细分析。结果和第二组进行对比,第一组患者的良好率明显更高,组间存有差异(P<0.05)。第一组患者的D二聚体含量明显低于第二组,组间存有差异(P<0.05)。而第一组、第二组患者的PT(凝血酶原时间)、TT(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以及FIB(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的预后判断通过凝血障碍检测,可有效的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可推广。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右心室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从解剖形态异常到功能评价,这对临床研究导致右心室功能异常的心脏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至关重要,超声心电图、多层螺旋CT、磁共振成像、PET-MRI的多种影像学新技术进展可以全面、客观、准确的对右心室功能进行深入的评估,本文将着重介绍各种影像检查技术方法评估右心室功能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以更好服务临床。
简介:摘要:采用市场价值法和影子价格法对新疆荒漠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新疆荒漠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为每年7265万元。在生态服务功能中,防风固沙价值最高,占44.90%;保水功能值次之,占31.67%;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占10.44%;水土保持功能价值占7.55%;固碳释氧占4.77%;净化大气环境和积累营养功能的价值较低,仅占0.32%。乔木林和灌木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141.75× 108元·a-1和921.82× 108元·a-1。从年龄组来看,近成熟林>成熟林>过成熟林>中年林>幼林;分为不同覆盖,低覆盖>中覆盖>高覆盖。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为成熟林>近成熟林>中龄林>幼林>过熟林;根据覆盖范围不同,排序为高覆盖>低覆盖>中覆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中供者评估和器官功能维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5月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人民医院进行DCD器官捐赠的47例供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5例,女12例;年龄19~64岁,中位年龄35岁。供者或其家属均签署患者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对供者全身状况严格充分评估,使用辅助控制通气维持呼吸功能稳定,维持循环功能和内环境稳定。采用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联合灌注及多器官联合切取方式获取供肝和供肾。器官采用静态冷冻保存法保存。观察供者器官维护和利用情况。结果23例伴高钠血症供者采用持续血液透析,5例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应用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血压。2例因术前Scr水平较高行持续性肾替代治疗。42例使用过至少一种血管活性药物。47例DCD供者均成功实施器官捐献,共获取47个肝脏和94个肾脏,并成功用于肝移植44例(弃用3例),肾移植92例(弃用1例共2个肾脏)。移植后的肝脏及肾脏功能恢复良好,未发生原发性移植物无功能。结论充分评估DCD供者全身情况,采取有效的器官功能维护,使多器官供者生理状况处于最佳平衡状态,有利于提高器官捐献率和器官质量。
简介:摘要耳源性眩晕占所有眩晕病例的半数以上,其致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感觉系统和中枢信息整合,临床诊断与疗效分析普遍缺乏客观指标。前庭相关中枢网络是形成眩晕感知的最终部位,其功能改变可能是眩晕的后果及其症状慢性持续的潜在原因。脑功能评估技术从高级中枢角度探索了耳源性眩晕的特征,证实了患者的皮层多感觉前庭皮质网络发生了活动性及功能连通性改变,为临床认识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阐述了耳源性眩晕脑功能改变的研究进展,并着重探讨脑电图在此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B/M型超声研究颏舌骨肌的运动变化规律,评估其在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杨浦医院就诊的经综合康复治疗3个月后吞咽功能恢复正常的30例患者(病例组)为研究对象,应用B/M型超声分别于康复治疗前、治疗3周、痊愈后观察患者吞咽5 ml矿物质水过程中颏舌骨肌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及平均运动速度。招募20例无吞咽功能障碍的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组,超声观察颏舌骨肌的运动。结果健康老年人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7.798±0.996)mm、(0.897±0.113)s、(8.696±0.915)mm/s。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前: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6.178±0.847)mm、(1.672±0.195)s、(3.719±0.885)mm/s。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治疗3周: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6.833±0.805)mm、(1.331±0.151)s、(5.735±0.684)mm/s。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痊愈后:颏舌骨肌的运动距离、运动时间、平均运动速度分别为(7.693±0.422)mm、(0.848±0.294)s、(8.591±0.984)mm/s。结论B/M型超声能准确定量评估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颏舌骨肌功能改善情况,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简介:【摘要】抑郁障碍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伴有显著和持久的抑郁症状群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心境。同时还伴有不同程度的认知、行为改变及精神病性症状。抑郁障碍核心症状是以与处境不相称的心境低落和兴趣减退、快感缺失为主,严重的抑郁症患者不仅伴有情绪不稳定如:焦虑和激越,同时还会还会出现一些精神病学症状(幻觉、妄想等)。抑郁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损害是显而易见的,治疗上改善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是密不可分的,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研究价值。由于抑郁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评估难度较大、所需时间长和方法繁多等,因此,本研究对患者认知功能,以近几年临床常用的、比较新进的几种评估方法作一综述,以寻求更加便捷、可靠的方法,来为抑郁症患者尽早实施有效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从而促进患者认知功能及生活质量提高。
简介:摘要:脑肿瘤手术后神经功能评估与康复护理是脑肿瘤患者术后重要的一环。手术后的神经功能评估能够及时发现并跟踪患者的神经系统变化,指导后续治疗和康复计划的制定。康复护理则旨在帮助患者恢复日常功能,改善生活质量。本文将探讨脑肿瘤手术后神经功能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康复护理在患者康复过程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