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结构化沟通模式在急诊抢救室护理人员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医院内收治的急诊抢救室患者作为样本,回顾样本共80例,回顾时间选取于2019年10月-2020年12月,组别区分支持以随机电脑等量法为准,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护理交接)、观察组(交接中运用结构化沟通模式),组内容量40例。比较急诊抢救室交接质量、信息交接完整性、交接平均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2组数据比较,观察组交接质量更高、信息完整性更全、交接平均时间短,患者满意度更高(P

  • 标签: 结构化沟通模式 急诊抢救室 交接班 交接班质量 信息完整性 交接平均时间 患者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SBAR沟通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标准化护理床头交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患儿144例为对照组,实施传统的床头交接方式;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重症监护病房患儿144例为观察组,实施SBAR沟通模式的标准化交接方式。对两组交接后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了解情况、交接时间、护理风险以及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的了解程度更深入,出现的护理风险较低,且交接时间也明显缩短,满意度明显提高。结论:SBAR沟通模式用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标准化护理床头交接有助于更好地了解新生儿信息,提高护理质量、护理效率,临床价值明显。

  • 标签: SBAR沟通模式 新生儿 重症监护 标准化
  • 作者: 王建英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1-29
  • 机构:西安大兴医院  儿科  陕西西安  710000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SBAR沟通模式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床旁交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录2022.10——2023.10期间于我院儿童重症监护室治疗的患儿,共计60例,2023年2月在护理床旁交接工作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将应用前后分别收录的30例患儿定义为应用前组、应用后组,回顾性分析组间护士对患儿的病情掌握程度差异及护理满意度差异。结果:SBAR沟通模式应用后,护士对患儿的病情掌握程度评分有显著提高,P<0.05。评价护理满意度差异,SBAR沟通模式应用后评价值96.67%高于应用前评价值80.00%,P<0.05。结论:在儿童重症监护室护理床旁交接工作中应用SBAR沟通模式,对于提高护士对患儿的病情掌握程度、提升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价值显著。

  • 标签: 儿童重症监护室 床旁交接班 SBAR沟通模式 病情掌握程度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以“问题导向”的交接清单在肾病内科床旁交接的应用。方法:采集2023年7月1日 ~ 2023年12月31日42例患者(对照组)在院期间交接记录120例次,采用传统交班模式;2024年1月1日~2024年6月31日42例患者(实验组) 住院期间交接记录120例次,采用以护理问题为导向的床旁交接清单交班模式,比较两种交班模式应用效果。

  • 标签: 交接班 清单模式 肾病内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实施程序化交接制度在手术室护理质量中产生的影响。方法:从2022年9月到2023年4月收治的手术治疗患者中选择75例,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对参照组实施常规的管理模式,对参照组则增加程序化交接制度,对两组患者在手术期间出现的护理差错情况进行统计,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分析两组患者的数据情况,可知研究组的患者在基础手术治疗期间发生差错的共有2例,参照组有12例,可见研究组护理质量更好(P

  • 标签: 程序化交接班制度 手术室护理质量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化交接制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将该院300例手术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便利抽样法将患者分为参照组与观改进组各150例。参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管理方法,改进组实施程序化交接制度,对两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干预后,改进组患者护理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室护理质量考核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满意度评分有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程序化交接制度可有效降低护理缺陷发生率,并显著提升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该管理值得临床推广并应用。

  • 标签: 程序化 交接班制度 手术室护理质量 满意度
  • 简介:运用品管圈提高手术部护理交接质量,减少工作漏项。针对选定主题进行活动计划拟定、现状把握、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对策拟定、对策实施、效果确认、标准化、检讨与改进等步骤开展品管圈活动,并对实施品管圈前后护理交接工作中出现的质量问题的数量进行比较。出现的问题数量由改善前的35.67次/月降为改善后的13.33次/月,进步率62.63%。针对手术部护理交接存在的质量问题制定的对策有效,形成了标准化,规范了护理交接流程。

  • 标签: 品管圈 手术部 护理交接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精神科护士护理交接质量现状,探讨组织支持感、自我效能与护理交接质量的关系,为提高护理交接质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护理交接评价量表、组织支持感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186名临床一线精神科护士进行调查。结果精神科护士护理交接质量总均分为(5.85 ± 1.14)分,组织支持、自我效能与护理交接质量两两变量间呈显著正相关,自我效能在组织支持感与护理交接质量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3.4%。结论组织支持既可以直接作用于护理交接质量,又可以通过自我效能间接作用于护理交接质量。

  • 标签: 精神科护士 组织支持感 自我效能 交接班 中介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缺陷率中的运用及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小组,设立活动主题,通过现状把握、目标设定、问题分析、对策拟定、实施与检讨等步骤进行改进。结果:运用品管圈活动后危重患者的床头交接缺陷率较运用品管圈活动前明显下降。结论:品管圈活动可以有效降低危重患者床头交接的缺陷率,增强科室团队的凝聚力,提高圈员的责任心,是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有效手段。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患者 床头交接班 缺陷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QCC(品管圈)工具对护士提高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质量的应用效果。方法:由内科10名护士组成QCC小组,分析护士对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质量不高的原因并采取措施。结果:QCC小组活动前2018年11月-2019年5月,通过对危重病人护理质量进行查检,70%的护士床旁交接有遗漏,QCC小组活动后2019年6-12月,护士对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质量明显提高,使用查检表《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表》实现95%的交接正确率。结论:运用QCC工具提高了护士对危重病人床头交接的依从性,提高了危重病人护理工作质量。

  • 标签: [] QCC 危重病人护理 床头交接班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危重病人交接登记本》的使用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方法300例危重病人作为观察组,该组所有的病例在护理交接中均使用本院新制定的《危重病人交接登记本》,200例对照组仅实行传统的床旁口头交班;观察两组差错发生率、基础护理落实率、健康教育落实率。结果观察组300例病人发生差错6例,差错发生率为2%;对照组200例病人发生差错15例,差错发生率为7.5%;差错发生率两组之间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基础护理落实294例,基础护理落实率为98%,对照组200例病人基础护理落实176例,基础护理落实率为88%,基础护理落实率两组之间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健康教育落实观察组285例,健康教育落实率为95%,对照组健康教育落实160例,健康教育落实率为80%,健康教育落实率两组之间比较P<0.01,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危重病人交班登记本,规范了护士对危重病人的交接流程,明确了危重病人交接的内容及要求,减少了各种差错率的发生,提高了基础护理落实率和健康教育落实率,从而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护理质量,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危重患者 交接记录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成都地铁7号线正线为环形线路,换乘车站多,运营压力大,就乘务工作而言,如何做好司机出退勤管理、交接管理、乘务生产用房匹配等工作至关重要,它不仅决定了本线路运营组织、运输成本、人员配置、运力保障等,而且影响整个网络化运营。

  • 标签: 乘务工作 司机出退勤 交接班管理 生产用房匹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危重患儿交接漏交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确定主题,对主题展开原因分析,拟定对策并实施,确认活动效果等。结果危重患儿交接漏交率由改善前的32%降至1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交接的漏交率,保证患儿安全,提高了圈员的质量管理意识,提高患方满意度。

  • 标签: 品管圈 危重患儿 交接班漏交率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提高不同科室护士床边交接规范执行率中的应用。方法:选择医院不同科室品管圈活动在提高护士床边交接规范执行率的文献进行精读,最后记录不同科室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护士床边交接的合格率,以此来反应护士在床边交接时的规范执行情况。结果:总结了6家医院不同科室在开展品管圈管理前后护士床边交接的规范执行率。5家医院均提高了10%以上,其中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上升了34%。结论:品管圈开展后,显著提高了各医院各科室护士交班规范执行率,缩短交接时间,提升交接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品管圈 护士 床边交接班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特殊检验值重点交班对交接完整率的影响。方法 2020年2月至2020年10月成立品管圈小组,针对科室危重患者交接流程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值,分析危重患者交接不完整原因,制定危重患者特殊检验值重点交班对策并组织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2020年3月1日至3月28日)和活动后(2020年7月17日至8月13日)危重患者交接的不完整班次数和不完整率。结果 品管圈活动后危重患者交接的不完整班次由活动前的29班次降至14班次,交接不完整率也由34.25%降至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危重症患者交接班 特殊检验值 交接班不完整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程序化交接制度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名护理人员作为此次临床研究的样本对象,所有护理人员均于2019年3月至2021年2月期间内在我院手术室任职;将以上10名护理人员纳入对照组,对其实施常规的交接制度;将剩余10名护理人员纳入观察组,对其实施程序化的交接制度,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工作中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人员在工作出现不良事件的概率更低,代表其护理工作的质量更高;实施前,观察组与对照组专业能力、思维能力与专业素质指标对比无差异,P>0.05;实施治疗后,观察组专业能力(60.67±3.28)、思维能力(51.87±5.05)、专业素质(57.32±4.09)优于对照组(51.11±4.82)、(47.08±4.22)、(50.08±4.33),P<0.05。结论:护理人员实施程序化交接制度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的护理质量和水平,可将不良事件发生率降到最低,具备显著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程序化交接班制度 手术室 护理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讨血液净化中心的交叉交接流程对临床护理工作顺利进行的指导作用。护士交接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工作的衔接直接影响当天的医疗护理质量、医疗护理安全、护理服务质量及病人满意度。结果 全面的交接是护理质量的保证方法。包括制定规范的交叉交接流程并落实到位,定期检查和讲评交接规范执行情况结果;护士明确了交接的意义和目的,自觉深入发现问题,并防患于未然;培养和训练护士独立思考、观察判断及运用护理程序工作的能力。结论 交班质量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和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更好的为病患服务。

  • 标签: 交接班流程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 目的:本研究意在探讨应用标准化SBAR交接护理管理对ICU护理人员的影响。方法:选择2023年2月-2023年7月在我院ICU科室进行治疗护理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常规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常规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在护理期间采取常规交接护理管理,对照组患者护理人员采取标准化SBAR交接护理管理,对比两组患者在护理期间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两组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技能操作熟练度。结果:通过对比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护理人员对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技能操作熟练度显著高于常规组,且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0.05);而且对照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也显然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通过对ICU护理人员采取标准化SBAR交接护理管理,可以更好地控制患者的医治风险,还利于加强护理人员护理服务能力水平,并且更好地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最终使患者的恢复情况达到最佳。

  • 标签: 标准化SBAR交接班护理 ICU护理人员 护理满意度 服务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室护理中采用程序化交接制度对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142例手术室患者均取自2023年12月至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患者中,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2组,各71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干预,观察组采用程序化交接制度。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护理缺陷事件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程序化交接制度应用在手术室护理中可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事件发生,提高护理服务满意度,临床上可借鉴及推广。

  • 标签: 程序化交接班制度 手术室护理 护理质量